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狀況!
明明沒熬夜、也沒爆肝,但每天早上都想對鬧鐘發脾氣?
連續假日行程其實早早就安排好,結果一到週末卻只想睡到自然醒?最近朋友在聚餐時無奈的說:
在平常日上班的情況下,為了能優化職場軟技能,假日還安排進修課程,實在是讓人感到疲勞。
其實,許多上班族都面臨著類似的挑戰,尤其是在工作與進修之間難以找到平衡時。
這種情況可能導致所謂的「隱性疲勞」,這是一種累積的疲勞,常常不易察覺,但卻會影響到身心健康。
隱性疲勞的症狀包括身體懶惰、睡眠質量下降、以及對日常活動的興趣減少。
即使假日計劃了進修或旅遊,卻常常感到無法提起勁來,甚至勉強自己出門後也會感到疲憊不堪 。
這種情況下,建議應該適當地取消假日的進修安排,讓自己有時間徹底放鬆,避免任何壓力源。
隱性疲勞最恐怖的地方,就是你看起來沒事,但身體已經在持續發出紅色警報。它不像感冒會發燒,也不會突然倒下,而是默默偷走你的專注力、情緒穩定度,還有你對生活的熱情。
✅ 職場最流行的三種「隱性疲勞套餐」
1. 大腦超載型
- 你每天不自覺地在腦袋中開十個小視窗,開會、回信、對話、Excel、LINE群、再偷滑一下手機。
- 腦子像Google Chrome一樣,RAM滿格但你確停不了還不關機。
2. 情緒透支型
- 表面上客氣、禮貌又穩定,實際上內心已經在OS:「我到底什麼時候可以下班?」
- 長期壓抑情緒比加班更耗能,尤其是對外要「穩定輸出」、對內又「不能崩潰」的人。
3. 慣性亢奮型
- 這類人最常說:「我沒事啦~我超忙但我很High!」。
- 但那股High其實是皮質醇(壓力荷爾蒙)在撐場面,等它退了,你就會像氣球洩氣一樣,一攤不起。
🌳Mio人資長經驗分享
身為一位長年跑課程的人資長,我最常對夥伴們說的一句話是:
「別用爆掉的身體,換來公司一句『辛苦了』。」
✅ 以下是我自己也在實踐的三個「抗隱疲行動」,提線給各位職場前線的戰士們參考。
一、每天給大腦一段「空白時間」
- 不是滑手機的空白,而是真正放空。
- 散步、泡茶、洗碗都可以,重點是讓思緒喘口氣。
二、給情緒設一個出口
- 不要硬撐「我可以」。
- 寫下煩躁的事、和信任的同事聊五分鐘、或靜坐三分鐘,都能幫你重新校準情緒能量。
三、休息要「有儀式感」
- 如果你覺得休息沒效率,那就幫它加點儀式。
- 我喜歡在不工作的週五夜,上居酒屋獨酌,感受放鬆的愜意心情。
- 也習慣每週安排一次「不接工作訊息」的日子,讓身心都知道:「今天是加油日,不是趕工日。」
在職場裡,我們太習慣用「撐」來代表努力,卻忘了真正的高效,是懂得在耗盡前補充能量。
別再問「撐下去會不會變好」,
該問的是:「我能不能先睡飽?」
海涵人資顧問 | 中小企業內訓 | IATOPL CBSM
邀請您加入海涵人資 | Line@ ID:@human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