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只讓顧客「滿意」,要讓他們「懷念」!
能讓顧客掏心掏肺推薦你的,不是完美的SOP,而是那份「超乎預期的款待精神」。
說真的,在這個連AI都能接電話、機器人會送菜的年代,讓人記住你的關鍵早就不是「效率」,而是「人情味」。「服務,是程序;款待,是溫度。」
以前我常對服務業主管說:「SOP會讓你及格,但『款待』才能讓你被愛。」服務是完成任務,款待是創造感動。
例如有次我在一家餐廳開完內部會議後,突然感到非常疲累,結帳時服務生多看了我一眼,沒多說什麼,卻在我即將要離開時,遞給了我一杯溫熱水,還說:「這杯比較不刺激,喝了會舒服一點。」
那一刻,我的疲憊直接被融化成「啊~人間還是值得」。這不是豪華的服務,而是被理解的瞬間。
✅ 款待精神的心理底層:預見與同理。
超乎預期的款待,不是魔法,而是觀察力+想像力的結合。心理學上稱這叫「情境共感(situational empathy)」能從他人角度預測感受,並主動回應。
像日本旅館「星野集團」就訓練員工觀察顧客的微表情與行為,若發現客人一邊拉窗簾、一邊皺眉,他們會主動調整房間燈光亮度,因為「可能光線太刺眼」。這,就是款待精神的靈魂。
那企業該如何培養「款待文化」?
1. 把SOP變成「人性化選項」
- 不是要取消流程,而是讓員工知道:SOP是地圖,但人,是風景。授權他們在安全範圍內,有彈性地做出貼心舉動。
2. 建立「顧客視角思考」練習
- 訓練員工從顧客角度描述一天:「如果我是客人,什麼細節會讓我覺得被在乎?」這比填滿顧客滿意度表單更有用。
3. 讓「被理解」成為組織文化的一部分
- 款待精神不只對外,也要對內。員工如果每天被冷處理、被KPI壓力淹沒,別說同理顧客,他連對自己都沒溫度了。
🌳Mio人資長的觀察筆記
我在輔導餐飲與飯店業時,發現業績最穩定的團隊,往往不是「服務最快」,而是「被顧客想起最久」。
因為顧客會忘記價格,卻永遠記得那一份「被溫柔對待的瞬間」。
- 這週,試著在工作中做一件「沒被規定但能讓人心暖」的小事。
- 幫同事倒杯水、主動詢問客戶近況、或給夥伴一句真誠的讚美。
你會發現,款待精神不是一種職業技能,而是一種生活態度。
海涵人資顧問 | 中小企業內訓 | IATOPL CBSM
邀請您加入海涵人資 | Line@ ID:@human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