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月初去台北參加創作者交流會,現場一堆廠商、一堆創作者
我以為就是去晃晃、交換名片,然後回家繼續過日子。
結果我發現——這些人根本不是來交朋友的,他們是來推銷自己的。
而且推銷得一點也不尷尬。
- 有人在跟廠商聊天時順口說:「對了,我下個月要搬新家,如果有居家用品想曝光可以找我。」
- 有人在試用產品時提到:「我兒子現在換牙期,如果有兒童牙膏想送測歡迎私訊。」
- 甚至有人直接在社群發文:「即將買房,家電廠商、家具品牌想合作請敲我。」
一開始我覺得,這樣會不會太刻意?
但後來我懂了——
這不是刻意,這是生存。
行銷人員沒有時間慢慢認識你
前陣子跟第二間出版社接觸,對方行銷跟我說了一句話:
「我們每天要看的創作者資料很多,但真正能發出的合作邀請,一天不到十封。」
十封。聽起來很少對吧?
她接著說:「所以我們在篩選時必須很快判斷——這個人的受眾是誰?他現在需要什麼?他適合我們哪個案子?」
如果你不說,大家根本不知道。
行銷人員不會花時間研究你的每一篇貼文、不會慢慢推測你的受眾輪廓、更不會主動猜你想接什麼案子。
他們沒有那個時間。
所以——你要主動讓他們知道。
看到機會、找到機會、抓住機會,完全是三回事
部分思友:「我也想要機會啊,但機會在哪?」
這問題很真實,但更真實的是——看到機會、找到機會、抓住機會,根本是三個不同層次。
- 看到機會:你知道有人靠寫作賺錢、有人接業配維生、有人做自媒體養活自己——這只是「知道有這條路」。
- 找到機會:你開始研究成功者怎麼做、他們的內容策略是什麼、你的優勢在哪裡——這是「開始規劃」。
- 抓住機會:你真的去做了,而且你讓對的人知道你在做——這才是「讓機會找上門」。
大部分人卡在第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