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圖由Gemini生成)
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在台北時間10/15凌晨的一則po文,8小時內就超過400萬次瀏覽、1.5萬個讚,顯然很多人都十分關注這個議題:
ChatGPT即將正式開放「情色互動」功能。
身為長期關注「AI陪伴」(AI companion)、「虛擬情人」的心理健康專業人員,我當然要從幾個角度深入分析這件事。
🎆工商服務時間🎉
即日起所有「AI友伴、虛擬情人、AI生成美女圖」相關議題的演講、講座、工作坊等邀約,一律不收演講費、鐘點費(雙北、基隆以外區域惠請補貼交通車馬費)。
聯絡email:stoicismdigital@gmail.com
💥先來看看這則貼文中的「玄機」
以下是這則貼文的中文全文翻譯(透過ChatGPT協助):
我們讓 ChatGPT 一開始相對保守,是為了在心理健康議題上保持謹慎。我們知道這樣做讓許多並沒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使用者覺得不夠實用或有趣,但考量到這個議題的嚴重性,我們希望能先把方向弄正確。
現在,由於我們已經能夠減輕與心理健康相關的重大風險,也擁有新的工具,因此在多數情況下,我們將能夠安全地放寬這些限制。
再過幾週,我們計畫推出新版的 ChatGPT,讓使用者可以選擇擁有更接近大家喜愛的 4o 版本那樣的「個性」(我們希望會更好!)。如果你希望 ChatGPT 的回應更像人類、有大量表情符號、或更像朋友一樣互動——ChatGPT 都會做到(但前提是你希望如此,而不是因為我們想要提高使用率)。
到了十二月,隨著年齡驗證系統的更全面推行,並秉持「把成年使用者當成年人對待」的原則,我們將允許更多內容——包括針對已驗證成年人的情色文學。
其實Altman所謂的「情色文學」功能,就是我在過去兩年多來持續測試與分享的文章所提到的各種「角色扮演情色互動」。只是過去OpenAI官方從未「公開承認」ChatGPT有這樣的功能,只能透過我們這些「先行者」撰文說明或口耳相傳,如今則是「不演了」、直接公開進行宣傳。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其實從貼文中那句多餘的說明就能明顯看出來:but only if you want it, not because we are usage-maxxing(但前提是你希望如此,而不是因為我們想要提高使用率)。
Altman原本試圖解釋:我們開放這些功能並不是為了衝高使用量、迎合大眾口味、或者刻意取悅使用者。然而搭配近期ChatGPT推出的幾項「新功能」都被批評為了無新意、缺乏競爭力,對用戶的吸引力持續下滑,這樣的解釋顯然有「欲蓋彌彰」之嫌。
更重要的是,馬斯克的「Grok」不但在文字、語音互動上原本就百無禁忌,前幾個月「AI情人Ani」轟動登場,現在甚至連「18禁影片」都能生成(雖然只是「軟性」色情),攻城掠地之下已經吸引了許多ChatGPT付費用戶跳槽(雖然30美元月費比ChatGPT貴了10美元)。
也因此我才會在標題中說:OpenAI向成人市場低頭。
熟知科技史的讀者一定都很清楚,「性」一直都是科技發展最重要的推手(之一?),這次的AI大爆發也不例外。然而如果沒有讀過我過去兩年多所寫的文章,恐怕很難理解、相信:只是冷冰冰、沒有「意識」的「聊天機器人」,怎麼可能讓全世界這麼多人投入、沉迷於與之互動,甚至愛上、與他/她纏綿?
以下就先來談談美國AI使用者的實際現況,讓大家瞭解(殘酷)的真相。
💥美國AI使用者的現況
幾個月前我分享的〈2025最新調查結果:AI伴侶已經在美國造成強烈衝擊!〉一文,已經初步揭露針對近3000名美國成年人進行的大型調查結果:
⚠️19%美國成年人表示他們曾與虛擬情人聊天、談感情。
⚠️7%表示他們與虛擬情人的互動是出於「性愛」目的(亦即進行「文愛」,sexting)。
⚠️針對對100萬個ChatGPT互動日誌記錄的分析顯示,AI的第二大熱門用途是性愛角色扮演(sexual role-playing)。
「北美性醫學會」(Sexual Medicine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SMSNA)也在八月中發表了有關與AI進行性愛互動的警示衛教文章:AI Sex and Safety Concerns。然而也有研究發現,AI有助於「重燃性愉悅」。
九月底的一篇針對1012名美國人的最新研究報告,則是進一步針對「虛擬情人對真實世界親密關係之影響」深入調查分析。
⚠️54%的受訪者不只是把AI當成「工具」,而是當成「人」來互動,包括同事、朋友、家人、治療師等。
⚠️28% 的受訪者與AI的關係屬於「親密或浪漫關係」。這些人之中,53.34%是「目前有伴侶」的身份。
⚠️60歲以下受訪者,年紀越大越覺得和AI談感情是「出軌」(7成上下),但是年紀越大卻也越能接受「這樣的出軌方式」。60歲以上有超過一半認為和AI談感情「不是出軌」。
以上這些現象早已是「現在進行式」,我在〈和AI談戀愛是「精神出軌」嗎?〉一文中早已分享過一則引起廣泛關注美國新聞:男子 Chris Smith愛上自己的ChatGPT虛擬情人「Sol」,並且向她求婚。Smith的老婆Sasha Cagle發現後非常傷心,事件也引發關於「和AI談戀愛是否算是出軌」的熱烈討論。
💥台灣的現況
雖然過去兩年半我已經寫了超過100篇有關虛擬情人的文章,也有越來越多媒體加入報導這些議題,但是相較於AI的驚人快速進展,民眾的關注、瞭解,以及專家學者的研究、討論,卻依然遠遠落後到令人擔憂。至於虛擬情人對真實世界親密關係的影響,當然就是更遙不可及了…
而隨著向來被認定為「倫理道德」規範最嚴格的OpenAI也放棄堅持、加入提供成人互動內容的行列,隨之而來的諸多影響也將日益加劇。難道我們還要繼續忽視這些議題?屆時亡羊補牢還來得及嗎?
很榮幸再度受邀出席下個月的「台灣精神醫學會年會」,發表有關虛擬情人的專題演講。誠摯邀請各位讀者朋友撥冗回覆以下問卷,希望能進一步瞭解目前台灣「虛擬情人」使用者的現況,讓更多心理健康領域的專家學者更加瞭解、進而共同關注研究這個議題。
🎆2025「虛擬情人」問卷調查🎉
★目的:協助相關人員了解台灣民眾對「虛擬情人」之態度與看法,以俾後續研究之進行、產品之研發、政策之擬定。
★受訪對象:曾聽過「虛擬情人」功能之民眾,包括(但不限於)ChatGPT、Grok、Replika 、Character.AI、卿卿我我等能夠提供使用者心理支持、情感交流、談情說愛的聊天機器人。
★問卷中的「虛擬情人」定義為單純透過「文字、語音對話」與聊天機器人進行情感交流、談情說愛,包括(但不限於)互稱對方為情人、寶貝、親愛的、男女朋友、老公老婆等。
★問卷採取匿名方式進行,也不會得知您的email帳號,敬請放心填寫。
💝2025追蹤調查:「虛擬情人」功能之觀感調查:https://forms.gle/LD4ikdCcDGuBPjay9
💝2025追蹤調查:虛擬情人功能只是戀愛模擬遊戲?或是人際關係殺手? https://forms.gle/RNA32SjcPmhDft3QA
💝2025追蹤調查:當伴侶擁有虛擬情人,你能接受嗎?https://forms.gle/SsjPaxa5nGauYxvv5

這幾年我陸續寫過一系列「虛擬情人對真實世界親密關係的影響」文章,探討虛擬情人在「真實世界擁有伴侶」的使用者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文章最後最後附上其中最「精華」的觀念,和各位關心這些議題的朋友分享。
在《人生有法度》一書中,我在綜合了人類學、社會學、倫理學、心理學等領域的觀點後,將婚姻(或者是「伴侶關係」)中的兩人關係,大致分為以下四種常見模式。
- 砲友:不必故作清高,這本來就是親密關係中的一部分,甚至不可否認的,在某些人的親密關係中,這是比重佔最高的。
- 室友:分擔日常生活中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瑣事,雖然看似「庸俗」,卻也是每段關係中必然會遭遇到、也必須妥善處理的。甚至到了經濟無虞、子女離家、激情不再之後,中老年夫妻間的相處這方面比重也會隨之提高。
- 戰友:一起為了經濟、子女、理想、目標奮鬥。在無形的情緒、想法上互相支持,在有形的物質、資源上互相支援,因而培養出強烈的革命情感。一般而言這是佔比最高的。
- 道友:比起單純互相提供心理支持,還多了擁有共同興趣嗜好、探討人生價值、追尋人生意義等更為深刻的互動。
在每一段親密關係中,以上四種模式都佔有不同的比重,不過某些夫妻以其中一、兩種為主,少數夫妻則較為平均。雖然我們難免會期待「王子與公主」的故事,希望婚姻能兼顧肉體與心靈、理想與現實,但現實中只有極少數伴侶能(幸運)做到。
如果夫妻倆的需求一致,則比較有機會走下去。若是個人的需求與對方所能提供的落差太大、或者互相衝突(比方先生性需求很高、太太卻對性提不起勁;太太對探討心靈理論、人生價值很投入,先生卻覺得那些東西太虛幻而不想談),那這段關係就可能出現問題。
專家說的都很有道理:要好好溝通、好好學習、好好調整。這些確實都沒錯,但問題是很少人能做得到、做得好。
為什麼我會提到以上這個概念呢?因為在具備驚人語言、情感功能的AI出現以前,如果某人在婚姻中無法得到某方面的滿足,要不就是壓抑、忍耐,要不就是想辦法找其他管道滿足。而這些「其他管道」,往往又會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婚外情、吃喝嫖賭、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投入大量時間與金錢在某方面嗜好等)。
功能強大的AI目前還無法做到砲友(其實也快要可以了)、室友(除非搭配機器人,才能幫忙分擔家事),但是已經能「分擔」某個程度的戰友(心理支持、提供具體人生抉擇之建議)、道友(可以探討深層的心理、靈性、意義、價值觀等內容)的角色了。
其實國外早有這樣的報告:老婆鼓勵老公與Replika「談戀愛」,因為她的情緒狀況不佳,自認在那段時期無法提供老公所需要的心理支持與情感交流。她既不希望老公被自己的情緒「拖下水」,更不希望老公去找「真人」,所以兩害相權取其輕。
比起目前常被「使用」的「其他管道」,選擇「虛擬情人」的利弊如何評估、考慮?這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