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的我,在大數據下重思靈性的意義

更新 發佈閱讀 14 分鐘

導語——從宗教到「新地球」的靈性變奏

五十歲的我,在演算法的洪流裡重新學會呼吸。那些關於「昇維」與「新地球」的聲音此起彼落,我也曾被吸引、被感動,也曾懷疑。

直到有一天,我停下滑動的手指,開始讀網友們的留言,才發現原來我並不孤單。

靈性,也許不在光與頻率之間,而是在我們願意慢下來、看著人、聽見自己、在日常的呼吸裡,重新記起——活著本身,就是一種覺醒。 ------------------------------------------------------- 序章:被推播的靈性與「不孤單的我們」 五十歲的我,活在大數據的世界裡。

每天手機螢幕推送無數「靈性覺醒」、「新地球」、「頻率提升」的影片,演算法彷彿比我更了解人類的焦慮。

我點進去看,也會沉思、懷疑、被吸引。可當我翻閱那些影片下的留言區時,我突然發現——原來我並不孤單。 我們這些「不孤單的人」,也許正是那些靈性頻道口中的「舊勢力」——那些「不願昇維」、「阻礙地球覺醒」的靈魂。但或許,我們並不是拒絕覺醒的人,而是不願再被幻象催眠的人。 一、靈性不是逃避,而是誠實面對自己 真正的靈性與信什麼無關,而在於意識的狀態。 我是一個黑戶佛教徒,沒有誦經的習慣,也因為工作非常忙碌,打坐冥想有時候是一種奢侈;我卻始終記得自己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參加過的一次八關齋戒,大山裡的師父同我們說:「宗教的終極目的是讓人的心靈更自由。」

自由不是放縱,而是一種心靈的安然與清明。無論宗教、科學或其他信仰,其終極的目標都應是幫助人誠實地面對自己,而非逃入幻象。 二十多歲時,我的父親曾對我說:「什麼事都不要太執著。生活、工作、宗教,或你追求的事情,它們都有自然的規律。順其自然,好好生活就好。」

那時我聽不太懂,只覺得這句話有點無為。可多年後,我開始理解——生命確實有它自己的流向。我們可以努力,但不必緊抓;可以尋找,但不必強求。 有些事會發生,有些事會離去,而那正是命運溫柔的節奏。 現代靈性文化中,許多人追求的不是靈性本身,而是「看起來靈性」的自己——那個談能量、講頻率、穿白衣、說話輕聲細語的形象。正如有位網友說的:

“We fall in love with an aesthetic ideal of spirituality, not with the idea of evolving and working on our shadows.” 我們愛上的,也許是「靈性」的外殼,而非內在的轉化。 二、從宗教到「新世紀」:靈性商品化的誕生 有網友這樣註解到:

“The problem is labels… creating labels and manipulating people to get rich from them.” 問題或許不在靈性本身,而在於那些不斷被創造的標籤,當人們用它們定義彼此、尋求認同時,靈性的原意便悄悄遠去了。 「新世紀運動」(New Age Movement)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末的美國。那是一個信仰崩塌、冷戰緊張與科技迅猛的時代。年輕人反抗體制,嬉皮文化興盛,西方社會開始從東方宗教尋找新的精神慰藉。 在這波浪潮中出現了幾位關鍵人物: Alice Bailey(愛麗絲·貝利):神智學家,被認為是「新世紀」思想的奠基者之一,她提出人類正進入「水瓶座時代」(Age of Aquarius)——一個靈性覺醒與宇宙意識高漲的年代。 Marilyn Ferguson(《The Aquarian Conspiracy》作者,1980年):將靈性與社會改革結合,宣稱一場意識革命正在悄然發生。 Shirley MacLaine(演員與作家):透過《Out on a Limb》等書讓靈性、轉世、宇宙連結進入主流文化。 Eckhart Tolle(《The Power of Now》《A New Earth》作者):1990年代後成為靈性界最具影響力的現代導師之一,他的「新地球(New Earth)」概念正是現今「昇維」思想的重要來源。 Deepak Chopra(醫師兼作家):結合量子物理與印度哲學,推廣「心靈創造實相」的理念。 「New Age」的核心信息是: 你不是罪人,而是有潛力的創造者。(這是對“原罪”思維的一種反思,咦?有佛法的既視感。)

這聽起來充滿力量,卻也在商業化的浪潮中被扭曲——從冥想課程、水晶能量、前世回溯到「DNA升維」,靈性成為另一種消費體系。 有網友在留言區這樣寫道: “It’s an old game going back thousands of years — make up some fantastic story and sell it to people.” 這是一場延續了數千年的舊劇本——人們總在創造動人的故事,試圖用它尋找意義,或換取慰藉。 三、新地球與AI時代的幻象 網友的註解發人省思:

“Anything goes… there are no rules, so stop following teachers and walk your own path.” 一切皆有可能,也沒有固定的法則。不必再尋找誰能帶領我們,因為路,原本就在自己腳下。 進入21世紀後,「New Earth(新地球)」和「Ascension(揚升)」概念取代了傳統的神學救贖觀。

這些影片告訴人們:只要提升振動頻率,就能進入「第五維度」,而那些「沉睡的靈魂」將被留在舊世界。 然而,這種二元化的敘事其實與宗教極為相似: 只不過把「天堂」換成「高頻」、「地獄」換成「低頻」。同樣的權力結構仍在運作,一位網友這樣說到:

“The world runs on bullshit and the problem is ego — the desire for power over people.” 世界或許並非由真理運行,而是被無形的慾望與自我所推動,問題從不在外界,而在人心之中。 AI與演算法讓靈性內容更容易擴散,催眠式語氣、神秘的符號、天啟式的語言,被設計成一種新的宗教視覺體驗。

但真正的問題,不是科技太強,而是人類仍渴望被「更高的存在」告訴該怎麼活。 四、靈性社群的鏡像:人性重現

一位待過各種圈子的網友,真切地說道:

“I’ve spent time in the religious, atheist and spiritual communities — they all have the same issues. It’s just human nature.” 無論是宗教信徒、無神論者,或是靈性的追求者,問題都相似,因為那都是人性的一部分。 留言區裡,有人附和,並坦言自己也在宗教、無神論與靈性團體之間遊走,發現問題如出一轍—— 權威、依附、排他、崇拜與操弄。 靈性社群不是避難所,而是人性的縮影。正如另一位網友說的: “It’s not because someone is doing spiritual work that they won’t lose their temper.” 修行的人也會生氣,靈性從來不是遠離人性,而是學會與人性共處。

即使修行多年,我們仍會憤怒、爭辯、嫉妒。靈性不是讓人脫離人性,到另一個地球、宇宙,而是去學會與人性共處,覺察我們的起心動念,當我們能夠攝受自己的念頭,那麼此刻當下就是你的清涼地,另一個美好的地球。 五、擁抱陰影,才是通往光的路 有一位網友在評論區提到自己的憂鬱困擾,他也曾經接觸靈性,想要從中獲得解脫,他繞了一大圈之後,發現日復一日的生活,看似平凡無奇,其實這樣落地紮根的日子,竟是他獲得解脫的根本,他這樣說到:

“Trying to fight depression only makes it worse. Accepting it makes it go away.” 憂鬱不是敵人,你越想擊退它,它越靠近,你若願意擁抱它,它反而會靜靜散去。

網友對憂鬱的抵抗經驗與註解,其實正像我們現代人,在靈性追求路途上的困境與超越。 現代心理學與靈性圈都想「消滅痛苦」,但痛苦並不是錯誤,而是門口的守衛。它提醒我們:靈魂尚未被看見的部分仍在呼喚。 佛陀並非逃離世間的苦,而是在苦中覺醒。真正的靈性修行,是在黑暗裡安靜紮根,讓光從內部自然生長。 六、結語:真正的靈性,是愛與自由

一位網友的註解,是我們在靈性追求上一個很好的提醒:

“We can make up info to make us feel light and blissful — but real unity begins with facing our own conflicts.” 我們能說出許多讓心變得明亮的話,但唯有直視內心的衝突,才能走向真正的平和與合一。 50歲的我,終於明白靈性的本質不是追求完美的自己,而是允許自己不完美,仍然愛著這個世界。 我們無需逃離三維、無需升上五維,只要在每一次呼吸裡誠實地面對內心,那一刻,我們已經在「新地球」上了。 七、後記:靈性,在我們的呼吸之間 我想,也許我並不屬於那些「昇維」的人群。但我仍然希望這個世界能更美好——更有理解、更有溫度、更能彼此扶持。 我們渴望一個「新地球」,其實只是渴望一個不再被貪婪與恐懼主宰的社會。

不管你是否追求靈性、是否相信能量或頻率,我們的願望都相同——希望自己能活得更真實,也希望人與人之間能更柔軟。 只是,如今許多靈性內容被包裝成商業模式,信仰成為商品,啟蒙變成流量。這樣的潮流雖然看似帶來光,卻也讓人們漸漸迷失了「活著」的根本。 事實上,即便佛陀得道,也是在人間的菩提樹下; 耶穌的救贖,也是在耶路撒冷的十字架上完成的。 真正的覺醒,從來不在天外,而在塵世之中。 當你被城市的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不妨把腳步慢下來,回到鄉下的老家,探望年邁的父母;若你沒有親人,就去老街散步,與路邊的老人、農人閒話家常。 靈性,不在頻率裡,不在天啟的語言裡,而是在這些微小的、真實的人間片刻裡。

它藏在我們與土地對話的時候,在每一次深呼吸之間,在每一個不說大道理卻溫柔的微笑裡。 那一刻,我們都在靈性的核心——不是昇維,而是回到人間。 ------------------------------------------------------------------- *內文英文引言,依照上下文語境意譯為中文。

延伸閱讀與參考 代表人物與經典作品 Alice Bailey:《A Treatise on Cosmic Fire》 Marilyn Ferguson:《The Aquarian Conspiracy》(1980) Shirley MacLaine:《Out on a Limb》(1983) Eckhart Tolle:《The Power of Now》《A New Earth》 Deepak Chopra:《Quantum Healing》《The Seven Spiritual Laws of Success》 影響深刻的靈性媒體與作品 《The Secret》(朗達·拜恩 Rhonda Byrne,2006) 《What the Bleep Do We Know!?》(2004) 《A Course in Miracles》(奇蹟課程,1976) 《Conversations with God》(與神對話,Neale Donald Walsch,1995) YouTube 靈性頻道如 Aaron Abke, Matias De Stefano, Infinite Waters, Gaia TV 等 對「新地球」與「昇維」的反思研究 Hanegraaff, Wouter J. 《New Age Religion and Western Culture: Esotericism in the Mirror of Secular Thought》(1996) Heelas, Paul. 《The New Age Movement: The Celebration of the Self and the Sacralization of Modernity》(199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北歐碎片
9會員
51內容數
歡迎來到《北歐碎片》! 這裡是我的生活日誌,記錄著我在北歐的點點滴滴 ,從漫長的冬季到夏季的午夜陽光,我分享著生活中的片段,以文字為筆,捕捉每一個珍貴的時刻。 跟隨著我的筆跡,一起探索北歐的美麗與奧秘吧!
北歐碎片的其他內容
2024/11/23
瑞典政府與社會保護暨備災機構(MSB)合作推出新版手冊《當危機與戰爭來臨時》,旨在指導居民在面對危機或戰爭時自力更生一週。手冊強調準備基本生活物資與設備,並提及特殊群體在危機中的責任,還警惕假消息的傳播。該手冊已於11月18日發送至各家戶,全文亦可在MSB官方網站上查閱。
Thumbnail
2024/11/23
瑞典政府與社會保護暨備災機構(MSB)合作推出新版手冊《當危機與戰爭來臨時》,旨在指導居民在面對危機或戰爭時自力更生一週。手冊強調準備基本生活物資與設備,並提及特殊群體在危機中的責任,還警惕假消息的傳播。該手冊已於11月18日發送至各家戶,全文亦可在MSB官方網站上查閱。
Thumbnail
2024/11/07
在數位化的背景下,企業往往透過線上視訊面試招募人才,然而這樣的便利也潛藏著重大風險。隨著人工智慧與深偽技術的進步,駭客有可能偽裝身分,進而獲得工作機會,對企業資訊安全構成威脅。
Thumbnail
2024/11/07
在數位化的背景下,企業往往透過線上視訊面試招募人才,然而這樣的便利也潛藏著重大風險。隨著人工智慧與深偽技術的進步,駭客有可能偽裝身分,進而獲得工作機會,對企業資訊安全構成威脅。
Thumbnail
2024/11/04
長居國外十幾年,我錯過了家人、朋友、親戚生活中許多重要的時刻。當遠在台灣的他們慶祝這些珍貴片刻時,我總是無法親身參與。他們的喜事,我無法同慶,憂愁的喪事或煩惱的難事,他們更是絕口不提,怕我擔心。
Thumbnail
2024/11/04
長居國外十幾年,我錯過了家人、朋友、親戚生活中許多重要的時刻。當遠在台灣的他們慶祝這些珍貴片刻時,我總是無法親身參與。他們的喜事,我無法同慶,憂愁的喪事或煩惱的難事,他們更是絕口不提,怕我擔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呼吸將專注力回到自身當下,陪伴安定身體與情緒,重新選擇不被情緒慣性牽著走。當內在平穩後,靈魂便能有一份清晰,透過合適的路徑去連結內在的生命力與深層渴望。對於同個經驗就可能產生新的感受與應對解決之道,同時會對自己有個驚艷感動,彷彿改變成為一個嶄新的人。
Thumbnail
透過呼吸將專注力回到自身當下,陪伴安定身體與情緒,重新選擇不被情緒慣性牽著走。當內在平穩後,靈魂便能有一份清晰,透過合適的路徑去連結內在的生命力與深層渴望。對於同個經驗就可能產生新的感受與應對解決之道,同時會對自己有個驚艷感動,彷彿改變成為一個嶄新的人。
Thumbnail
你的所有過去匯集到這個當下你的未來也從這個當下開始 所以改變命運的關鍵在於打開當下的深度 拉出一個覺察者觀察者的視角 會發現自己的所有經歷技能 可以組合成不同可能性的未來版本 關注的焦點就是創造之源 我們談的本自俱足就是發現整個世界是自己的延伸 人會痛苦感覺受限來自於受限於自己以
Thumbnail
你的所有過去匯集到這個當下你的未來也從這個當下開始 所以改變命運的關鍵在於打開當下的深度 拉出一個覺察者觀察者的視角 會發現自己的所有經歷技能 可以組合成不同可能性的未來版本 關注的焦點就是創造之源 我們談的本自俱足就是發現整個世界是自己的延伸 人會痛苦感覺受限來自於受限於自己以
Thumbnail
生命數字,是一種數字的神秘科學,如今在心靈成長領域有越來越多的人將生命數字作為一種意識的工具在使用著。透過簡單的計算生日與出生證明上所登記的名字,就有可能開啟巨大的瞭解之門,瞭解我們為甚麼會是現在的自己,以及此生的目的、方向,潛能、以及我們的關係、自己的挑戰與天賦等。
Thumbnail
生命數字,是一種數字的神秘科學,如今在心靈成長領域有越來越多的人將生命數字作為一種意識的工具在使用著。透過簡單的計算生日與出生證明上所登記的名字,就有可能開啟巨大的瞭解之門,瞭解我們為甚麼會是現在的自己,以及此生的目的、方向,潛能、以及我們的關係、自己的挑戰與天賦等。
Thumbnail
指導靈傳遞的普世訊息,適用每個人(紀錄於2024.1.18) 指導靈: 「我知道她(說我)有點心急,這是一個紛擾的時代,所有維度的資訊匯集在這個時代迸出。 我們是歡樂開心(興奮的),這意味著,我們的同伴會越來越多,我們希望你們能夠感受到原來你們就能感受到的事情。 也許只是一些風吹草動的小感
Thumbnail
指導靈傳遞的普世訊息,適用每個人(紀錄於2024.1.18) 指導靈: 「我知道她(說我)有點心急,這是一個紛擾的時代,所有維度的資訊匯集在這個時代迸出。 我們是歡樂開心(興奮的),這意味著,我們的同伴會越來越多,我們希望你們能夠感受到原來你們就能感受到的事情。 也許只是一些風吹草動的小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