職涯十數年,Pitch 機會恐怕上百次,
從統一時期跟咖啡生豆貿易商談價格、
到 85 度 C 跟美國分公司 GM 建議 SOP 調改工程、在新創時跟慈濟證嚴法師簡報,
我常常得在短時間內說服外部合作夥伴、內部高層、關鍵客戶:
- 「為什麼這個專案值得投注資源」;
- 「為什麼我們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 「為什麼按照我的建議做可救你」。
過去,我一直以為提案的關鍵是「資料齊全、邏輯完整」,
直到讀了 Oren Klaff 的《募資提案教父的破億成交術》(Pitch Anything),
我才明白——
「提案不是資訊戰,而是框架戰(Frame Control)」。
•┈┈┈┈┈┈୨୧┈┈┈┈┈┈•
一、說服的關鍵不是「內容」,而是「主導權」
Oren Klaff 說,在任何提案中,真正決定成敗的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誰在主導對話的框架。
他將這種心理結構稱為「Frame」。
當投資人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審視你時,那是「權力框架(Power Frame)」。
若你只是低頭回答問題、解釋數據,就永遠處於被審視的位置。
Klaff 的方法是「反轉立場」:
用自信與幽默打破權力不平衡,讓對方覺得——你才是值得被爭取的對象。
在過去的經驗中,我也見過優秀業務或專案經理在簡報時「主導全場」,即使資料不多,仍能讓客戶主動想知道更多。那就是「框架掌控」的力量。
•┈┈┈┈┈┈୨୧┈┈┈┈┈┈•
二、STRONG 模型:從說服轉為吸引
Klaff 提出一套極實用的結構,讓 Pitch 變得有節奏、有張力:
- S – Set the Frame(設定框架)
- T – Tell the Story(用故事吸引)
- R – Reveal the Intrigue(引發好奇)
- O – Offer the Prize(反轉主導權)
- N – Nail the Hookpoint(打出記憶點)
- G – Get a Decision(推動決定)
這讓我想到產品簡報的經典錯誤:
太快講功能,太晚講「為什麼重要」。
在某個品牌擔任行銷工作時,我們學到先講「願景」與「痛點」,再談技術與數據。
因為投資人和顧客一樣,先被故事打動,才用理性驗證。
•┈┈┈┈┈┈୨୧┈┈┈┈┈┈•
三、情緒先決,理性只是背書
Klaff 以神經科學說明:人腦分為三層——
👉 爬蟲腦:直覺與防衛
👉 中腦:情緒與社交
👉 新皮質:理性與分析
多數提案者犯的錯,是直接對「理性腦」說話。
但事實上,決策是情緒腦先下判斷,理性腦只是「幫它找理由」。
成功的 Pitch,應該先引起感覺,再提供數據支持。
這點對任何專案、行銷、甚至面試都適用:
👉 人先感受到你帶來的能量與信念,才會在乎你的邏輯。
•┈┈┈┈┈┈୨୧┈┈┈┈┈┈•
四、從「我要」到「你能否跟上我」
書中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You are the prize. They should earn the right to invest in you.”
你才是獎品,對方應該爭取與你合作的資格。
這聽起來很玄,但在職涯中,我們確實太常以「被選中」為思維。
然而,真正的高手懂得設定框架:
不論是面試、簡報或業務提案,先展現價值,再創造稀缺感。
這並非傲慢,而是對自身價值的清楚掌握。
•┈┈┈┈┈┈୨୧┈┈┈┈┈┈•
五、結語:會說故事的人,才有定價權
Oren Klaff 的理論提醒我——
「說服不是討好,而是引導;
提案不是展示,而是創造動能。」
無論你身在銷售、行銷還是創業領域,
下一次開口前,請先問自己:
你是在「被審視」,還是在「主導框架」?
因為當你學會控制框架,你就不只是 Pitch——你在定義遊戲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