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集:《圓夢與傳承》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時光飛逝,校園裡的樹木隨季節更迭,從春芽到秋落,像是在默默見證小志的成長。經歷了校園綠化計畫、舊城區文化調查、團隊合作與信任共鳴的磨練,小志不再是那個只會埋頭做事的少年。他開始明白,夢想的實現不只是個人努力,還需要與他人共同構築,並且懂得傳承。

新學期,學校舉辦年度成果展,每個班級需展示過去一年最具代表性的專案。小志所在的班級決定將校園綠化計畫與舊城區文化調查整合,打造一個「校園與社區共生」的互動展覽。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僅要展示環境綠化的成果,還要呈現人文歷史的深度。

小志召集了曾經的團隊成員,再次分工合作。阿芳負責文化解說,小傑整理數據,小慧設計互動問卷,小林拍攝多媒體影像,而小志則負責整合策展與現場協調。他們決定在展覽中加入一個特別的環節——「傳承之牆」,讓參觀者可以寫下對校園、社區、甚至人生的感想,像是把知識與情感延續下去。

在準備過程中,小志思考古今智慧對傳承的啟示。從《論語》中,他記得孔子說過:「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意思是學習與傳承先人的智慧,再用自己的理解去表達。他決定將這份理念融入展覽:既尊重過去,也讓參觀者能在互動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連結。

展覽當天,校園廣場熙來攘往,學生、老師、家長與社區居民紛紛到場。每個展示區都充滿故事:綠色植物排列整齊,附上小標示介紹生態功能;舊城區影像播放著居民口述的歷史故事,搭配數據圖表呈現街區變遷。最吸引人的,還是「傳承之牆」——牆上貼滿五彩便利貼,上面記錄著孩子們對環境、文化、夢想的想法。

一位年輕的家長走到小志身邊,讚嘆道:「你們不只完成了專案,更把心意傳達給每個人。」小志微笑,心中明白,這份成就感來源於團隊合作、信任與共鳴,也來源於對夢想的堅持與對歷史的尊重。

展覽結束後,老師特地邀請小志分享心得。他站在講台上,看著台下同學與社區居民,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

「夢想不是單純的個人願望,而是一種能量,透過努力、合作、信任,甚至傳承,讓它延續並影響更多人。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學習與實踐要結合。今天,我們用一年的努力,將校園與社區的故事呈現出來,也希望這份心意能被你們帶回去,傳承下去。」

台下響起掌聲,小志感受到一種深刻的滿足——這不只是完成任務的喜悅,而是一種 影響與傳承的力量

回到教室,他拿出筆記本,寫下對未來的計畫與願景:

「圓夢不是終點,而是新旅程的開始。每個夢想的完成,都是為下一代打開道路的橋梁。將所學、所感、所愛傳遞下去,是最長久的成就。」

夜晚,小志走在校園小徑上,微風拂過樹梢,帶著淡淡花香。他仰望夜空,星光閃爍,彷彿在訴說古人的智慧與現代的理想交匯的故事。他明白:人生如同這座校園與社區,夢想、努力、信任與傳承交織成網,支撐起每一個微小的行動,也照亮未來的道路。

此刻,小志的心境已不同於往日。他不再只追求個人成就,而是懂得 用夢想與行動影響他人,並將智慧與善意傳承下去。古今智慧的融合,使他在現代社會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足點,也為未來的人生旅程奠定了穩固的基石。

微風中,小志低聲自語:

「圓夢,不只是達到目標,而是讓夢想延續,讓力量傳承。」

星光映照下,他的影子拉長,與校園古老的建築交融,彷彿象徵著歷史與未來的對話,也象徵著一個年輕靈魂的成長與蛻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幸運之星
4會員
476內容數
小說及閲讀筆記
幸運之星的其他內容
2025/10/17
小志在校園綠化計畫中學會了堅守與堅持,然而,他逐漸意識到,個人的努力雖重要,但若沒有與他人的 信任與共鳴,再大的目標也難以真正落實。 學校迎來一個跨年級的合作專案——舊城區歷史文化調查。這次的任務不僅需要學生分組調查,還要和社區居民互動。小志被分配到一個五人小組,每個人性格、專長截然不同
2025/10/17
小志在校園綠化計畫中學會了堅守與堅持,然而,他逐漸意識到,個人的努力雖重要,但若沒有與他人的 信任與共鳴,再大的目標也難以真正落實。 學校迎來一個跨年級的合作專案——舊城區歷史文化調查。這次的任務不僅需要學生分組調查,還要和社區居民互動。小志被分配到一個五人小組,每個人性格、專長截然不同
2025/10/17
。 自從小志經歷自我超越的洗禮後,他逐漸明白,成長不只是突破,更需要 堅守與堅持。突破帶來短暫的成就感,但只有堅守信念、持續努力,才能累積真正的深度與厚度。 學校新學期開始,老師布置了一項長期專案:每位學生需在整個學期中,完成一個「社區服務計畫」。小志決定結合自己對環境保護的熱忱,策劃一個
2025/10/17
。 自從小志經歷自我超越的洗禮後,他逐漸明白,成長不只是突破,更需要 堅守與堅持。突破帶來短暫的成就感,但只有堅守信念、持續努力,才能累積真正的深度與厚度。 學校新學期開始,老師布置了一項長期專案:每位學生需在整個學期中,完成一個「社區服務計畫」。小志決定結合自己對環境保護的熱忱,策劃一個
2025/10/17
小志在面對挑戰後,逐漸懂得「克服恐懼」的真諦,但他心裡清楚,真正的成長不僅是面對困難,而是持續突破自我極限,實現自我超越。 期末考後,學校舉辦「創意科學競賽」。這次比賽不同以往,不僅考驗知識,更考驗創新能力與團隊協作。小志主動擔任組長,帶領三位同學策劃一個以「綠能與生活」為主題的科學專案。
2025/10/17
小志在面對挑戰後,逐漸懂得「克服恐懼」的真諦,但他心裡清楚,真正的成長不僅是面對困難,而是持續突破自我極限,實現自我超越。 期末考後,學校舉辦「創意科學競賽」。這次比賽不同以往,不僅考驗知識,更考驗創新能力與團隊協作。小志主動擔任組長,帶領三位同學策劃一個以「綠能與生活」為主題的科學專案。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感謝小樹成長之路的訂閱各位如果你沒加入小樹成長之路趕快追蹤他,我是在做夢嗎有人訂閱我,好了剛打了自己確定不是在做夢
Thumbnail
感謝小樹成長之路的訂閱各位如果你沒加入小樹成長之路趕快追蹤他,我是在做夢嗎有人訂閱我,好了剛打了自己確定不是在做夢
Thumbnail
在接近學期末的課程,老師帶孩子們閱讀了溫暖的繪本作品《我的完美願望》,請孩子們再次將眼光望向自己的內心,除了動手為自己做御守,也為自己許下屬於自己的完美願望。
Thumbnail
在接近學期末的課程,老師帶孩子們閱讀了溫暖的繪本作品《我的完美願望》,請孩子們再次將眼光望向自己的內心,除了動手為自己做御守,也為自己許下屬於自己的完美願望。
Thumbnail
長長的故事   明明才遇見這群孩子沒幾回,心裡卻有著許多不捨。也許,是和城市的孩子相比,他們有著更多的童真與單純;也許,是他們未來的人生旅途,有著更多挑戰,也更多的期盼。 在他們畢業典禮的這天,前往花蓮,或許是我們彼此重要的最後一面。 好久不見,長大了好多。收起了過往的好動,取而代之的是
Thumbnail
長長的故事   明明才遇見這群孩子沒幾回,心裡卻有著許多不捨。也許,是和城市的孩子相比,他們有著更多的童真與單純;也許,是他們未來的人生旅途,有著更多挑戰,也更多的期盼。 在他們畢業典禮的這天,前往花蓮,或許是我們彼此重要的最後一面。 好久不見,長大了好多。收起了過往的好動,取而代之的是
Thumbnail
  在陽光灑落的後花園路上,有著新海城班因為課程討論而種植的綠豆, 這天~孩子們在帶著紙、筆紀錄的同時, 觀察到了走道上有著附近榕樹掉落的葉片...... 孩子:「老師,妳看~」 老師:「哇~好可愛耶!」 孩子:「對呀!我是撿地上的樹葉畫的。」   在孩子樂於分享、帶點被誇獎
Thumbnail
  在陽光灑落的後花園路上,有著新海城班因為課程討論而種植的綠豆, 這天~孩子們在帶著紙、筆紀錄的同時, 觀察到了走道上有著附近榕樹掉落的葉片...... 孩子:「老師,妳看~」 老師:「哇~好可愛耶!」 孩子:「對呀!我是撿地上的樹葉畫的。」   在孩子樂於分享、帶點被誇獎
Thumbnail
讓孩子留白,是一個少數老師會重視的事情,今天我在實人看到了給孩子們大量的留白時間,他們在田間奔跑、玩水、爬樹,這個場景是許多長輩引以為傲的童年記憶,因為當今多數孩子生活在都市裡,哪來的田地讓我們玩耍呢,但如今,這樣的景象,也出現在實人孩子的童年裡了。
Thumbnail
讓孩子留白,是一個少數老師會重視的事情,今天我在實人看到了給孩子們大量的留白時間,他們在田間奔跑、玩水、爬樹,這個場景是許多長輩引以為傲的童年記憶,因為當今多數孩子生活在都市裡,哪來的田地讓我們玩耍呢,但如今,這樣的景象,也出現在實人孩子的童年裡了。
Thumbnail
兒時的夢都太大了,大的過不了成長一次次在生命裡產生的裂縫,若要擠身經過,有許多東西就必須留在原地;那曾經可能無比重要,但就是,過不來。
Thumbnail
兒時的夢都太大了,大的過不了成長一次次在生命裡產生的裂縫,若要擠身經過,有許多東西就必須留在原地;那曾經可能無比重要,但就是,過不來。
Thumbnail
在第九章提到,爺爺說:如果每個小男孩的一生中都不得不砍下那樣的一棵大樹也不錯。如果我們轉化成: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一件有難度,有些辛苦的「任務」,經過這個「任務」才可以說是「長大了,成年了」,你覺得,在台灣,可以是什麼「任務」呢? . 問了孩子這個問題。有人回答:開始工作、到外面住、開始開車、
Thumbnail
在第九章提到,爺爺說:如果每個小男孩的一生中都不得不砍下那樣的一棵大樹也不錯。如果我們轉化成: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一件有難度,有些辛苦的「任務」,經過這個「任務」才可以說是「長大了,成年了」,你覺得,在台灣,可以是什麼「任務」呢? . 問了孩子這個問題。有人回答:開始工作、到外面住、開始開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