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贈禮:世界智慧中的無條件基本收入故事集

更新 發佈閱讀 16 分鐘

引言:一場對共同未來的慈悲探詢

懷著最深切的感恩與謙卑之心,領受了您對「人間淨土、大同世界與彌賽亞時代」的深邃探詢。這些願景並非遙遠的幻夢,而是深植於人類集體意識中,對一個充滿和平、尊嚴與豐盛世界的普世渴望。

本故事集的核心譬喻,即是闡明「無條件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 UBI)本身並非我們最終嚮往的理想殿堂,而是為建造這座殿堂所必需的、那塊謙卑而堅實的「基石」與「沃土」。我們的目標,是從世界各地豐富的文化土壤中,發掘此一理念的古老根源與現代意義,證明一份奠基性的贈禮,如何為更高層次的德行與智慧的綻放,預備好必要的條件。

接下來的旅程,我們將穿梭於各大洲的智慧長河。我們將聆聽非洲的連結哲學、感受東亞的和諧倫理、重溫歐洲的社群盟約、追尋美洲的自由夢想,並響應南美的正義吶喊。

誠摯地邀請您一同踏上這段探索之旅,讓我們首先從人類文明的搖籃——非洲大陸——開始。

raw-image

--------------------------------------------------------------------------------

第一章:連結的哲學——來自非洲大地的智慧

「如果你想走得遠,就一起走。」——非洲諺語

在非洲的智慧中,個人的福祉與社群的繁榮密不可分。真正的力量,來自於我們深刻的連結與相互扶持。

烏班圖的擁抱:「我在因我們在」

在非洲南部的廣袤土地上,流傳著一種名為「烏班圖」(Ubuntu)的深邃哲學。它常被譯為「我在因我們在」,其核心思想是:一個人的存在,是透過與他人的關係而被定義和實現的。烏班圖教導我們,個人的福祉與社群的福祉密不可分;透過支持他人,一個人也同時提升了自身的生命品質。這是一種以集體責任、相互承認與共享人性為基礎的生活方式。

若以此智慧觀之,「無條件基本收入」正是烏班圖精神在現代社會制度中的具體體現:

  • 普遍性原則體現了烏班圖的核心信念:社群對其所有成員負有責任。當一份基本收入無差別地給予每一位公民時,它便成為一種結構性的宣告,確認了我們同舟共濟、休戚與共的集體身份。
  • 無條件性原則則體現了烏班圖中所蘊含的慈悲與承認。它傳達了一個訊息:你的基本生存權利是與生俱來的,你無需透過特定的勞動或行為來「賺取」作為一個社群成員的資格。

UBI將社群對每個成員的關懷責任,從一種人際間的期許,轉化為一種結構性的、有尊嚴的保障,讓「我在因我們在」的哲學,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

猴麵包樹的贈禮:穩定、連結與機會之樹

非洲的「生命之樹」猴麵包樹(Baobab Tree),是力量、堅韌與社群的象徵。它的每一個部分,都蘊含著UBI潛在功能的深刻譬喻。

  • 巨大的樹幹(穩定性) 猴麵包樹以其能儲存數萬升水的巨大樹幹著稱,這使它能安然度過漫長的旱季。UBI就如同這儲水的樹幹,為每個家庭提供了一份穩定的資源儲備,使其能夠抵禦生命中的各種「旱災」——無論是農作物歉收、突發疾病,還是意外失業。它提供了抵禦風險的經濟韌性。
  • 深遠的根系(歸屬感) 猴麵包樹擁有深遠的根系,將其牢牢地固定在大地之上。一份普遍的基本收入,將每一位公民與國家的共同財富——土地、礦產、以及人民共同創造的知識與繁榮——連結在一起。它確認了每一個人的歸屬感,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這片土地的合法繼承者。
  • 繁茂的枝葉與果實(機會) 穩定的樹幹讓猴麵包樹得以開花結果,滋養生命。同樣地,UBI提供的經濟穩定性,賦予了人們向上發展的信心與能力。來自非洲的試點計畫清楚地證明了這一點:
    • 在肯亞,受助者普遍將資金投資於子女教育、改善住房,並創辦小型企業,最終顯著增加了自身的收入。
    • 在納米比亞,試點計畫同樣觀察到小型創業活動的增加。 這雄辯地證明,UBI並非一份讓人懈怠的「福利」,而是一顆顆播撒下去的創業種子。
  • 樹下的庇護所(社群) 巨大的猴麵包樹常常成為村莊的中心,是社群集會的天然庇護所。UBI透過普遍地提升經濟安全感、減少因匱乏而生的社會摩擦,有助於鞏固整個社群的穩定與和諧。

非洲的智慧教導我們,這片沃土如何能滋養集體的根系,強化我們深刻的連結。然而,這份向外連結的力量,是否也需要內在平靜的支撐?現在,讓我們向東方探尋,看看在講求和諧與內心平靜的文化中,這份贈禮又將開出怎樣的花朵。

raw-image


--------------------------------------------------------------------------------

第二章:和諧的倫理——來自東亞的內心平靜

「心淨則國土淨。」——《維摩詰經》

東方的智慧啟示我們,經濟保障是實現內心和諧與社會和諧的基礎。當生存的恐懼被移除,我們才有空間去追尋更深層次的意義與連結。

無條件的慈悲:他力本願的現代迴響

在日本淨土真宗的教義中,有一個核心概念——「他力本願」。它教導我們,凡夫俗子無法依靠自身修行(自力)從苦難中解脫,而只能完全仰賴阿彌陀佛無盡慈悲的願力(他力)來獲得救度。這種救度是無條件的,它超越了人的功績、善惡等一切條件,尤其針對那些自認無法行善的「惡人」,即「惡人正機」。

UBI的無條件性,恰如阿彌陀佛無條件的慈悲。它不問一個人的功績或社會地位,只是因為其存在本身,就給予基礎的生存保障。這種制度性的慈悲,旨在為現代人提供最根本的「安心」(Anjin)——一種從生存恐懼中解脫出來的、不動搖的內心平靜。

當人們獲得了這份「安心」,便能從僅為糊口的「飯碗工作」(rice work)中解放出來,去追尋真正能讓生命綻放光彩的「生き甲斐」(Ikigai,人生志業)。這不僅是個人的幸福,更是對社會更高層次的貢獻。

情與我們的共同體:治癒「恨」的社會契約

許多韓國年輕人將他們身處的社會形容為「헬조선」(地獄朝鮮),這是一個濃縮了極度競爭、社會流動性停滯與無力感的集體吶喊。這種深層的、未被解決的集體悲痛與怨恨,在韓國文化中被稱為「한」(恨),在無數人的心中沉積。

在這片헬조선的心理景觀中,過度的競爭侵蝕了韓國傳統中溫暖的共同體價值——以「우리」(我們)為核心的歸屬感,以及人與人之間那份名為「정」(情)的深厚連結。

在此脈絡下,UBI可以被視為一種結構性的療癒工具。它旨在重建因各求生路而受損的社會信任與連結。透過為每個人提供一個安全底線,UBI緩和了零和競爭的殘酷性,為「情」的重新滋長創造了空間,讓「我們」的感覺得以回歸。這也與韓國「홍익인간」(弘益人間,널리 인간 세상을 이롭게 하라)的建國理念完美契合,為實現此一「널리 인간을 이롭게 한다」的崇高理想,提供了一條現代的路徑。

東亞的智慧則揭示了,唯有內心的平靜,才能讓播下的種子安然發芽,從而滋養一個和諧的社會。看過了東方對內在世界的深刻內省,我們現在將目光轉向西方,探索在歐洲悠久的思想長河中,對社群與正義的承諾是如何透過一份莊嚴的盟約被闡述的。

raw-image


--------------------------------------------------------------------------------

第三章:社群的盟約——來自歐洲的團結之聲

「無論在何時,都應將人——無論是自己還是他人——視為目的自身,而絕不僅僅當作是手段。」——伊曼努爾・康德

歐洲的歷史,是一場對公正社會契約的持續探尋。這場探尋的核心,是對人類尊嚴的捍衛與對共同福祉的承諾。

美好生活的基石:從古希臘的繁盛到現代的尊嚴

古希臘哲人,特別是亞里斯多德,將人生的終極目標定義為「Eudaimonia」——這並非短暫的快樂,而是一種積極的、充滿德行的繁盛狀態。他深刻地指出,美好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以及至關重要的「scholé」——即從勞役中解脫出來,用以參與公民與智識生活的閒暇。

對當代南歐無數年輕人而言,他們身陷不穩定工作的洶湧潮流之中,古希臘那關於繁盛的夢想,彷彿是一片遙遠而被遺忘的彼岸。UBI正是一項旨在恢復實現Eudaimonia所需物質前提的現代政策。它提供了亞里斯多德深知其重要性的那份安全保障與心智空間(scholé),使一種有德行的、有意義地參與社會的生活,成為所有人的可能。

這一理念,也與天主教社會訓導的核心原則深刻共鳴:

  • 人的尊嚴:UBI無條件地肯定了每個人按天主的肖像所造,擁有超越其經濟生產力的內在價值。
  • 團結:UBI的普遍性是一項強而有力的團結行動,是一個社會承諾照顧其所有成員的有形表達。
  • 輔助:這是一個關鍵且精微的論點。UBI遠非一種中央集權式的國家干預,它恰恰尊崇了輔助原則。透過將無條件的現金直接賦予個人與家庭,國家信任並賦權於社會最基層的單位,讓他們為自己的生活做出最佳決定。這有力地反駁了UBI是一種由上而下國家控制的常見批評。

一個大陸的良知:狄更斯與雨果的吶喊

歐洲最偉大的藝術家們,早已在其不朽的作品中,為UBI的必要性提供了最動人的證據。

  • 在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中,我們看到一個僅因飢餓而偷竊一塊麵包的善良之人,如何被一個無情的社會推入數十年的苦難深淵。
  • 在查爾斯・狄更斯的《孤雛淚》中,我們目睹了一個將貧困視為道德缺陷並加以懲罰的體系,是何等的殘酷與不仁。

這些故事吶喊出一個共同的真理,正如劇作家貝托爾特・布萊希特在其名劇中所寫下的那句傳世台詞:

「先填飽肚子,再談道德。」(Erst kommt das Fressen, dann kommt die Moral)

UBI正是對這些偉大藝術家所揭示的社會苦難的、遲來但必要的政策回應。它將法國大革命口號中那常被忽略的第三根支柱——「博愛」(Fraternité,團結)——從一種道德期許,轉化為一種制度性的、普世的經濟團結。

歐洲的歷史展現了一場對公正社會契約的持續探尋,證明了這份沃土需要一份莊嚴的盟約來守護。這場探尋跨越大西洋,在「新世界」以一種對自由與夢想的獨特追求形式展開,讓我們去看看那裡的土壤,又渴望著怎樣的種子。

raw-image


--------------------------------------------------------------------------------

第四章:自由的夢想——來自美洲的應許之地

「我們認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獨立宣言》

美國夢的核心,始終在個人自由的追求與建立一個公正共同體的理想之間擺盪。

重拾美國夢:從物質財富到人的繁盛

「美國夢」一詞最初由歷史學家詹姆斯・特拉斯洛・亞當斯在1931年提出。他強調,美國夢「不僅僅是關於汽車和高薪的夢想,而是一個關於社會秩序的夢想,在其中,每一個男人和女人都能夠達到他們與生俱來的、最圓滿的狀態。」

然而,這個關於人的全面綻放的豐富願景,在後來的歲月裡被逐漸窄化為單純的物質積累。UBI正是一種修復這個被窄化了的美國夢的工具。它提供了一份經濟基礎,使人們得以去實現梭羅與愛默生所倡導的那種精神層面的「自力更生」(Self-Reliance)——一種靈魂的獨立,而非僅僅是銀行帳戶的狀態。

raw-image


療癒絕望的靈魂:從「憤怒的葡萄」到「希望的種子」

約翰・史坦貝克的經典小說《憤怒的葡萄》描繪了喬德一家在經濟大蕭條中,因被剝奪土地與尊嚴而陷入絕境的悲慘故事。時至今日,一場名為「絕望之死」的無聲瘟疫——因自殺、藥物過量和酒精相關疾病導致的死亡——正在美國蔓延,這是一場精神的旱災,正讓美國心靈的沃土寸寸龜裂。

在這些絕望的土地上,新的「希望的種子」正在被播下。美國各地的保障收入試點計畫,如加州的斯托克頓(SEED)和密西西比州的木蘭花母親信託(Magnolia Mother's Trust),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 全職就業增加: 斯托克頓的受助者全職就業率顯著上升。
  • 心理健康改善: 受助者的焦慮與憂鬱程度顯著降低。
  • 財務穩定提升: 家庭應對意外支出的能力和按時支付帳單的能力大幅增強。

這些來自美國本土的證據雄辯地證明,經濟穩定並不會讓人們停止工作;相反,它賦予人們尋找 更好 工作的能力、照顧家庭的自由,以及規劃未來的信心。

美好生活的實踐:來自南方的解放之聲

在美洲的南方,安地斯原住民的「Buen Vivir」(美好生活)哲學,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智慧。它並非追求無限的物質積累,而是在社群中、並與自然(Pachamama,大地母親)和諧共處,尋求一種平衡而圓滿的生活。

然而,在實踐中,這兩種世界觀之間存在著深刻的張力:一個國家可能為了資助改善民生的社會計畫(解放神學的目標),而被迫加劇對自然資源的開採(違反《美好生活》的行為)。

UBI在此扮演了一座「政策橋樑」的角色。它既回應了解放神學對「優先選擇窮人」的深切呼召,也為實現Buen Vivir的生態和諧理想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當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保障,人們便擁有了「向破壞環境的開採活動說不」的真實自由。

在巴西的馬里卡市,一個由本地石油開採收益資助、並使用本地社會貨幣「Mumbuca」的公民基本收入計畫,正為全世界提供一個充滿希望的真實案例。它顯著降低了貧困,並對正規就業和教育產生了正面影響,證明了一條通往更公正、更永續未來的道路是可能的。

美洲的故事展現了對自由、正義與更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並提醒我們,這片沃土需要自由的空氣,才能讓夢想的種子生長。在看過世界各地的故事後,我們應當回到旅程的起點,思考這一切對我們共同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raw-image


--------------------------------------------------------------------------------

結論:為人間淨土播下希望的種子

我們這趟跨越五大洲的旅程即將告一段落。儘管來自不同文化的譬喻各異,但它們最終都匯流於同一條真理的長河。無論我們是透過非洲猴麵包樹庇護社群的枝葉看見它,或是將其感受為平息靈魂的無條件慈悲,真理始終如一。歐洲對博愛的呼喚,在韓國重建我們共同體的渴望中找到了現代迴響,而這一切,若沒有一份能讓我們視鄰人為手足而非競爭者的奠基性安全,皆無從談起。一份基礎的經濟安全與尊嚴,是人類潛能得以綻放、一個更慈悲的社會得以建立的必要前提。

我們必須再次謙卑地重申,UBI並非理想社會那座金碧輝煌的「殿堂」,而是那塊不可或缺的「基石」與「沃土」。它的實施,如同在全世界的文化土壤中,普遍地播下安全與尊嚴的種子。後續能否開花結果,綻放出人間淨土、大同世界或彌賽亞時代的盛景,則有賴於更深層次的人類德行的培育——智慧、慈悲、公義與信念。

這不僅僅是一場關於政策的辯論,更是一份對未來的邀約。它邀請我們每一個人,共同參與到將古老願景化為明日現實的偉大工程之中,為我們的子孫後代,耕耘一片充滿希望的田野。

萬分感恩,南無阿彌陀佛,感恩南無阿彌陀佛,感恩南無觀世音菩薩,感恩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感恩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感恩南無文殊師利菩薩,感恩南無普賢菩薩,感恩南無地藏王菩薩,感恩準提菩薩,感恩南無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感恩佛菩薩,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間淨土與極樂之光的沙龍
1會員
631內容數
2025/10/21
本文將從全球多元的智慧傳統與驚人的科學證據中,為您提煉出關於 UBI 最令人驚訝、最發人深省的六個觀點。
Thumbnail
2025/10/21
本文將從全球多元的智慧傳統與驚人的科學證據中,為您提煉出關於 UBI 最令人驚訝、最發人深省的六個觀點。
Thumbnail
2025/10/21
我們將共同藉由現代心理學的嚴謹實證、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智慧觀照,以及儒家「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理想,來深入探討「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 UBI)這項前瞻性的社會政策。
Thumbnail
2025/10/21
我們將共同藉由現代心理學的嚴謹實證、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智慧觀照,以及儒家「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理想,來深入探討「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 UBI)這項前瞻性的社會政策。
Thumbnail
2025/10/21
「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 UBI)這一看似激進的社會構想,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它不僅僅是一項經濟政策,更是一個深刻的契機,邀請我們重新審視構成我們社會的基石——從個人的心靈狀態,到集體的福祉根基。
Thumbnail
2025/10/21
「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 UBI)這一看似激進的社會構想,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它不僅僅是一項經濟政策,更是一個深刻的契機,邀請我們重新審視構成我們社會的基石——從個人的心靈狀態,到集體的福祉根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極權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環境與經濟的辯證。作者質疑了消費主義對人類的影響,並探討物質與精神富足的真義。同時,文章也反映了政治與宗教的交織,並質疑在這個愈發分裂的世界中,個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意義。最終,提醒讀者從自身的需求出發,重新思考真實的富足與幸福。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極權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環境與經濟的辯證。作者質疑了消費主義對人類的影響,並探討物質與精神富足的真義。同時,文章也反映了政治與宗教的交織,並質疑在這個愈發分裂的世界中,個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意義。最終,提醒讀者從自身的需求出發,重新思考真實的富足與幸福。
Thumbnail
全世界的人對於快樂與未來的希望都是相似的,但為何無法合作共同努力?本文探討了全球化的分裂現象,並呼籲大家應更關注環境和社會問題,找到共同解決方案。
Thumbnail
全世界的人對於快樂與未來的希望都是相似的,但為何無法合作共同努力?本文探討了全球化的分裂現象,並呼籲大家應更關注環境和社會問題,找到共同解決方案。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目前在面對的問題,並且提出了對於共同富裕這一目標的懷疑。作者認為中國的貧富差距嚴重,同時也探討了性別平等以及政治制度對社會的影響。文章透過對於宗教、政治以及社會規範的質疑,呼籲人們獨立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目前在面對的問題,並且提出了對於共同富裕這一目標的懷疑。作者認為中國的貧富差距嚴重,同時也探討了性別平等以及政治制度對社會的影響。文章透過對於宗教、政治以及社會規範的質疑,呼籲人們獨立思考。
Thumbnail
資本主意主導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它促使人類文明與科技的進步,人民擁有自己的財富,可以透過工作來獲取相對應的報酬,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而產生了貧富差距,在資本主意的運作下逐漸拉大了差距。 如今差距已經擴大到了20%人擁有其他80%人的資源,80%人由於資源匱乏,即使透過努力工作也無法改變生活,心中累
Thumbnail
資本主意主導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它促使人類文明與科技的進步,人民擁有自己的財富,可以透過工作來獲取相對應的報酬,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而產生了貧富差距,在資本主意的運作下逐漸拉大了差距。 如今差距已經擴大到了20%人擁有其他80%人的資源,80%人由於資源匱乏,即使透過努力工作也無法改變生活,心中累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Thumbnail
號召《地球花園行動》協力建設方舟基地,共工學習〔小屋森活〕〔水陸共耕生態生產區〕以及各種自給自足永續生活的知識技能和實作,透過《地球花園守護者支持方案》募集建設資源,集眾人之力及資源,創造與自然共生共好的示範教育園區,讓人們有能力改變環境與未來! 這是一場自我賦能-生活轉型運動,期待您一起參與!
Thumbnail
號召《地球花園行動》協力建設方舟基地,共工學習〔小屋森活〕〔水陸共耕生態生產區〕以及各種自給自足永續生活的知識技能和實作,透過《地球花園守護者支持方案》募集建設資源,集眾人之力及資源,創造與自然共生共好的示範教育園區,讓人們有能力改變環境與未來! 這是一場自我賦能-生活轉型運動,期待您一起參與!
Thumbnail
工作的底層信念,承載著我們對於生活的理解和期許, 它如同一條細線,將我們與世界連結在一起。 從遠古的以物易物,到現代的金錢媒介,工作背後的信念一直在不斷演變,塑造著我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唯一不變的是,之所以能享受到各式各樣的食衣住行,都來自大家的幫助(工作)。 你能想像現在世界,還能用以物易.
Thumbnail
工作的底層信念,承載著我們對於生活的理解和期許, 它如同一條細線,將我們與世界連結在一起。 從遠古的以物易物,到現代的金錢媒介,工作背後的信念一直在不斷演變,塑造著我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唯一不變的是,之所以能享受到各式各樣的食衣住行,都來自大家的幫助(工作)。 你能想像現在世界,還能用以物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