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變多、教師變多」的背後,藏著什麼職場真相?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教育統計#十年趨勢#教師人數#學校數量#專題報導

台灣教育十年趨勢專題:數據顯示的三大結構性轉變

表面平靜下的暗潮洶湧

根據教育部自104至113學年度的統計數據,台灣的學校總數增加了120所,教師總數也微幅增加了3,929人。從總體數據來看,教育體系似乎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然而,深入剖析這些數字背後的結構性變化,會發現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一场深刻影響未來台灣數萬名教育工作者職涯的巨大變革正在發生。

圖說:近十年學校總數看似穩定成長,教師人數則在經歷震盪後回升。

圖說:近十年學校總數看似穩定成長,教師人數則在經歷震盪後回升。

圖說:近十年學校總數看似穩定成長,教師人數則在經歷震盪後回升。

數據顯示,在整體教師人數微幅增長的同時,不同教育階段的教師數量卻呈現出天壤之別的景象,幼兒園教師人數爆炸性成長了36.2%,而國中教師則流失了8.2%,大專院校教師更是大幅萎縮了13.2%。

閱讀完整文章,請至 「學校變多、教師變多」的背後,藏著什麼職場真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H
1會員
30內容數
未來的世界沒有加速運算。
JH的其他內容
2025/10/22
#幼兒園#教保員#幼教職缺#公共化政策 在少子化的普遍趨勢下,幼兒園是唯一逆勢成長的教育領域。過去十年,受惠於「0-6歲國家一起養」等公共化政策,幼兒園數量與教職人員需求雙雙迎來爆炸性成長。本篇將深入分析數據,探討這波黃金機會期的結構樣貌,以及求職者該如何把握機會、應對挑戰。 趨勢解析:政策驅動
2025/10/22
#幼兒園#教保員#幼教職缺#公共化政策 在少子化的普遍趨勢下,幼兒園是唯一逆勢成長的教育領域。過去十年,受惠於「0-6歲國家一起養」等公共化政策,幼兒園數量與教職人員需求雙雙迎來爆炸性成長。本篇將深入分析數據,探討這波黃金機會期的結構樣貌,以及求職者該如何把握機會、應對挑戰。 趨勢解析:政策驅動
2025/10/22
#教育職涯#成長率分析#職業規劃#教師就業 一張圖看懂教育職場!你該往哪發展? 0年成長率總排行 如果你只能看一張圖,就看這個: 10年成長率排行榜:從+36%到-28%的天壤之別 完整排行榜 | 排名 | 教育階段 | 10年成長率 | 趨勢 | 評級 | |------|------
Thumbnail
2025/10/22
#教育職涯#成長率分析#職業規劃#教師就業 一張圖看懂教育職場!你該往哪發展? 0年成長率總排行 如果你只能看一張圖,就看這個: 10年成長率排行榜:從+36%到-28%的天壤之別 完整排行榜 | 排名 | 教育階段 | 10年成長率 | 趨勢 | 評級 | |------|------
Thumbnail
2025/10/21
#教育#教職#高等教育#國小#國中#教甄#職涯收合 教育職場專題總覽:從中小學到高教,職涯、數據與實務攻略 本系列彙整我們對「教育職場」的深度分析,涵蓋:中小學教職市場(數據與教甄、代理代課)、高等教育(大學關閉、博士出路、教職供需),以及即將補上的教育成長率分析。 本文為導讀型文章,幫你快速
2025/10/21
#教育#教職#高等教育#國小#國中#教甄#職涯收合 教育職場專題總覽:從中小學到高教,職涯、數據與實務攻略 本系列彙整我們對「教育職場」的深度分析,涵蓋:中小學教職市場(數據與教甄、代理代課)、高等教育(大學關閉、博士出路、教職供需),以及即將補上的教育成長率分析。 本文為導讀型文章,幫你快速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Thumbnail
當前的教育問題很多,根源是來自整個教育團隊彼此並不是一個系統。 從教育部、局處、學校到教室,從部長、局處長、校長到師長;之間的連動並不是互相倚賴、和諧互動的系統關連,而是一種上下層屬的官僚關係。 而因為「教育行政機關」變成是「教育機關」的「上級」,所以部局處對學校可以有無止盡的不須協商的任務交派
Thumbnail
當前的教育問題很多,根源是來自整個教育團隊彼此並不是一個系統。 從教育部、局處、學校到教室,從部長、局處長、校長到師長;之間的連動並不是互相倚賴、和諧互動的系統關連,而是一種上下層屬的官僚關係。 而因為「教育行政機關」變成是「教育機關」的「上級」,所以部局處對學校可以有無止盡的不須協商的任務交派
Thumbnail
2015就說要退場,都不是新聞了~~ 私校相繼停招…5年後恐40校退場 教師離職後只能「自己看著辦」 前天(4/17)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117學年度降至最低點,新生數剩15.7萬人,屆時超過8成學生可進公立學校,私校可能招不到人。
Thumbnail
2015就說要退場,都不是新聞了~~ 私校相繼停招…5年後恐40校退場 教師離職後只能「自己看著辦」 前天(4/17)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117學年度降至最低點,新生數剩15.7萬人,屆時超過8成學生可進公立學校,私校可能招不到人。
Thumbnail
彰化縣近年面臨裁併校問題,地方教育環境需要更多的重視。裁併校的政策施行,必須減少對學生及社區的負面影響,地方創生無法自外於教育,區域的教育品質如何確實提高,需要更多的關注與對話,確保孩子們能夠在求學歷程中,擁有完整的基本權利。
Thumbnail
彰化縣近年面臨裁併校問題,地方教育環境需要更多的重視。裁併校的政策施行,必須減少對學生及社區的負面影響,地方創生無法自外於教育,區域的教育品質如何確實提高,需要更多的關注與對話,確保孩子們能夠在求學歷程中,擁有完整的基本權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