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婆是「第十二宮的守門人」,
站在靈魂之海的岸邊,端著那碗湯,
負責幫靈魂「溶解記憶」,讓它得以重新回到人間。即便手上的那碗湯被現世的人們玩笑自嘲
貌似通貨膨脹的有點稀釋
在占星學裡,第十二宮代表輪迴的最後一站:
結束、釋放、潛意識、靈魂原鄉、夢境與慈悲。
這裡的能量是「溶解」
所有個體的界限、執著、欲望、身份,
都會在這個宮位逐漸模糊,
直到重新回到「一體」的狀態。
因此,第十二宮就像一片忘川之水:
靈魂要在這裡洗去塵世的記憶,
才能以乾淨的狀態投生到下一輪的生命(第一宮)。
第十二宮 → 忘川 → 第一宮
是靈魂的「死亡-重生循環」。
在東方神話裡,「孟婆」是管理輪迴的神職者,
她的湯讓人「忘卻前生」,以免在來世被舊痛綑綁。
她所做的事,正是海王星/雙魚能量的核心任務
慈悲地抹去記憶,讓靈魂有新的開始。
從占星角度看,她就是
海王星(Neptune)的具象化
溶解邊界、洗滌記憶、返回整體;
第十二宮守護者的象徵
引導靈魂跨越「生死之門」的靈性中介。
孟婆的身分不是殘酷的奪取者,倒像宇宙的「慈悲代行者」。
因為若靈魂不忘記,就無法重新學習、無法真正體驗。
靈媒媽媽的那段, 所有事都不是個事, 當你想往靈性的方向修行
那最先要理解的是放下執著, 隨他去,
本來世間的事就不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自己可以獲得那百分之七十的快樂,
就已經是最好的比例。
有時靈魂常常太飽和、太累、太痛,
若不「重置」,它會永遠困在舊業力的循環裡。
「忘卻」是靈魂的止痛與重啟
讓你不再背著前世的愛恨悲喜,
能再次以一個清白的靈魂走進新劇本。
當大腦太過於用力,
很多人老年時就會透過阿茲海默症來代償。
記憶可以記住的事物,
有時是自己想要的版本或是美化過後的版本
有些你以為既得很清楚的事物, 在多年後開始不重要
那麼也是會模糊, 把它壓進潛意識中。
潛意識的功能在於,
放下吧,別怕忘記。
因為愛會在下一次,
以另一種樣子,再次找到你。
《 快樂崇拜 》的歌詞寫著...
忘記了姓名的請跟我來
現在讓我們向快樂崇拜
放下了包袱的請跟我來
傳開去 建立個快樂的時代
姓名代表「我」,代表被社會定義的自我、角色、身分。
而海王星說:「放下那些名字吧,因為你不是任何標籤。」
沒有界限、沒有階級、沒有比較。
那是輪迴中最自由的一刻
也是重生的前奏。
海王星悖論裡的矛盾
喝下這碗解藥...忘了所有的好...
所有的寂寥... 靈魂格式化,
忘了輪迴痛苦又重新經歷,永不解脫。
「喝下這碗解藥」看似是為了「解脫」,
想忘記痛苦,卻也不想真的忘記;
曾經的感受,是靈魂存在過的證明。
當靈魂太久待在滄海裡,會疲乏。
美太多,也成了毒。
那個「好」,不是幸福,是過度的飽和與執著。
第十二宮的放下,不只是遺忘痛苦,
是連「美好」也得一併交出,
執著於美好的記憶,也會讓靈魂無法重生。
靈魂格式化的過程,不是一次性的死亡,
是慢慢忘記自己曾經是誰
像夢醒時的模糊,
像潮水退去時的沙紋,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非雲也。」
第十二宮是所有經驗的終點,也是靈魂在重新回歸前的「海」。
像是一個記憶的海洋,所有經歷過的
情感、愛恨、榮耀、失落
都在這裡成為集體潛意識的一部分。
靈魂在經歷了無數輪迴與深愛之後,
已經看過了太多「極致」的存在:
最純的愛、最深的痛、最難的別離。
當靈魂帶著這些記憶再度降生,
它對人世的體驗會變得格外敏銳、挑剔,甚至「不易滿足」。
這也是為什麼,第十二宮靈魂
常常有種「似曾相識的疲憊感」,
彷彿什麼都已經經歷過。
輪迴象徵中,「孟婆湯」就像第十二宮的「溶解作用」。
在進入新的第一宮(新的生命)之前,
靈魂必須放下前世的「偏好與執著」,
否則無法重新體驗純粹的新生命。
第十二宮的學問,就是從「曾經滄海」學會「再次為小溪動容」。
靈魂的成熟,不在於記得多少,
而在於能夠溫柔地放下多少回到單純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