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修練日誌|#156篇
🟨 場景1: 下班時在電梯裡聽到其他樓層的兩個年輕工程師在聊天,他們是同一間線上課程公司的同事。
A說:「壓力是有啦,在做年度續約評核時,我打開能力地圖一看,才發現這一年內我居然學了這麼多東西。」A笑著說這句話時,有一種鬆一口氣的神情,像是完成年度成就任務。
他不是靠外面的培訓學習的,而是在專案裡、在bug堆裡、在趕上線的倒數裡,一點一點練出來的。
他說自己原本以為「學習」是一件要刻意安排時間去做的事,但現在才知道,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進修。
他正在用職場換學費。
B聽完後有點羨慕地說:「我做的是系統維護,學的比較慢,也比較固定。」
B頓了一下,又問:「那你打算在這裡待多久?」
A者想了想說:「應該至少再一年吧。兩年的經驗比較完整,而且我還有一半的能力地圖要完成呢,到時候不論去哪裡,都能帶得走。」
那一刻,我聽見的不是離職焦慮,而是一種非常Z世代的平靜跟對未來的期待。
A知道這是一段有期限的「合作關係」,不是人生契約。
A沒有想要永遠留在這家公司,但他很清楚,自己要利用在這家公司的機會,累積要帶走的能力、以及要完成怎麼樣的自我版本更新。
🟨 場景2: 午餐外出覓食時,在街上聽到幾個年輕人開心的在聊天:「你的約到什麼時候?」
「我到11月。」
「我到明年6月。」
那語氣,就像在聊訂房日期,沒有焦慮,也沒有哀怨。
他們不是在等著被留下,而是在評估這段與公司的關係值不值得讓他們想續約。
這代人不是不想穩定,而是不想被困住。
他們寧願用「一次一年的合作」,去換取「隨時有選擇權的安全感」。
他們選擇用一年的時間去感受,然後決定走或留的那一刻,才叫自由。
🟨 場景3: 在我們公司裡,也有許多可以觀察的現象。
很多從約聘轉正職的夥伴,都有幾個共通點:
*他們會提早交件,因為討厭被追著跑;
*他們在辦公室裡和很多人都聊得來,因為懂得「關係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他們不參與政治,不抱怨制度,只專注把事情做好。
*他們知道只是用一年的時間來測試,自己在這一年裡能累積些什麼「被需要的證據」以及「自己的成長」。
我們常把「約聘」看作不安定的代名詞,但在這一代年輕人眼中,它反而是一種心理安全機制。
因為「時間有限」,所以更願意全力投入;
因為「結束有期」,所以不怕開始。
對他們來說,工作就像是一段「試用期的關係」:
你給我舞台,我給你成果;
你讓我學,我就留下;
你讓我窒息,我就走。
這不是逃避,而是一種極為清醒的選擇。
我越來越覺得,Z世代不是在逃避責任,而是在重新定義「責任」這兩個字,
他們負責的是自己的成長曲線,不是公司的年資表。
他們簽的,不只是合約,而是自己對學習的承諾。
或許,這也是未來自由職場的樣態:
不是誰要給你永久的位置,而是你讓自己在每一個位置上,都能活得明白、累績帶得走的能力,然後走得乾脆,到下一個地方繼續旅程。
他們不約定未來,卻比任何人都在為未來做準備。
Z世代人對未來不確定的焦慮感,正在用自己的方法與步調,練習如何用行動取代焦慮。
#盤點你的職場籌碼 #俠客斐恩 #三對三職涯聊癒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