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分的企劃書與 120 分的焦慮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標題:一份 80 分的企劃書與 120 分的焦慮

主角: 曉雯,一位工作認真、有完美主義傾向的行銷企劃。

情境:

曉雯需要提交一份重要的企劃案。她已經花了一週時間,企劃案的內容其實已經達到 80 分的水準,老闆看了也會滿意。然而,她卻連續兩晚熬夜,不斷修改字體、調整配色、反覆檢查數據來源,只為了追求她心中的「完美 100 分」。

她對自己說:「如果這裡不是最完美的措辭,老闆就會覺得我不用心。」她陷入了「不是完美,就是失敗」的二元思維泥沼。

內耗結果: 企劃案拖到最後一刻才交,她因此精疲力盡,睡眠嚴重不足,錯過了週末與朋友的聚會。

和解之道(自處之道):

一位資深同事看出了她的焦慮,溫和地對她說:「曉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這份企劃已經足夠好(Good Enough)。將剩下的精力留給下一份任務,或者休息一下。80 分的企劃讓你順利開始,但 100 分的執著卻讓你原地打轉。」

曉雯意識到,她用追求「完美」的藉口,在逃避「提交」可能帶來的任何負面評價。她學會了在達到「足夠好」的門檻時,按下「送出」鍵,將未來的精力用於行動(實施企劃)而非空轉(反覆修改)



故事二:行動打破循環與「5 分鐘原則」

標題:被拖延症鎖住的健身計畫

主角: 小陳,一位希望改善體態,但有嚴重拖延傾向的上班族。

情境:

小陳每週一都會立下雄心壯志:「今晚一定要去健身房,練滿 90 分鐘!」然而,到了傍晚,他開始內耗:「我已經這麼累了,去健身房會更累。」「如果我練得不好,旁邊的人會不會笑我?」「算了,等我明天精神更好再開始。」

他的行動門檻 (Action Threshold) 被設定得太高(90 分鐘),導致他每天都在「想去」和「不想去」之間拉扯,消耗了大量的心理能量,最終連續幾個月都沒有踏進健身房。

內耗結果: 體重持續上升,自我感覺更差,陷入「自我承諾失敗」的惡性循環。

和解之道(自處之道):

他決定嘗試**「5 分鐘原則」與「最小可行目標 (MVA)」**。

他對自己說:「我不用去健身房。我只要在家換上運動服,然後在客廳跳 5 分鐘。」

他設定了一個微小到不可能失敗的目標。當他換上衣服、跳了 5 分鐘後,身體動起來了,內耗的情緒立刻被動能取代。他往往會發現:「既然都動了,那就再多做 15 分鐘拉伸吧!」

結果: 他沒有完成最初設定的 90 分鐘,但他成功地打破了「零行動」的僵局,連續實行了 5 分鐘計畫一週。他意識到,小小的行動勝利,是停止內耗的最佳良藥。


故事三:尋求支持與「認知行為療法」

標題:無法逃脫的「災難化」思維

主角: 阿美,一個有焦慮傾向的自由工作者。

情境:

阿美最近丟失了一個小客戶。這本來只是生意中的常態。然而,她的思維立刻開始**「災難化」 (Catastrophizing)**:「這個客戶走了,是不是代表我的能力不行?」「接下來所有客戶都會離開我!」「我會破產、流落街頭,再也找不到工作!」

她的大腦像一個失控的警報器,將一個小事件放大成生命的危機,情緒上的劇烈反應讓她無法專心工作,整天沉浸在恐懼中。

內耗結果: 她用整整三天去恐慌,沒有時間去積極尋找新客戶或反思改進方案。

和解之道(自處之道):

在朋友的建議下,她找了心理諮商師。諮商師引導她使用認知行為療法 (CBT) 的工具:

  1. 識別負面思維: 你的想法是「我會破產」。
  2. 檢視證據: 實際的證據是什麼?(你還有 $A, B, C$ 三個大客戶,以及一筆存款。)
  3. 提出替代性思維: 更平衡、客觀的想法是什麼?(「失去客戶是生意的一部分,我可以從中學習,並將注意力集中在維護現有客戶和開發新客戶上。」)

透過這個過程,阿美學會了與自己的恐懼保持距離。她認識到,思維並不等同於事實。當負面思維出現時,她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與之對話、質疑它,從而大大減少了內耗的強度和時長。

故事一:大學新鮮人 – 迷失在無限的選擇中


主角: 小晴,剛進入大學的文學院新鮮人。

內耗情境: 進入大學後,小晴發現每個社團都很有趣、每個系上的活動都值得參加,網路上充斥著「斜槓人生」和「超前部署」的成功案例。她開始陷入極度的**「比較性焦慮」「選擇恐懼」**。

她花大量時間在思考:「我該加入辯論社還是熱舞社?」「我該花時間準備輔系,還是專注於人脈建立?」「如果我選錯了,會不會輸給其他同學,錯失四年後的好工作?」

每天晚上,她都因為過度擔憂未來的「可能性」而失眠,導致上課無法專心,最終哪個社團也沒玩好,成績也開始下滑。

和解之道: 她和一位學長聊起自己的焦慮。學長說:「小晴,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是大學新鮮人的通病。 你不需要一次抓住所有機會,那樣只會導致所有事情都做不好。」

學長給她的建議是:「先選定一件事,承諾 90 天。」 她選了自己最喜歡的攝影社,承諾在這 90 天內,不論聽到任何誘人的其他活動,她都專注於攝影。

結果: 90 天後,她因為專注而拍出了不錯的作品,獲得了成就感。這份「小小的成功」讓她相信,收回選擇的範圍,反而能擴大行動的深度。她的內耗思維逐漸被「我可以掌握」的踏實感所取代。



故事二:菜鳥上班族 – 被「假想敵」困住


主角: 阿傑,剛進入一間科技公司擔任工程師的菜鳥上班族。

內耗情境: 阿傑技術能力強,但性格內向。他的同事小李性格外向,很會表達。有一次會議上,老闆採納了小李的建議,沒有採用阿傑的方案。

阿傑立刻陷入內耗:「老闆是不是覺得我不如小李?」「我的方案一定是很爛,不然為什麼不選我?」「小李是不是在背後說我壞話?」他開始將小李視為假想敵,花大量的時間觀察小李的行為、猜測同事們的看法,甚至開始在工作上有所保留,深怕再被「打敗」。

內耗結果: 他的工作效率大幅下降,與小李的關係也變得緊張,讓整個團隊氣氛受影響。

和解之道: 他嘗試使用**「內在對話中斷法」**:當「小李是我的敵人」這個念頭升起時,他會立刻問自己:「這個想法有證據支持嗎?

他列出證據:

  • 支持想法的證據: 老闆上次選了小李的方案。
  • 反駁想法的證據: 小李曾主動幫我解決一個技術難題;老闆採納方案是基於業務考量,不是針對個人。

他發現,他所有的內耗都源於**「被害者假設」。他決定停止將精力消耗在猜測,而是主動與小李在一個非正式場合(午餐時間)交流技術。這一小小的行動打破了「猜測的黑洞」**,他發現小李其實很樂意分享。

結果: 他將注意力從「與人比較」轉移到「專注專業成長」,內耗情緒自然消散。



故事三:新婚族 – 關係中的「情緒反芻」


主角: 曉薇,剛結婚半年的新婚人妻。

內耗情境: 曉薇和丈夫的相處甜蜜,但難免有摩擦。有一次,丈夫忘了做她交待的小事,兩人都口氣不好地爭執了幾句。事情很快過去了,丈夫也道歉了。

然而,曉薇開始「情緒反芻」:她不斷回放爭執的畫面,放大自己的失誤:「我那句話是不是說太重了?他會不會覺得我難相處?」「他是不是沒有以前那麼愛我了,所以才會忘記我的交待?」

她不斷在心中編織最壞的劇本,即使丈夫就在旁邊看電視,她也沉浸在**「關係即將破裂」**的焦慮中,無法享受當下的平靜。

內耗結果: 身體雖然在客廳,心卻遠在情緒的泥沼中。她對丈夫的態度變得敏感和疏離,讓丈夫一頭霧水。

和解之道: 她意識到,她的內耗源於**「誇大負面經驗」**。她決定使用一個簡單的「情緒紀錄法」

  1. 寫下事實: 丈夫忘了買東西,我們爭執了 5 分鐘。
  2. 寫下當下的感受: 憤怒、委屈。
  3. 寫下現在的「反芻思維」: 他不愛我了,我們的婚姻會失敗。
  4. 寫下修正後的思維: 爭吵只是婚姻的一部分。他吵完立刻道歉了。他只是個會犯錯的人,不是不愛我。

結果: 透過將情緒具體化地寫下來,她成功地將「情緒感受」與「客觀事實」分開,停止了思維在腦中的空轉。她能夠更理性地告訴自己:「這只是 5 分鐘的爭吵,而不是 5 年的關係破裂。



故事四:新手爸媽 – 育兒焦慮的「比較黑洞」


主角: 大衛,一位剛當爸爸半年的新手父親。

內耗情境: 大衛和太太每天面對嬰兒的各種挑戰。他們在育兒群組和社群媒體上看到了無數關於「成功育兒」的文章:「某某寶寶三個月就會爬了」、「某某家庭給寶寶設計了精緻的感官遊戲」。

大衛開始內耗:「為什麼我們家寶寶還不會翻身?是不是我們哪裡做錯了?」「我太太比我更會哄孩子,我是不是一個不及格的爸爸?」「我們是不是給寶寶的刺激不夠?會不會輸在起跑點?」

他將網路上**「精心篩選過」的片段視為「育兒標準」**,不斷地與自己混亂的現實做比較,壓力極大,導致晚上輪班顧孩子時情緒暴躁。

內耗結果: 親餵與睡眠不足的身體疲勞,再加上心理的比較焦慮,讓他瀕臨崩潰。

和解之道: 太太看到他的壓力,兩人進行了一次開誠布公的對話。他們決定實施**「社群媒體/比較隔離政策」**:

  1. 減少使用育兒群組: 只保留一個提供實用緊急資訊的群組,其他全部靜音或退出。
  2. 設定「核心價值」: 他們重新定義了育兒的成功:**「寶寶健康、父母身心安頓」**才是最重要的 100 分。

大衛練習對自己說:「我的寶寶有他自己的時區(Time Zone)。 我只需要專注於當下,給予他足夠的愛與安全感。」 他停止了與「育兒網紅」的虛擬比較,將精力轉向真實的行動:幫太太洗奶瓶、讓她多睡一小時。

結果: 當他把注意力放在**「實質的幫助」**上時,他找回了作為父親的價值感,焦慮自然減少,讓一家三口的世界往更安穩的方向動起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Vege Green的沙龍
2會員
87內容數
Just making your life is bright and shinging
Vege Gre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23
《祈念之樹》是東野圭吾繼《解憂雜貨店》之後,又一部充滿溫情與救贖的非傳統推理長篇小說。故事圍繞一棵擁有神奇力量的千年**樟樹(クスノキ)**展開。 主角直井玲斗是一位生活潦倒、沒有人生目標的青年。他因故犯下竊盜罪被捕,眼看即將入獄。此時,一位律師帶來神秘委託——只要玲斗願意聽從素未謀面的親
2025/10/23
《祈念之樹》是東野圭吾繼《解憂雜貨店》之後,又一部充滿溫情與救贖的非傳統推理長篇小說。故事圍繞一棵擁有神奇力量的千年**樟樹(クスノキ)**展開。 主角直井玲斗是一位生活潦倒、沒有人生目標的青年。他因故犯下竊盜罪被捕,眼看即將入獄。此時,一位律師帶來神秘委託——只要玲斗願意聽從素未謀面的親
2025/10/23
文/JR 那個笑,像是從夢裡逃出來的牙齒。 那把刀,閃著孩子氣的堅定。 一邊是拉布布——笑得壞、笑得真;一邊是奈良美智的女孩——眼神靜默,手裡握著小刀。 兩者都披著童年的外衣,卻都在說:我們再也不是被保護的孩子了。 一、童年已成戰場 奈良美智的小女孩總是站在一個模糊的邊界上——她是
2025/10/23
文/JR 那個笑,像是從夢裡逃出來的牙齒。 那把刀,閃著孩子氣的堅定。 一邊是拉布布——笑得壞、笑得真;一邊是奈良美智的女孩——眼神靜默,手裡握著小刀。 兩者都披著童年的外衣,卻都在說:我們再也不是被保護的孩子了。 一、童年已成戰場 奈良美智的小女孩總是站在一個模糊的邊界上——她是
2025/10/23
拉布布 (LABUBU) 這種潮玩之所以能風靡全球,其背後包含了多層次的情感投射、社會連結和消費心理機制。 從心理學層面分析,LABUBU 的成功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關鍵點: 1. 「醜萌」的反主流審美與情緒投射 (The "Ugly-Cute" Appeal) 接納不完美 (Accep
2025/10/23
拉布布 (LABUBU) 這種潮玩之所以能風靡全球,其背後包含了多層次的情感投射、社會連結和消費心理機制。 從心理學層面分析,LABUBU 的成功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關鍵點: 1. 「醜萌」的反主流審美與情緒投射 (The "Ugly-Cute" Appeal) 接納不完美 (Accep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一個計畫控,⁡ 但以前是個比較低階的計畫控,⁡ ⁡列過很多計畫也失敗過很多。⁡ ⁡大概就是太完美主義,⁡ ⁡不是零就是一百,太有病了。⁡⁡ 現在列計畫只要求自己最多達到八成,⁡ ⁡超過都是多的,執行起來相對輕鬆容易。⁡ ⁡而且也明白有些事適合計畫,例如學習西文,⁡ ⁡但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一個計畫控,⁡ 但以前是個比較低階的計畫控,⁡ ⁡列過很多計畫也失敗過很多。⁡ ⁡大概就是太完美主義,⁡ ⁡不是零就是一百,太有病了。⁡⁡ 現在列計畫只要求自己最多達到八成,⁡ ⁡超過都是多的,執行起來相對輕鬆容易。⁡ ⁡而且也明白有些事適合計畫,例如學習西文,⁡ ⁡但
Thumbnail
壹.心法 剛踏進這個寫作的園地,相信這是大家都會捫心自問的問題吧?有些人文章寫得很好,可是字裡行間有種:"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感覺"?如果你<妳>真得寫得夠好,不會讓他人有這種錯覺。看得人沒有壓力,還可以學習到新東西,自然就會有更多人看了!! 貳.主題
Thumbnail
壹.心法 剛踏進這個寫作的園地,相信這是大家都會捫心自問的問題吧?有些人文章寫得很好,可是字裡行間有種:"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感覺"?如果你<妳>真得寫得夠好,不會讓他人有這種錯覺。看得人沒有壓力,還可以學習到新東西,自然就會有更多人看了!! 貳.主題
Thumbnail
本書告訴你製作工作計畫書的重要性,並從目標設定、資料蒐集到落實的要點,教導你如何訂出一份好的工作計畫書。
Thumbnail
本書告訴你製作工作計畫書的重要性,並從目標設定、資料蒐集到落實的要點,教導你如何訂出一份好的工作計畫書。
Thumbnail
這是這本書的書名,也是一個靈魂拷問 甚至,有時儘管你熱愛自己的工作,也可能出現工作倦怠 看著書中列舉著下述幾點(我好像都中啊><) 🤭以下五點,你中了幾點呢!? ⏺︎超時工作 自己創業以來,沒有打卡,有時晚上直播課程,導致無形間就陷入超時工作,雖然大多時間自己沒什麼疲憊感覺,但直
Thumbnail
這是這本書的書名,也是一個靈魂拷問 甚至,有時儘管你熱愛自己的工作,也可能出現工作倦怠 看著書中列舉著下述幾點(我好像都中啊><) 🤭以下五點,你中了幾點呢!? ⏺︎超時工作 自己創業以來,沒有打卡,有時晚上直播課程,導致無形間就陷入超時工作,雖然大多時間自己沒什麼疲憊感覺,但直
Thumbnail
於是就整理一下見工資料。其實我一直讀,一直讀,讀完了就塞爆了見工的File…當我今天整理的時候,怎麼這一頁有幾張證書,那一頁有不知明的作品…這滿滿的血汗終於需要在這裡斷捨離
Thumbnail
於是就整理一下見工資料。其實我一直讀,一直讀,讀完了就塞爆了見工的File…當我今天整理的時候,怎麼這一頁有幾張證書,那一頁有不知明的作品…這滿滿的血汗終於需要在這裡斷捨離
Thumbnail
不知不覺就來到第60篇閱讀筆記,六十有很多意義,是一個輪迴,也象徵新的開始。決定收起年少時對於響亮名稱的執著,單純地以週記為出發,期許自己能夠一週分享一本書,分享思想在文字間的跳動,以及紀錄選書的初衷。 從定義到最後的解方,作者分享作為冒牌者症候群的對抗心法,或許是親身經歷的關係,沒有過多的學
Thumbnail
不知不覺就來到第60篇閱讀筆記,六十有很多意義,是一個輪迴,也象徵新的開始。決定收起年少時對於響亮名稱的執著,單純地以週記為出發,期許自己能夠一週分享一本書,分享思想在文字間的跳動,以及紀錄選書的初衷。 從定義到最後的解方,作者分享作為冒牌者症候群的對抗心法,或許是親身經歷的關係,沒有過多的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