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時代系列(4):AI 驅動的電信網路規劃與設計 🌐
5/100 第一週:📌 電信網路基礎概論
5. 頻譜資源與分配 📶
👉 頻譜如同高速公路,決定了資料傳輸的速率與容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單元導讀
在無線通訊中,頻譜就是最珍貴的「土地」。它決定了網路能承載多少流量、速度有多快,以及能否避免干擾。從 2G 的窄頻到 5G 的 C-Band 與毫米波,再到未來 6G 的太赫茲波段,頻譜規劃與分配始終是電信發展的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頻譜的特性
• 低頻(< 1 GHz):穿透力強、覆蓋廣,但頻寬有限。典型應用:700 MHz 用於 5G 深度覆蓋。
• 中頻(1–6 GHz):平衡速度與覆蓋,5G 3.5 GHz 是最重要的黃金頻段。
• 高頻(> 24 GHz 毫米波):速率極快,適合大流量場景,但容易受遮蔽影響。
• 未來太赫茲波(> 100 GHz):6G 研究重點,支持 Tbps 級應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頻譜的分配方式
1️⃣ 專屬授權頻譜:由國家主管機關(如 NCC)拍賣,保證專用,品質穩定。
2️⃣ 共享頻譜:多業者共同使用,例如 3.5 GHz 頻段的動態共享。
3️⃣ 免授權頻譜:如 2.4 GHz / 5 GHz Wi-Fi,任何人都能使用,但干擾風險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頻譜管理策略
• 頻譜重耕(Refarming):將老舊技術(如 2G GSM)釋出的頻譜,轉為 LTE/5G 使用。
• 動態頻譜分配(DSA):AI 監控流量,動態調整業者使用權限。
• AI 智慧干擾避讓:預測干擾、即時切換頻率或功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挑戰與反思任務
1️⃣ 為什麼 700 MHz 適合用於偏鄉與室內深度覆蓋?
👉 700 MHz 屬於低頻段,波長約 40 公分,具備 強穿透力與繞射能力,能有效穿透牆壁、樹木等障礙物,並在地形起伏大的區域維持穩定連線。由於單一基地台的覆蓋半徑可達數公里,部署成本大幅降低,非常適合偏鄉地區與室內深度覆蓋需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果多家業者共用 3.5 GHz 頻段,如何避免干擾?
👉 3.5 GHz 屬於中頻段,容量高但覆蓋相對有限,干擾風險更敏感。要避免干擾,需採取多層次管理:
• 頻域層面:進行頻段切割(Frequency Partitioning),確保不同業者有獨立子頻寬。
• 時域層面:使用 TDD(Time Division Duplex)協調時槽,避免上/下行交互干擾。
• 功率控制:動態調整基地台發射功率,降低鄰區干擾。
• 協調系統:例如 SAS(Spectrum Access System),集中式動態資源管理,確保多業者共用頻段時仍維持 Qo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認為未來 AI 在頻譜管理上能扮演什麼角色?
👉 在 5G/6G 時代,頻譜資源將更加稀缺且多樣化,AI 將成為 動態頻譜管理(Dynamic Spectrum Management, DSM) 的核心:
• 即時監測:利用 AI 模型對頻譜使用情況、干擾來源與頻寬需求進行持續感知。
• 預測干擾:透過歷史數據與流量模式,預測即將發生的共頻或鄰頻干擾。
• 智慧分配:動態分配頻率、功率與時槽,實現自適應頻譜共享(Cognitive Radio)。
• 策略優化:基於 Reinforcement Learning 的頻譜分配,讓系統在不同使用場景下自動學習最優調度策略。
📌 總結:AI 的導入能讓頻譜管理從「靜態規劃」轉向「智慧動態調度」,大幅提升頻譜利用效率與網路服務品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小結與啟示
• 頻譜是無線網路的「命脈」,分配得當才能確保品質與效率。
• 不同頻段各有優缺點,需搭配混合部署。
• AI 與動態頻譜技術將是未來頻譜管理的關鍵。
📌 一句話總結:頻譜就像空中的高速公路,規劃不當就會塞車,規劃得宜才能暢行無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