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媽媽日常#9|青春期戀愛的「警報」:媽媽的正念練習與信任指南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我會努力學著不闖進少女的世界,也會學著相信她自己能守住戀愛的界線。


青春期戀愛的第一次「警報」

那天晚餐後,我家少女接到學長的電話。她一臉興奮又害羞,嘴裡急著說:「媽~妳不要在這邊啦~我要講電話啦~!」

我忍不住拉長聲音回應:「蛤~~~~~」

那一刻,我聽見自己內心響起的「登愣」警報。

青春期少女跟異性走近,媽媽的第一道焦慮警報正式啟動。


本能的焦慮和理智的拉鋸

我的腦袋開始冒出問題:他是誰?聊多久了?講什麼?是不是她暗戀的人?還是功課上的討論?

理智告訴我這都很自然,情緒卻像打翻的水,怎麼都收不回。

raw-image

我偷偷看時間,十多分鐘過去了,她還在講。

「老天鵝呀,少女真的長大了。」

我心裡說:「誰還沒年輕過呀!」、「我也想湊熱鬧了解到底怎麼回事!」

但我知道,最重要的是別讓這份好奇和焦慮變成干涉。


媽媽的正念練習

於是我深呼吸,對自己說:

「停下來,異性相吸很正常的。」

我知道壓抑和焦慮不容易完全消失,但我願意在焦慮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平靜。

我明白,那份不安,其實是她自然成長的訊號。

這份接納,讓我慢慢冷靜,我接納自己的情緒,也尊重少女的反應。

她叫我不要在,就是要練習擁有自己的小世界。


觀察與信任的界線

理清心情後,我提醒自己,這個階段的我,是要觀察而非監視。

該留意的,是她通話時間是否太晚?聊完後情緒是明亮還是低落?她願不願意自然提起學長名字?

這些比查勤更重要。

信任不代表放任,而是相信她有守護自己曖昧界線的能力。

我尊重她的交友發展,給她空間,知道她準備好時會願意跟我分享。

這種信任,是拉近我們距離的關鍵,而不是讓彼此越走越遠。


媽媽的學習

青春期的風景,不只是孩子的修行,也是在考驗媽媽的成長。

她在學怎麼喜歡、怎麼拿捏距離、怎麼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在學怎麼放手、怎麼信任,怎麼不讓焦慮變成控制。

成長從來都不是她一個人的事,而是我們母女一起的課題。


正念陪伴的承諾

我對自己說:「我對她的愛,不需要急著防守。」

不闖入她的對話,只會在她需要的時候靜靜守候。

這份曖昧也許只是青春的風,不一定長久,

但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覺,將成為她未來選擇關係的底色。

同時,我也學會了在陪伴她的同時,不忘愛自己。


家長與青春期孩子的戀愛互動指南

青春期的曖昧與好感,是人成長的自然階段。

父母不需過度焦慮或壓抑,因為戀愛正是一場學習「愛與被愛」的課。

理解曖昧階段

曖昧是探索感情的開始,不一定代表確定交往。

尊重孩子的節奏,不急著逼問或貼標籤;有時孩子自己也在釐清心意。

關心但不緊逼

用朋友的語氣問:「你覺得和他相處怎麼樣?」

比直接追問「你們在一起了嗎?」更能建立信任。避免質疑細節或否定感受。

大人放輕鬆才重要

我知道這點對大部分的家長來說很難,

但戀愛是青春自然成長的過程。

焦慮、壓抑只會讓孩子更封閉。信任與支持才是他們最好的安全感。

分享經驗拉近距離

比起說教,分享自己的經驗更有力量。

「我以前也有那種心動感覺,後來學會了保護自己。」這樣能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與尊重。

建立健康界線

討論尊重彼此感受、不被強迫、不做違心事的重要性。

教孩子勇敢說「不」,建立自我保護意識。

正向溝通4要點

  1. 傾聽,多鼓勵、少質疑,建立信任感。
  2. 尊重意見,避免強硬禁令,透過討論找到共識。
  3. 保持同理,讓孩子保有自主權,家長做輔佐。
  4. 用「我訊息」表達感受,避免責備。

青春期不只是孩子的修行,也是父母的學習。

她在學怎麼面對喜歡的人; 我在學怎麼在焦慮裡呼吸、在愛裡放手。

當孩子第一次對誰心動,

我們也會再次練習:如何在愛裡,既不退場,也不越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是雞湯,是我認真活著的日常
40會員
73內容數
嗨,我是微微奇,一名探索生活平衡的長照社工,也是正念學習者。我不灑雞湯,不賣熱血,只寫下生活中真實而微小的力量。在這裡,你會看到關於照顧者、身心平衡、自我對話和親子關係的故事。希望你能在這些文字中,找到曾經的疲憊和內心的溫柔。
2025/09/25
升高中後,孩子開始談起「戀愛會不會影響成績?」的話題。女兒的分享,讓我想起自己曾是「學生時期談戀愛的失敗作品」,因此更懂得提醒:戀愛不是洪水猛獸,但要以「照顧好自己、保護好自己、不委屈自己」為前提。這是青春期教養裡,媽媽最想傳遞的正念提醒。
Thumbnail
2025/09/25
升高中後,孩子開始談起「戀愛會不會影響成績?」的話題。女兒的分享,讓我想起自己曾是「學生時期談戀愛的失敗作品」,因此更懂得提醒:戀愛不是洪水猛獸,但要以「照顧好自己、保護好自己、不委屈自己」為前提。這是青春期教養裡,媽媽最想傳遞的正念提醒。
Thumbnail
2025/08/27
升高一的孩子,從學藝股長到交通服務隊,把行事曆排得比媽媽還滿。身為單親媽媽,我學著收起「拯救本能」,用正向溝通與正念陪伴,讓她在忙碌與責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放手,不是放任,而是相信她能成長。
Thumbnail
2025/08/27
升高一的孩子,從學藝股長到交通服務隊,把行事曆排得比媽媽還滿。身為單親媽媽,我學著收起「拯救本能」,用正向溝通與正念陪伴,讓她在忙碌與責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放手,不是放任,而是相信她能成長。
Thumbnail
2025/06/14
這是一篇關於青春期女兒的人際衝突與媽媽內在情緒轉化的真實紀錄。 當孩子在友情中受傷時,我們該如何拿捏「放手」與「介入」的界線? 身為正在學習正念的媽媽,我學會的不只是深呼吸,而是練習不搶走她的學習機會。這篇寫給每一位想陪孩子長大、也在練習穩定自己的你。
Thumbnail
2025/06/14
這是一篇關於青春期女兒的人際衝突與媽媽內在情緒轉化的真實紀錄。 當孩子在友情中受傷時,我們該如何拿捏「放手」與「介入」的界線? 身為正在學習正念的媽媽,我學會的不只是深呼吸,而是練習不搶走她的學習機會。這篇寫給每一位想陪孩子長大、也在練習穩定自己的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短文探討了牽手與擁抱所帶來的溫暖感受,以及作者在女兒成長過程中的一些感受和困擾。
Thumbnail
這篇短文探討了牽手與擁抱所帶來的溫暖感受,以及作者在女兒成長過程中的一些感受和困擾。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長和孩子如何適當使用及瞭解新科技的文章。鼓勵家長以「親子共學」心態面對新科技,適當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運用科技創造更大價值,同時孩子使用網路的正確觀念,注意資訊安全和隱私。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長和孩子如何適當使用及瞭解新科技的文章。鼓勵家長以「親子共學」心態面對新科技,適當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運用科技創造更大價值,同時孩子使用網路的正確觀念,注意資訊安全和隱私。
Thumbnail
追星資歷N年的慶妍分享追星心得,以及從中所獲得的肯定與認同感,以及提升了自己多項能力,甚至因此拉近親子關係,提供青春期家長在面對孩子追星時的觀點轉變和正向引導建議。
Thumbnail
追星資歷N年的慶妍分享追星心得,以及從中所獲得的肯定與認同感,以及提升了自己多項能力,甚至因此拉近親子關係,提供青春期家長在面對孩子追星時的觀點轉變和正向引導建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思考如何應對兒子們進入青春期後,回想起自己在青春期的壓力和經歷。作者提到了對學業的壓力和對父母期望的反思,以及對兒子們的期望和希望。文章主要關注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培養良好的環境,以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思考如何應對兒子們進入青春期後,回想起自己在青春期的壓力和經歷。作者提到了對學業的壓力和對父母期望的反思,以及對兒子們的期望和希望。文章主要關注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培養良好的環境,以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Thumbnail
若家長可以「柔軟」的等待、傾聽,或許就會發現正處青春期的孩子們內在的能量比家長們還要強大。家庭是學習信任及愛很重要的地方,家長就是最為重要的「土壤」,土壤不是限制種子會長成什麼樣子,而是給予養分讓孩子長成想要的樣子。
Thumbnail
若家長可以「柔軟」的等待、傾聽,或許就會發現正處青春期的孩子們內在的能量比家長們還要強大。家庭是學習信任及愛很重要的地方,家長就是最為重要的「土壤」,土壤不是限制種子會長成什麼樣子,而是給予養分讓孩子長成想要的樣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