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器的代工製造分成不同階段,L1~L12分別代表不同製程,以下列出每一道製程的定義。台灣組裝廠大多承做L6與L10的業務,後續L11和L12則大多由美國伺服器品牌廠進行on site測試;近年台廠雖有逐步向L11和L12製程靠攏,但實際設備部署速度與測試能力相較海外大廠仍有一段落差。
L1:零件製造,原始零件(未塗裝金屬、塑膠件)生產。
L2:零件子組裝,將原始零件進行初步子模組的組裝。L3:金屬/塑膠整合,整合成機殼出貨。
L4:套件組裝,機殼+電源/扁平電纜/風扇/背板等,組成套件發貨。
L5:裝配與I/O測試,所有 L4 零件連接並整合線材,進行輸入/輸出測試。
L6:主機板製造與組裝,將主機板組裝整合到機殼內並進行上電測試,但尚未安裝 CPU/記憶體/硬碟,此形態稱準系統(barebone),是常見採購起點。
L7:插卡整合,將插卡整合到裸機伺服器,並進行測試。
L8:儲存整合,將硬碟整合到裸機伺服器,並進行測試。
L9:CPU與記憶體整合,將 CPU 和記憶體整合安裝,並進行測試。
L10:整機台(系統級)整合與測試,完整組裝伺服器並進行全系統和零件級別的測試、作業系統/軟體等,交付成為完全集成的伺服器解決方案。
L11:整機櫃(Rack級)整合與測試,把多台 L10 伺服器組裝整合完整機櫃,完成佈線(含交換器/管理網)、電力/配電與整櫃測試(含燒機與網路驗證)。
L12:多機櫃(Cluster級)整合與測試,在 L11 的基礎上,進行機架到多機架等級的製造,包括所有網路連接,完整的軟體載入、驗證和最佳化。

#AI伺服器 #組裝 #L10 #主機板製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