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筆記】No one is coming / 沒有人會來,從絕望裡長出力量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No one is coming」這最近常在網路上看到的一句話。

第一次聽到時,覺得有點哀傷,就像是沒有任何人可以來解救自己。後來當我遇到困難或是低潮,想起了這句話「No one is coming」,突然間又覺得好像釋懷很多。

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就像是透過絕望到谷底後,讓自己前進。

「No one is coming」是啊!沒有人會來~就像是狠心斬斷自己的希望一樣,卻又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困境。

將所有的期待從別人身上收回來,
然後好好的交付在自己手上。

「No one is coming」,在我心裡,從一句很冷漠的話,變成一句很有力量的話。

No one is coming / 圖片來自Freepik的Kireyonok_Yuliya

No one is coming / 圖片來自Freepik的Kireyonok_Yuliya


一、這句話的來源

「No one is coming」,這句話最常被引用於自我成長創傷療癒領域,雖然目前並沒有明確是哪一位心理學家最早提出它,但在許多治療師與作家中被反覆強調,例如:

  • Mel Robbins(美國作家)在一次演講中提到:「No one is coming to push you. No one is coming to tell you to turn off the TV, to study, to exercise. It’s up to you.」
  • 創傷療癒與依附理論中,這句話也被用來指:「當我們長大後,不再有父母或權威來滿足我們內在小孩的需求時,唯一能給予照顧與安撫的人,是自己。」

其實都顯示了我們的獨立性。我們常常都說我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事實上我們一點也不獨立,始終還是想要依賴或是依附他人生存。

在面對選擇時,希望對方給予意見;
在面對決定時,希望對方給予正確做法;
在面對愛情時,希望有人給予答案「這是對的人」。
沒有人會來拯救你、替你做決定,
人生要由自己負責。

二、心理學的意涵

從心理學角度,「No one is coming」蘊含兩層意義:

1.去幻想化

  • 我們從小被教育「有人會來幫你」,但長大後發現世界並非如此。
  • 接受「沒有人會來」的現實,是心理成熟的重要一步。
  • 這不是悲觀,而是一種心理上的覺醒:不再等被救,而是開始行動。

2.自我依附

  • 當外界無法提供安全感時,我們需要學會自己成為那個會來的人。
  • 你不再對外尋求拯救,而是對內建立信任。

3.有心理學家這樣補充

“No one is coming… and that’s when you realize you were the one you were waiting for.”

「No one is coming」不再只是孤獨,而是一種力量的覺醒。

原來,我就是那個自己在等待的人。

三、更深層的意思

「No one is coming」直觀是沒有人會來,決定權要回到自己手上。

而另一個面向其實就是,你不敢為自己做的決定負責,因為你不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而是因為害怕為結果負責。


1.把決定權交出去

把決定權交出去,是一種心理上的逃避,我們之所以把選擇交給他人、命運、或「再看看」,其實是因為這樣比較安全。

  • 如果結果好,我就能說:「還好我聽對了。」
  • 如果結果不好,我可以說:「是他叫我這樣做的。」「是環境逼的。」

這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保護我們不去面對「自己也可能做錯」的恐懼,可是同時也存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當你把決定權交出去的同時,也把力量交出去了。

然後你會慢慢失去對人生的主導感,變得被動、焦慮,甚至依賴他人的想法。


2.責任與自由的雙生關係

心理學家艾瑞克.佛洛姆:
「人們逃避自由,不是因為不想自由,而是因為害怕自由帶來的責任。」

說來有點諷刺,我們以為我們在追尋自由,但其實我們可能在逃避自由。

因為自由伴隨著的是責任感,而這份責任感也讓人焦慮,我們生長在從小被「指導」長大的人,因而被訓練成「大人會來告訴我什麼是對的」的狀態。

而當長大後,當我們必須要獨力面對所有事時,就會出現心理斷層:「沒有人來告訴我該怎麼辦」 → 「那我就不做決定好了。」


3.感情裡的被動者

當你害怕為自己的情感選擇負責時,會變得常常出現「只要他開心就好。」、「我順著他就不會吵架。」

你的「需求」慢慢消失,只剩下「配合」,但你卻以為配合就是「磨合」,其實只是用壓抑換來的平靜。

久而久之,真正的你漸漸消失。

然後取而代之的是,合理化對方的行為。

當對方忽冷忽熱或關係失衡時,你可能會說服自己:  「他只是工作太忙。」、「我太敏感了。」  

因為承認不平衡的關係,意味著你要做出決定,但這個決定可能是「離開」。

決定太痛苦,所以選擇不決定。

四、拿回自主權小練習

當你發現自己又想「把決定交出去」時,可以先對自己說一句話:
「我知道我害怕,但我仍然有選擇的力量。」

停下來問:「這是我真的想要的嗎?」


如果答案模糊的話,就允許自己暫時不決定,但不要交給對方去決定。

那一點點的保留,就是你重新回到自己身邊的開始。


五、愛裡的自我主權

「No one is coming」沒有人能替你愛、替你離開、替你清醒。

只有你能為自己的感受負責。

當你開始這樣想,會有一種新的自由感誕生:

  • 你不再討好,只是誠實。
  • 你不再等被愛,而是選擇愛與被愛的方式。
  • 你開始明白,愛不是失去自己去換,而是帶著自己去愛。

真正的成長,是願意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No one is coming」並不是叫要冷酷地拒絕幫助,
而是提醒,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你過你的人生。


當你開始對自己說:「我來。」那一刻,就重新拿回了掌舵權。

當你不再依賴他人定義自己的價值,你會更自由。
「No one is coming」其實等於「I am enough to show up for me.」
你,就是自己的安全堡壘!


++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收藏 ++
++ 歡迎加入【隅光視角】++
++ 不定期更新【隅光咖啡廳】,歡迎加入沙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隅光咖啡廳 | 書籍.電影.生活
16會員
34內容數
「隅光咖啡廳」 是一個交織了 心靈 x 書籍 x 電影 的分享空間。 每個故事都有值得被聆聽的角落,每本書及電影,都能為人生帶來新的啟發。 聯絡信箱:ucome2019@gmail.com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明的存在 也是一種存在的形式 只是不易被看見 「我們愛著他們,卻也不夠愛他們。」一語道盡愛的有限和孤獨的存在 有一段電影台詞:「你希望有人把你從痛苦寂寞到想死的每天裡救出去吧?那妳為什麼不喊救命呢?一定會有人聽到你的聲音也一定會來救你的!!!」
Thumbnail
透明的存在 也是一種存在的形式 只是不易被看見 「我們愛著他們,卻也不夠愛他們。」一語道盡愛的有限和孤獨的存在 有一段電影台詞:「你希望有人把你從痛苦寂寞到想死的每天裡救出去吧?那妳為什麼不喊救命呢?一定會有人聽到你的聲音也一定會來救你的!!!」
Thumbnail
令人沮喪的是發現生活沒有變,隱約覺得沒有事情值得去留戀
Thumbnail
令人沮喪的是發現生活沒有變,隱約覺得沒有事情值得去留戀
Thumbnail
成人的世界,各自表述⋯⋯ 留下的真相⋯⋯ 已成問號?! 永遠的問號?! 留下的人⋯⋯ 傷痕已劃定,不知那道痕會不會變淡? 我們學著學會耐心等等好嗎? 一起等早晨的到來! 今晚點播 總會有人 夜深了 眼淚很吵 是誰讓你如此煎熬? 感情路上摔了跤 不代表你就不夠好 對的人總是
Thumbnail
成人的世界,各自表述⋯⋯ 留下的真相⋯⋯ 已成問號?! 永遠的問號?! 留下的人⋯⋯ 傷痕已劃定,不知那道痕會不會變淡? 我們學著學會耐心等等好嗎? 一起等早晨的到來! 今晚點播 總會有人 夜深了 眼淚很吵 是誰讓你如此煎熬? 感情路上摔了跤 不代表你就不夠好 對的人總是
Thumbnail
即便是對死亡比較豁達的那群人,大概也會希望在大限來臨時可以看見自己一生所愛的人都在眼前,在他們的愛及不捨中嚥下最後一口氣,而不希望在那個時刻到來時只有自己一個人面對,甚至是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人沒人援助而被迫提早面對死亡。那實在是慘到不言可喻。
Thumbnail
即便是對死亡比較豁達的那群人,大概也會希望在大限來臨時可以看見自己一生所愛的人都在眼前,在他們的愛及不捨中嚥下最後一口氣,而不希望在那個時刻到來時只有自己一個人面對,甚至是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人沒人援助而被迫提早面對死亡。那實在是慘到不言可喻。
Thumbnail
其實 也沒有什麼 好擔心的 我答應你 霧散盡之後 我就啟程
Thumbnail
其實 也沒有什麼 好擔心的 我答應你 霧散盡之後 我就啟程
Thumbnail
生活中會遇見一個人,那個人很厲害,沒有再衝動的去愛一個人,開始獨立不再精神依賴與寄託,開始會委婉堅定地表達立場......那個人會出現在某天的早晨
Thumbnail
生活中會遇見一個人,那個人很厲害,沒有再衝動的去愛一個人,開始獨立不再精神依賴與寄託,開始會委婉堅定地表達立場......那個人會出現在某天的早晨
Thumbnail
一個很自我的遇上另一個更自我的⋯你給了我很多
Thumbnail
一個很自我的遇上另一個更自我的⋯你給了我很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