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掌握話語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順著在談到學術圈時,那些佔據「邊陲」或「非主流」進行批判的姿態,似乎能讓身在其中的行動者感受到自己比較特別。於是,許多人為了表達他們不屑與主流社會共舞,便躲到學術理論的詞彙中,藉此假裝自身佔據了某種發言權,甚至是思想的制高點。


「邊陲與弱勢」作為展示正當性的武器

在日常生活與職場中,這樣的人很常見,而且他們不見得只在學術圈內活動,其自信的來源也不盡然是學術圈內特定的那一群「邊緣人」——他們或許擁有碩士博士學歷,不管是哪個學校畢業的,總是喜歡讓自己看起來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樣子,用各種晦澀的理論來突顯自己的與眾不同。

岔題補充:其實「邊緣」只是一種態度。我不認為任何在學術界能夠發聲的人可自稱邊緣,一如左派刊物《人間思想》把持的那種所謂來自帝國邊陲的視野,他們從來都很主流,從來不是「弱勢」。

要是,他們正好又是那些出身於最高學府、「血統純正」,那就是另外一副面孔了:既主流又富有深度。其中最幼稚的舉止,就是明明已經出社會十幾二十年,卻仍不斷地在公司裡面尋找「校友」。

不過,這一類型的小夥伴通常只是希望藉由其出身的威名獲取地位與安全感。



如果依據症狀的嚴重程度,大致可以分成三種。其中緊抓校名不放的是最輕微的,甚至有點可愛的那種,因為那表示,他們打從出社會以來,除了出身名校之外,竟沒有其他可以拿來炫耀的了。

至於另外兩種類型,一個是「跨領域專家」;另外一個是某些「新創公司」與「非營利組織」。


只要名氣夠響亮,就是全知全能的專家

或許從眾為人類的天性。

只要某領域的某專家在社群上面發表過順風的言論,或者曾經針對該專業領域的事件寫過相關分析,引發大眾分享,那他就能逐漸成為社群上的意見領袖(KOL, Key Opinion Leader);有些人原先就是KOL,他們可能是教授、可能是獲獎作家、可能是知名廣播主持人,也可能曾經是某個年代的名嘴。

於是,專門教演講技能的理工科教授成為教育、新創、甚至商業邏輯……等專家;律師成為食安與兩性關係專家;物理系的媒體人成為了親職教育、文化出版與市場調研的專家;活在階級關係嚴明甚至自己就因其時代紅利而手握權勢的得利益者,成為了跨世代溝通專家;而終其一生未曾主動應徵工作的公職人員成了職涯發展專家……。

不是說不能斜槓,或者不能擁有跨領域的能力與知識。但偏偏,大部分的這類型「專家」,講起話來就像是經濟系的權威去探討宇宙運作的原理、吃素的和尚剖析牛肉的100種吃法,或者如同請佛祖來教你超譯聖經一般。

就好好找個該領域的人來,不好嗎?

不過,有名氣就有流量,有名字就是招牌。許多時候,媒體四處逼問或者抄寫這些「專家」的言論,僅僅是為了博眼球罷了。然而,正是這樣的譁眾取寵,卻也讓其中為數不少的KOL好像真的誤以為自己真是各個領域的專家與權威了呢!

avatar-img
70會員
99內容數
我和我的日常觀察、讀書筆記,還有基於個人生活經驗的反思與體驗; 我和你和他的互動、以及跨越不同社會關係網絡而激起的煙花、水花與火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ylvie的移動城堡 的其他內容
前陣子,在社群媒體上看到文化研究年會的訊息。 就在兩週前的週末,年會於臺北教育大學舉行。 翻看著議程及其中那些論文的題目和論壇的主題,想到曾經的自己。在大四那一年考上中央英文所和交大社文所,在選擇要去哪裡報到的時候,當時教音像文本與文化分析的老師跟我說,不如去看看兩個所的學生最後寫出的論文都是什
前陣子刷手機刷到可愛小狗的影片,一開始是金毛和德牧,接著是坑爹的二哈,再早前,刷的是各種大象小象,一邊看一邊發到限時動態或者不斷傳給IG或臉書好友。 如果可以知道動物都在想什麼就好了。 最近,在YT上面刷到韓國姜訓犬師在《狗很優秀》綜藝節目上的影片剪輯,覺得這節目好好看,且富含教育意義XD
時序接近清明,爸媽準備掃墓的用品包含一項拜拜蛋糕。他們口中的拜拜蛋糕,就是那種一顆圓圓的布丁蛋糕,早些年前,有些麵包店還賣50元一顆。 傍晚在黃昏市場瞥見有攤販在賣類似的蛋糕,但小小一顆就要價100元了。就在我爸媽還在推敲要去哪裡買這蛋糕的那會,一個朋友跟我說,最近幾年,他去拜拜都買披薩、可樂和炸
今天和朋友聊天的時候,談到一個我近期的小發現,就是熟人濾鏡。 如同爸媽大部分會說自己的小孩最棒,我們通常也會選擇和自己認識的人或者朋友站在一起,用盡一切正面的理解方式帶入對方單方面對於生活與職場上的各種抱怨。 即使對方的遭遇,或者他所描述的那些事件與事件中的人,我們根本不認識。唯一可作為判斷的,
上週三,也是和教練Wisdom的對話中,聊到對於未來的想法還是人生的期許時,我提到一件事,我說:我希望我的朋友們都好好的,平安快樂、一切順利。 心裡想的也是,我認為自己的日常狀態與身邊親近的友人息息相關,狀態與氣場都是彼此影響的,所以只有我在乎的人是好的,我才會是好的。 但教練說,我們無法左右他
前面提到如何透過多拉A夢的道具增加體驗的機會,想從「體驗」延伸一下。 昨天早上在得到頭條聽到「悅己經濟學」,講的是「體驗經濟」的興起: 作者首先談到了近年演唱會特別紅紅火火的狀態,並說明了演唱會的本質,指出演唱會是一種渴望的實現,需要積累觀眾的渴望才能真正爆發。接著提及演唱會在文化旅遊經濟中的重
前陣子,在社群媒體上看到文化研究年會的訊息。 就在兩週前的週末,年會於臺北教育大學舉行。 翻看著議程及其中那些論文的題目和論壇的主題,想到曾經的自己。在大四那一年考上中央英文所和交大社文所,在選擇要去哪裡報到的時候,當時教音像文本與文化分析的老師跟我說,不如去看看兩個所的學生最後寫出的論文都是什
前陣子刷手機刷到可愛小狗的影片,一開始是金毛和德牧,接著是坑爹的二哈,再早前,刷的是各種大象小象,一邊看一邊發到限時動態或者不斷傳給IG或臉書好友。 如果可以知道動物都在想什麼就好了。 最近,在YT上面刷到韓國姜訓犬師在《狗很優秀》綜藝節目上的影片剪輯,覺得這節目好好看,且富含教育意義XD
時序接近清明,爸媽準備掃墓的用品包含一項拜拜蛋糕。他們口中的拜拜蛋糕,就是那種一顆圓圓的布丁蛋糕,早些年前,有些麵包店還賣50元一顆。 傍晚在黃昏市場瞥見有攤販在賣類似的蛋糕,但小小一顆就要價100元了。就在我爸媽還在推敲要去哪裡買這蛋糕的那會,一個朋友跟我說,最近幾年,他去拜拜都買披薩、可樂和炸
今天和朋友聊天的時候,談到一個我近期的小發現,就是熟人濾鏡。 如同爸媽大部分會說自己的小孩最棒,我們通常也會選擇和自己認識的人或者朋友站在一起,用盡一切正面的理解方式帶入對方單方面對於生活與職場上的各種抱怨。 即使對方的遭遇,或者他所描述的那些事件與事件中的人,我們根本不認識。唯一可作為判斷的,
上週三,也是和教練Wisdom的對話中,聊到對於未來的想法還是人生的期許時,我提到一件事,我說:我希望我的朋友們都好好的,平安快樂、一切順利。 心裡想的也是,我認為自己的日常狀態與身邊親近的友人息息相關,狀態與氣場都是彼此影響的,所以只有我在乎的人是好的,我才會是好的。 但教練說,我們無法左右他
前面提到如何透過多拉A夢的道具增加體驗的機會,想從「體驗」延伸一下。 昨天早上在得到頭條聽到「悅己經濟學」,講的是「體驗經濟」的興起: 作者首先談到了近年演唱會特別紅紅火火的狀態,並說明了演唱會的本質,指出演唱會是一種渴望的實現,需要積累觀眾的渴望才能真正爆發。接著提及演唱會在文化旅遊經濟中的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Thumbnail
真正的強者能夠穿透言語的表面,觸及對方心靈的真實渴望。 強者的強,植根於深刻的自我覺察,以及對自己及他人的理解與尊重。
Thumbnail
繼上一篇:https://vocus.cc/article/6657c445fd897800017b0d73話語權在誰手裡……? 弱魚先生的反饋留言 〔當你真的掌握話語權的時候,反要更留心自己說出的話語, 也就是話可以說得有力,但不要大聲;內容要能精闢,不可空泛。 要學習在謙卑裡叫人折服,而不是
Thumbnail
近來話語權具有力量、及危機,端看事情提及程度及他人接受度。 以職場上來說 想在公司有影響力,重點不是「官大」,而是要設法把自己「做大」,跟讓自己在專業領域「坐大」,成為對公司而言不可或缺的要角,才能「人不微,言不輕」。 而如何讓自己〔話語權〕~有份量跟影響力。 一、用績效展現
Thumbnail
如果你對說話感到焦慮,這篇文章可以幫你舒緩,讓你對說話有個大概認知。
Thumbnail
當與見識廣博的人交流時,透過深入的分析和辯證展示專業知識和思考能力,可以贏得對方的尊重和認同,從而在交流中取得主導權。
Thumbnail
想清楚之後,這種像是「乖」的表現並不代表我服膺於體制。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Thumbnail
真正的強者能夠穿透言語的表面,觸及對方心靈的真實渴望。 強者的強,植根於深刻的自我覺察,以及對自己及他人的理解與尊重。
Thumbnail
繼上一篇:https://vocus.cc/article/6657c445fd897800017b0d73話語權在誰手裡……? 弱魚先生的反饋留言 〔當你真的掌握話語權的時候,反要更留心自己說出的話語, 也就是話可以說得有力,但不要大聲;內容要能精闢,不可空泛。 要學習在謙卑裡叫人折服,而不是
Thumbnail
近來話語權具有力量、及危機,端看事情提及程度及他人接受度。 以職場上來說 想在公司有影響力,重點不是「官大」,而是要設法把自己「做大」,跟讓自己在專業領域「坐大」,成為對公司而言不可或缺的要角,才能「人不微,言不輕」。 而如何讓自己〔話語權〕~有份量跟影響力。 一、用績效展現
Thumbnail
如果你對說話感到焦慮,這篇文章可以幫你舒緩,讓你對說話有個大概認知。
Thumbnail
當與見識廣博的人交流時,透過深入的分析和辯證展示專業知識和思考能力,可以贏得對方的尊重和認同,從而在交流中取得主導權。
Thumbnail
想清楚之後,這種像是「乖」的表現並不代表我服膺於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