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文|林思齊(本篇收錄於「恆星」,文章連結點我)
為《我的個人品牌心得》系列第十四篇,續創作者的掙扎:我們與痛苦故事的距離,建議合併閱讀。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訂閱收藏分享留言,都是對我最好的鼓勵,感激大家,我會繼續負重前行。
好的讓我們開始吧👇
那天深夜,我盯著一封10萬業配邀約。
25萬追蹤者。這數字聽起來很威風,但你知道嗎?我還是會為了要不要接一個不太喜歡的案子,在陽台站到腳麻。
這篇文章,我想跟你聊聊創作者的另一面——那個在理想與現實之間走鋼索的真實模樣。
我們都在演算法的賭桌上
先說個數字:250,000。
這是我目前全平台的追蹤數。聽起來不少對吧?
但我有三個孩子、一個房貸、一台還在繳的車貸的車。光是基本開銷就超過100,000。
這就是創作者的真相:看起來很多人在看你,但銀行帳戶不會因此自動增加。
第一次面對誘惑
幾個月前,我收到第一個「大案子」。
某個我從沒用過的保健品牌,開價25萬要我寫「一個月親身體驗」。
對方很專業:「老師,我們知道您的影響力。這個價碼在業界算是很有誠意了。」
我問:「如果我真的吃了沒效果呢?」
「您就寫『因人而異』就好,這很正常。」
那通電話後,我看著電腦螢幕上的數字——25萬,可以繳十個月房貸,可以讓我不用每天盯著後台焦慮。
但我也想起前一天,有個讀者私訊我:「思齊,謝謝你推薦的書,改變了我看事情的角度。」
她相信我,因為她覺得我不會騙她。
如果我開始推薦我自己都不信的東西,那這份信任值多少錢?
創作者的隱形焦慮
你知道創作者最大的恐懼是什麼嗎?
不是沒靈感,是「過氣」。
每天早上打開後台,心跳都會加速:
- 昨天的文章觸及率掉了15%
- 這週的互動率只有上週的一半
- 新追蹤數開始停滯
然後你開始懷疑:
- 是不是該寫更聳動的標題?
- 是不是該跟風時事?
- 是不是該接那個25萬?
這種焦慮像慢性毒藥,一點一點侵蝕你當初開始創作的初衷。
更可怕的是,你會開始合理化:「先接幾個案子,等經濟穩定了再來堅持理想。」
但你我都知道,那個「再來」通常不會來。
我的選擇策略
經過無數個失眠的夜晚,我建立了自己的「接案三原則」:
原則一:我用過嗎?
如果沒有,我會要求先試用三個月。對,就是三個月。不是三天體驗,不是一週試用。
有個運動品牌曾經找我,我說:「給我三個月,我每天穿你們的鞋跑步,如果腳不痛,我們再談。」
他們撤回了邀約。這樣也好,至少我的腳和我的良心都沒受傷。
原則二:我會推薦給朋友嗎?
這是我的黃金準則。如果我不會真心推薦給朋友,那我憑什麼推薦給相信我的讀者?
原則三:錢夠生活就好
這是最難的。什麼叫「夠」?
我的定義是:繳得出帳單,存得了孩子的教育基金,偶爾能帶家人吃頓好的。
不用開賓士,但也不能讓孩子覺得爸爸選了一條會餓死的路。
那些我拒絕的
這半年,我拒絕了:
- 虛擬貨幣平台(我看不懂,不敢推)
- 快速減肥產品(我老婆說那個不健康)
- 線上博弈(這個不用解釋)
- 某知名手遊(我不玩遊戲)
關於業配我想把本來就在做的事,變成可以賺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