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5 這個時代,我們不是父母輩的附屬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筆者不是不尊重中華文化,但我向來對於封建禮教很多不太認同。

看到 @8964cocoon 拉拉小姐的文章 【心情記事】當爸媽突然生氣發飆時,我的自救法 不期然想起我以前的一位前度女友。

她父母都是越南戰爭逃離戰火的華橋,來到香港幾乎是由頭從來。

她是家中三姊妹的老二,既沒有老大的強勢,也沒有孻女的撒嬌,在家中成為了最沒優勢的存在。在1980年代出生的時代,其實亞洲經濟還沒有完全起飛,普通市民的經濟是比起戰後有改善但不是太富裕。

可能你也立刻聯想到,在這種時代還生三個小孩,大概率是因為想追一個兒子。事與願違,三個都是女,所以很多不滿就發洩在他們身上。

她父親就是那種「我說了算!」的人,沒有道理、沒有證據都好,在家也是奉行誰大誰惡誰正確。但有趣的是,走在外邊卻像一個懦夫的不敢哼半句。

家在旺角菜市場當攤販(後來我才知道他們和我住的地方很近,但當年還沒有認識喇。),老大高中畢業就直接在外找了一份運動用品店做店務員。老三性格反叛,國中三已經常常不回家。只有老二要常常在攤販幫忙。

後來不知是哪個壞鬼親戚,竟然「發明」了將女兒都嫁去外國的念頭。一堆相親活動一波接一波的。又竟然給他們成功「賣出」老大給一位年長十多年的美國華橋。

我寫「賣出」並沒有物化和貶低女性之意,而是一個很陳述的反映,他父母開的禮金天價就是「賣斷」。因為美國太遠,幾乎不會再見。

在他們眼裡是天價,但可能在對方眼中還可以吧。於是還是成功賣出。但這成為了加強了他父母信念的結果。接下來的相親變得更醜陋,兩個女兒都硬要出席像選妃般任別人來選。這對一個人而言是何等的侮辱。而製造這種侮辱的竟然是自己的親生父母。

女兒的反抗造就的當然是更多語言的暴力。我理解他們父母的想法為:營造一個很難生存的現在環境,逼使女兒下定決心隨便揀一個老華橋。

可能大家會想到是不是他們在金錢和親情之間,選擇了金錢,如果三個女兒都賣出了,就沒有人在家照顧他們了。

錯了!「賣斷」原來是會反口的,因為女兒是我們的,所以供養金要每月到位。這種反口覆舌多少令老大非常難做,夾在中間,又不想令老公看清這家人的真實樣貌。

聽說結果是老大使用僅有的家用頂了五年,才狠下停止了供養。她父母後來也有開口問後續的一筆費用,或者過來美國一起住。後來老大有同老公坦白,華橋老公也覺得你不客氣,我也不用視你作長輩了,畢竟外國人對於「合約精神」蠻重視,打長輩牌不通用了。

老三情況好一點,開始直接反叛下去,人也不回來了。雖然私底下老二仍然聯絡得上能在外見面,但就是真人不會回來這個家裡。

老二性格比較逆來順受,本以為盡孝也是唯一留在父母身邊的女兒怎樣也會好一點。但父母將對老大和老三的不滿都發洩到她身上。

她父親臨終前,也是由頭鬧到尾,從沒有一句感恩。由出生到現在,老二都沒有聽過一句讚美的說話。(人身攻擊的,無的放矢的倒聽不少!😒)

現在她父親走了,老二也年過40歲,但母親卻仍然要監視她的一舉一動,要扣押銀行存摺(她不知道現在開多幾家銀行戶口和手機app很方便😂),要到她工作地方看確定她是在那兒上班,週末要跟着她或不准外出。

我和她的其他朋友曾有勸過她不如搬出來,供養金照付就好了。但她就是走不出那種無形枷鎖。我知道這是他父母由小至大給她像訓練犬隻般的訓練,令她對於某些「詞語」、「說話」或動作有很大的聯想恐懼。

舉例如果有人忽然大叫「你在幹啥!」,她可能會立時縮起肩膊,一種反射神經的眼神告訴別人,她準備受人責罵了。

很可憐,這種因為灌輸了父母在家最大,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想法,令她父母做到了最大的壓榨。能逃出這種無形枷鎖,是老大和老三得到一些奇遇而令他們覺醒(反叛),而老二卻總是走不出這個枷鎖,彷彿自己設了一個隱形的監獄囚着自己不敢行出住的地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左先生的沙龍
48會員
154內容數
左先生愛好寫詩,也愛品酒,工作上也喜歡電腦新知。這裡是左先生的輕鬆的生活集散地。
左先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13
本文探討了職場午餐時可能遇到的「勢利」與「佔便宜」現象,作者分享了從被孤立到享受獨處的心路歷程,並對過往的用餐經驗進行了深刻反思,強調了學會獨處並不受他人影響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10/13
本文探討了職場午餐時可能遇到的「勢利」與「佔便宜」現象,作者分享了從被孤立到享受獨處的心路歷程,並對過往的用餐經驗進行了深刻反思,強調了學會獨處並不受他人影響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10/11
左先生有時候為了應酬、有時候是朋友聚會,多少都會和朋友去吃飯。 吃飯的地方有很多不同,街邊熱炒店、西餐廳、中菜館、日式吃到飽、西式吃到飽......甚麼都有。 但有時候我也會對於一些人的食飯方式很有意見。
2025/10/11
左先生有時候為了應酬、有時候是朋友聚會,多少都會和朋友去吃飯。 吃飯的地方有很多不同,街邊熱炒店、西餐廳、中菜館、日式吃到飽、西式吃到飽......甚麼都有。 但有時候我也會對於一些人的食飯方式很有意見。
2025/10/10
最近最好玩的事情,大概是昨天的校外評審。 左先生只是兼職講師,理論上不強逼出席,但因為上年答應了出席後來公司有客戶會議對上了,逼於無奈在很遲才通知學院不能到。對於那次放鴿子多少有點不好意思。 這次早至7月就已經在確定人員,起初我問了學系主任,他說兼職講師其實就像艋舺裡的小弟,站在後面叫囂一下,助
2025/10/10
最近最好玩的事情,大概是昨天的校外評審。 左先生只是兼職講師,理論上不強逼出席,但因為上年答應了出席後來公司有客戶會議對上了,逼於無奈在很遲才通知學院不能到。對於那次放鴿子多少有點不好意思。 這次早至7月就已經在確定人員,起初我問了學系主任,他說兼職講師其實就像艋舺裡的小弟,站在後面叫囂一下,助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這像是個情境題,看完後你能比較同理誰呢? 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A在離職後的3月,又與論及婚嫁的同居男友分手,身在異地,頓時沒了去處,家裡整天吵吵鬧鬧的母親更不是她的避風港,令她完全不想回家投靠父母,她馬上想到了爸媽的大學同窗好友邱阿姨也住在這城市,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去拜訪,小時也都喊乾爸乾媽長
Thumbnail
這像是個情境題,看完後你能比較同理誰呢? 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A在離職後的3月,又與論及婚嫁的同居男友分手,身在異地,頓時沒了去處,家裡整天吵吵鬧鬧的母親更不是她的避風港,令她完全不想回家投靠父母,她馬上想到了爸媽的大學同窗好友邱阿姨也住在這城市,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去拜訪,小時也都喊乾爸乾媽長
Thumbnail
許多青年人與其父母的關係常常充滿挑戰,即使已經成年,但與父母的交流仍易不歡而散。 與 CK 一起討論,夾在新舊世代中間的現代青年人該如何改變,面對上一輩並教養下一代。
Thumbnail
許多青年人與其父母的關係常常充滿挑戰,即使已經成年,但與父母的交流仍易不歡而散。 與 CK 一起討論,夾在新舊世代中間的現代青年人該如何改變,面對上一輩並教養下一代。
Thumbnail
透過回顧媽媽的言行,反映出她在專制威權社會長大的思維,以及重視面子、現實生活與電視劇之間的落差。這篇文章探討過去和現在的社會價值觀的分歧,影響給她和她的價值觀帶來的變化和衝突。
Thumbnail
透過回顧媽媽的言行,反映出她在專制威權社會長大的思維,以及重視面子、現實生活與電視劇之間的落差。這篇文章探討過去和現在的社會價值觀的分歧,影響給她和她的價值觀帶來的變化和衝突。
Thumbnail
沒有任何一段關係是完美無瑕的,我們與家人之間的衝突和誤解,其實是人性的一部分。
Thumbnail
沒有任何一段關係是完美無瑕的,我們與家人之間的衝突和誤解,其實是人性的一部分。
Thumbnail
我總纏著阿媽講她未出嫁前、做閨女時的故事,那時還是日據時代,一般人家若送小孩讀書上學,都只能學日文,而我阿媽卻受了正統的漢文教育。
Thumbnail
我總纏著阿媽講她未出嫁前、做閨女時的故事,那時還是日據時代,一般人家若送小孩讀書上學,都只能學日文,而我阿媽卻受了正統的漢文教育。
Thumbnail
這些人不過是仰賴你做為完人的品質,著實是欺善怕惡的孝順版本而已。
Thumbnail
這些人不過是仰賴你做為完人的品質,著實是欺善怕惡的孝順版本而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