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同事進公司飛了幾個月,滿心以為最艱難的關卡已經熬過了。沒想到前方還有一個“年度例行模擬機考試”在虎視眈眈。
這四個字聽起來是不是很驚悚?“模擬機”、“考試”,兩個放在一起,誰不腿抖?新進飛行員們個個神情肅穆,好像即將被送去某種末日審判。
但資深飛行員早就心裡有數:這場考試,說白了,簡直就像主題樂園的“保證中獎”遊戲。為什麼第一次最難?
自己當過一陣子模擬機教官,觀察過無數學生。有個普遍現象:第一次的例行模擬機考試最難。
為什麼?
因為在考照前,學員剛接受過地獄模式的密集訓練,腦子裡滿滿都是check list和緊急程序,連睡覺都夢到fire bell。那時候上模擬機就像剛背完九九乘法表去參加數學小考,手到擒來。
可一旦拿到證照,情況就變了。接下來是航路訓練,重點全在“真飛”。什麼油量、航路、天氣、乘客服務、機場特性——這些才是日常。而模擬機那些“單發進場”、“失效操作”早就被塞到腦袋角落積灰。
結果呢?幾個月後突然來個年度PC,考的又是那些被你遺忘的課目。腦袋一片空白,手忙腳亂,操作失序——這很正常。若碰到心情不佳的考官,沒準直接給你蓋個“Fail”。
所以,業界普遍共識:第一次的年度模擬機考試,最需要小心。
PC,其實是“Pass Card”
新同事們一個個如臨大敵,結果上去考過了之後,回來聚餐一聊,全都傻眼:
“蛤?就這樣?這也叫考試?”
沒錯,PC(Proficiency Check,年度模擬機考試)永遠都是那幾個固定課目:
·
RTO(中斷起飛)
·
·
V1 Cut(起飛時一發引擎熄火)
·
·
單發ILS進場
·
·
單發VOR進場
·
·
Go Around(復飛)
·
·
然後落地,結束。
·
全程操作像抄答案。每年都一模一樣,毫無懸念。
大夥兒聽完感想一致:“這哪裡叫考試?根本是公司派發的年度All Pass門票吧!”
為什麼這麼簡單?
這就得聽聽某位直爽的考官怎麼說了。當有新同事忍不住吐槽——“公司不怕我們有飛不好的人嗎?”
考官很誠懇地回答:
“你們能飛不會飛,進公司前的考試早就證明過了。要我們每年再來確認一次?沒意義啊。”
“人嘛,總有狀態好壞。偶爾操作沒那麼漂亮,只要還在安全範圍內,沒必要揪著不放。這考試本來就不是要篩選飛行員,而是要滿足民航局的最低標準,好讓你們繼續合法飛行。”
聽懂了嗎?這考試的本質不是“篩選”,而是“續卡”。就像健身房會員資格到期前,你繳錢續個費,然後又能進去跑步。PC不是在檢驗你的靈魂,而是在幫你更新“合法飛行”的資格。
背後的生意經
接下來,考官補刀補得更漂亮:
“要知道,飛行員對公司來說就是生財工具。你飛一天,公司就有產值。你要是被當掉,不能飛,公司就得多花錢請人頂替,還要付你底薪。再加上模擬機時數、教官鐘點、工程師支援——那可都是一大筆錢。你覺得管理階層會允許這種浪費嗎?”
這話一出,全場頓悟。
原來,PC簡單不是因為公司仁慈,而是因為錢。讓你過關,人人皆大歡喜。把你當掉,公司才頭大。
甚至有考官直言:“有些課目,民航局臨時加進來。我們通常寧可額外多排一堂課訓練,也不會把它放進考試。因為學員fail掉的後遺症,比直接讓他pass的麻煩大多了。”
聽懂沒?考試的真諦其實是“降低麻煩成本”。
模擬機:嚴肅的兒童樂園
於是乎,這場看似嚴肅的模擬機考試,最後就像兒童樂園的旋轉木馬。上去轉一圈,照表演完幾個經典動作,下來拍拍手,人人拿紀念品。
對飛行員而言,這不失為一種幸福。畢竟誰會嫌“保證過關”的考試太輕鬆呢?這畢竟是飯票,通過就是薪水和飛行時數的保證。
當然,有人會心生疑問:“這樣不就沒有淘汰機制?”但現實是,航空公司不是軍隊,模擬機考試不是角斗場。只要不犯下天大錯誤,公司巴不得人人都能飛。
黑色幽默的尾聲
想到這裡,忍不住笑出來。當年還以為PC是一場嚴酷的審判,如今才知道它更像一場儀式:
·
穿上制服
·
·
走進模擬機
·
·
表演幾個規定動作
·
·
拿到續卡
·
·
繼續上班
·
有點像你去醫院量個血壓,護士說“嗯,正常”,然後你就被允許繼續活著。
這就是飛行員的年度模擬機考試。表面上嚴肅得要命,其實本質是:請大家別出差錯,公司需要你們繼續賺錢。
所以啊,別再害怕PC了。與其說那是一場考試,不如說是一場公司送給飛行員的“安心All Pass套餐”。
結語:航空界的諷刺就是這樣——夢想飛上天,結果每天在SOP和成本裡掙扎;模擬機考試看似嚴肅,卻成了公司不想浪費成本的保險措施。飛行員唯一要做的,就是乖乖演好那場“續卡劇”,然後繼續帶著乘客,在藍天裡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