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這是我為了研究「指數化投資」而看的其中一本書。本來以為看過像《先鋒榮譽董事長談投資》或是《當代財經大師的理財通識課》等比較入門的書籍,這本讀起來會稍微容易一點,想不到並不是這樣。
作者的特色
可以理解為什麼《投資金律》被認為是財務金融方面很經典的作品。作者威廉·伯恩斯坦擁有創辦投資管理顧問公司的經驗,也寫過很多財經書籍,獨到的觀點受到許多專業媒體的讚譽;其中「有憑有據」是作者在闡述投資原則時很大的特色(導讀中看到的描述)。
另外,我也曾在其他金融風險相關的書籍看過伯恩斯坦的話被引用。不知道其他讀者怎麼看待這種事,但我認為這也是一個人的觀點在某個領域擁有影響力的象徵。
投資的四支柱
原文書名直翻的意思是「投資的四支柱」,也是在預示書籍的內容架構。
開頭的理論是我認為最複雜的部分,裡面包含大量的數學計算,以佐證作者自己想傳達的概念。我比較有印象的是用精密數據分析的角度來認識「不同年齡階段的資產配置」、「風險和報酬的長期關係」等觀念。
進入歷史的章節,作者回顧歷史上的幾個事件,解釋景氣循環、泡沫化等現象。重點是如何看待過去的錯誤,並善用在自己有限的投資生涯中。
心理學是我自己認為最有收穫的段落。在投資市場試過水溫才發現,儘管人可以用盡各種公式或資源來推算自己想得到的數據,但有時最大、最難掌控的變數其實是自己。先了解自己對於市場變化的反應,還有財務上對於風險的承受能力,才能藉由長期待在市場來獲得報酬,這也是「指數化投資」的其中一個要點。
最後的產業段落介紹當今的投資產業是如何運作的。作者在這裡提出自身的看法,告訴讀者作為現代的投資人,擁有哪些優勢與該留意的事項。每個人要如何投資都有自己的考量,現今的金融市場或許也沒有以前那麼危險,但面對五花八門的理財資訊和工具,弄清楚自己把辛苦賺來的錢花在什麼地方總是好的。
是可以重複閱讀的書
坦白說,自己並不是每個章節都有完全看懂,或許需要更多實際的投資經驗才會更有感,進而理解為什麼書中觀點可以挺過大大小小的歷史事件。這種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特色,大概也是《投資金律》在初版20年後仍然受到推崇的原因之一。
最近重看一本疫情剛爆發時買的理財書,產生的想法又跟當時不一樣。覺得理財跟閱讀很像,吸收到的資訊都是學用並進才能真正內化,在時間淬煉下產生不一樣的收穫。下次再翻閱《投資金律》,或許也會有不一樣的體驗。至少以現在來說,我覺得它是近年接觸到的理財書籍中最難懂,卻也是最寓意深遠的一本書。
【書籍資訊】
作者: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J. Bernstein )
譯者:陳儀
出版社:臉譜出版社
出版年/版本:2024/初版
分類:投資理財

(圖源自誠品線上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