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每一份滋養:全球家庭食物浪費模式案例分析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親愛的朋友們,

每一粒米、每一片菜葉,都是大地給予我們的滋養,是無數生命與辛勞共同孕育的珍貴禮物。當我們與食物相遇,本應是一場充滿感恩的盛宴。然而,在全球的許多角落,這份滋養正在被悄然遺棄,食物浪費已成為一個沉重而迫切的全球性課題。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2024年食物浪費指數報告》揭示了驚人的事實。這份報告不僅提供了數據,更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與食物之間失衡的關係。撰寫這份案例分析的目的,並非是為了冰冷地陳列數字,而是希望透過不同國家的故事,以一顆慈悲與理解的心,去探索數據背後,全球家庭食物浪費的模式與成因。

讓我們一同踏上這段探索之旅,從理解開始,尋找改變的契機,重新找回對每一份食物的珍惜與敬意。

raw-image


--------------------------------------------------------------------------------

1. 序章:我們與食物的無聲約定

食物,是我們生命中最親密的伴侶。它不僅僅是維繫生命的能量,更承載著文化的記憶、家庭的溫暖與情感的連結。從田間到餐桌,每一份食物都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旅程,這是一場我們與自然之間無聲的約定——我們取其滋養,亦應報以珍惜。

然而,我們似乎正在遺忘這個約定。根據《2024年食物浪費指數報告》,全球食物浪費的現況令人心痛:

在2022年,全球家庭共產生了6.31億噸的食物浪費。這意味著,平均每個人每年浪費了79公斤的食物。

這不僅僅是資源的耗損,更是對大地恩賜的辜負。撰寫這份文件的初衷,不是為了指責任何個人或群體,而是希望以一顆慈悲之心,去溫柔地理解這些冰冷數據背後,不同文化、不同生活環境中的家庭所面臨的真實故事與模式。唯有理解,我們才能找到溫柔而堅定的解決之道。

然而,當我們深入探究時會發現,一個普遍的迷思正阻礙著我們看清問題的全貌。這個迷思就是——食物浪費僅僅是富裕國家的問題嗎?

2. 迷思的破除:富裕與貧窮的浪費真相

長期以來,許多人心中存在一個刻板印象:「只有富裕國家的人們才會浪費食物。」然而,《2024年食物浪費指數報告》的數據卻為我們的調查帶來了第一個顛覆性的發現,這個發現直接挑戰了我們的普遍觀念。

讓我們透過下方的數據,來看看不同收入水平國家的真實情況:

raw-image

資料來源:《2024年食物浪費指數報告》Table 18

數據顯示,無論是高收入、中高收入還是中低收入國家,家庭人均食物浪費的「量」都驚人地相似。這個發現徹底打破了我們根深蒂固的迷思,並提醒我們,解決食物浪費問題不能簡單地以貧富來劃分。

這驚人的相似性也引導我們的探索走向一個更深層、更關鍵的問題:既然浪費的「量」如此接近,那麼真正的差異究竟在哪裡?答案,或許就藏在我們丟棄的食物的「質」之中。讓我們一同探索浪費背後的「質」與「量」之別。

3. 深入探索:浪費的「質」與「量」

當我們的調查從浪費的總量轉向其內涵時,一幅更為細膩複雜的全球圖景便展現在眼前。

3.1 可食與不可食:浪費背後的文化密碼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兩個重要的概念:

  • 可食部分 (Edible parts): 指食物中原本意圖供人類食用的部分。
  • 不可食部分 (Inedible parts): 指與食物相關,但通常不被人類食用的部分,例如骨頭、果皮、果核等。

值得注意的是,「可食」與「不可食」的界線並非絕對,它深深植根於不同的文化與飲食習慣中。例如,雞腳在某些文化中是美味佳餚,在另一些文化中則被視為不可食用的部分。

報告中的數據顯示,不同國家在丟棄食物的「可食部分」比例上,存在著鮮明的對比:

  • 巴西: 丟棄的食物中,31% 為可食部分。
  • 印尼: 丟棄的食物中,34% 為可食部分。
  • 英國: 丟棄的食物中,71% 為可食部分。
  • 瑞士: 丟棄的食物中,77% 為可食部分。

資料來源:《2024年食物浪費指數報告》Table 19

這項差異背後,可能隱藏著不同的生活方式與烹飪習慣。報告分析指出,像英國和瑞士這樣的高收入國家,家庭可能因為食用更多加工或半成品食品,導致丟棄了更高比例的「可食部分」(例如,過期的麵包、吃不完的熟食)。相比之下,像巴西和印尼這樣的中等收入國家,家庭更習慣於從零開始烹飪,因此產生了較多如果皮、骨頭、菜根等傳統意義上的「不可食部分」浪費。

這提醒我們,理解浪費的構成,比單純比較浪費的總量,更能幫助我們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

3.2 城市與鄉村:兩種生活,兩種浪費模式

生活環境的差異,同樣塑造了不同的浪費模式。報告中的一個總體發現是:鄉村地區的食物浪費通常低於城市地區。

這背後的原因極富啟發性,它並非簡單地意味著鄉村家庭產生的食物剩餘較少。以馬來西亞烏魯族(Orang Ulu)社區的案例來看,研究揭示了一個深刻的洞見:鄉村地區產生的食物剩餘總量可能與城市相近,但因為他們擁有更完善、充滿智慧的傳統循環利用方式,這些剩餘並未被歸類為「廢棄物」。報告指出:「這表明在鄉村社區,人們或許不是透過烹飪習慣來避免食物剩餘,而是處理食物殘渣的方式更具生產力。」換句話說,他們會將廚餘作為動物的飼料或製作成堆肥,讓剩餘的食物資源重新 productive地整合回當地的生態系統,從而重新定義了「浪費」。

這一發現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啟示:

  • 在解決食物浪費問題上,城市與鄉村需要截然不同的策略。
  • 對於鄉村地區,重點或許在於保護和推廣這些充滿智慧的傳統循環方式,避免其在現代化進程中流失。
  • 對於城市地區,由於缺乏土地和傳統的生活條件,挑戰則在於如何建立起新的、適合現代都市的食物循環系統,例如社區堆肥或廚餘回收系統。

這些模式在全球各地的真實生活中是如何呈現的呢?接下來,讓我們走進幾個國家的故事,更具體地感受這些差異。

4. 案例聚焦:來自世界各地的故事

每一個數據點背後,都有一個生動的故事。透過幾個具體的案例,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全球食物浪費的複雜性與多樣性。

4.1 巴西里約熱內盧:一個南美大都會的縮影

2023年在里約熱內盧進行的一項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南美大都會家庭食物浪費的珍貴窗口。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 人均浪費量接近全球平均: 每年每人浪費77公斤食物,與全球平均值79公斤非常接近。
  • 浪費與收入無關: 研究發現,不同收入群體的家庭在食物浪費的總量上沒有顯著差異,這再次印證了「浪費無關貧富」的觀點。
  • 浪費的構成:高達 61% 的浪費為「不可食部分」。水果和蔬菜是浪費的主要來源,佔了總浪費的62%。

這個案例生動地說明了前面章節的洞察:僅僅關注浪費的「量」可能會讓我們誤判形勢,而深入分析浪費的「質」(例如,不可食部分佔比高)與構成(例如,果蔬浪費多),才能為制定有效的減廢策略提供真正的方向。

4.2 日本:一個持續進步的典範

在探討食物浪費這個沉重話題時,日本的案例為我們帶來了一線希望。日本的經驗證明,透過持續的努力,扭轉食物浪費的趨勢是完全可能的。

報告指出,在2008年至2020年間,日本人均食物浪費總量成功減少了31%

這項令人矚目的成就,歸功於日本政府與社會長期的「持續測量與行動」。例如,環境省透過各市鎮每年進行調查以收集廢棄物產生與回收數據,而食品相關企業則被強制要求向政府報告其廢棄物量。這種精準的數據追蹤,讓他們能了解問題所在,並據此推行有針對性的政策與公眾教育。日本的故事像一盞明燈,告訴我們只要有決心、有方法,改變不僅僅是口號,而是可以實現的未來。

4.3 非洲與亞洲的觀察:高溫氣候的挑戰

報告中還有一項溫和而引人深思的發現:國家的平均氣溫與家庭食物浪費量之間,可能存在輕微的正相關關係。這意味著,氣候更炎熱的地區,家庭食物浪費的量可能也相對較高。

對此,報告提出了一些推測性的解釋:

  • 食物更易腐壞: 在炎熱潮濕的環境中,如果缺乏完善的冷藏設施,食物的保鮮期會大大縮短。
  • 飲食習慣差異: 炎熱地區的居民可能消費更多帶有厚重果皮的水果(如西瓜、榴槤),這會產生更多的「不可食部分」廢棄物。

我們需要以慈悲之心來看待這一現象。這並非一個定論,也絕不是要為任何地區貼上「浪費」的標籤。相反,它提醒我們,在探討解決方案時,必須將氣候因素納入考量。這是一個需要我們投入更多關懷與研究的領域,去理解並幫助氣候炎熱地區的家庭應對這一獨特的挑戰。

從里約的日常,到日本的堅持,再到炎熱地區的挑戰,每一個故事都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了食物浪費的複雜性。那麼,面對這一切,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5. 終章:從理解到行動,播下改變的種子

走過這段跨越國界的探索之旅,我們的心中或許都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感悟。這份案例分析的核心洞見,溫暖而清晰:

  • 食物浪費是全球共同的課題,而非特定國家的專利。 無論貧富,我們都身在其中,需要共同面對。
  • 我們需要超越對「量」的單純關注,深入理解浪費的「質」。 了解我們丟棄的是什麼,比計算我們丟棄了多少更為重要。
  • 解決方案必須因地制宜,充滿智慧與慈悲。 必須充分考慮城市、鄉村、文化與氣候等獨特因素,沒有一套方案可以適用於所有地方。

報告中特別提到,「公私合作夥伴關係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PP)」是推動改變的關鍵力量。這意味著政府、企業、研究機構乃至每一個家庭,都需要攜手合作,匯聚彼此的力量與智慧,才能真正推動系統性的變革。

親愛的朋友,理解的終點是行動。讓我們將這份看見與領悟,化為日常生活中溫柔的堅持。珍惜餐桌上的每一份滋養,感恩從土地到我們手中的所有因緣。或許我們一個人的力量很微小,但當無數微小的善意匯聚,便能形成改變世界的力量。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這一餐開始,播下珍惜與感恩的種子,靜待它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開花結果。

萬分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間淨土與極樂之光的沙龍
1會員
659內容數
2025/10/27
我們將從古希臘城邦的理想,探尋亞里斯多德口中那必須在社群中方能實現的「善的生活」;我們將走進基督宗教博愛的精神殿堂,理解「神聖之愛」如何將鄰舍的疆界擴展至全人類;我們也將見證現代歐洲從分裂走向整合的偉大夢想。
Thumbnail
2025/10/27
我們將從古希臘城邦的理想,探尋亞里斯多德口中那必須在社群中方能實現的「善的生活」;我們將走進基督宗教博愛的精神殿堂,理解「神聖之愛」如何將鄰舍的疆界擴展至全人類;我們也將見證現代歐洲從分裂走向整合的偉大夢想。
Thumbnail
2025/10/27
我們將遇見五位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在城市燈火中徹夜不眠的超商店員、在晨光熹微中叫賣一天的市場攤販、在萬籟俱寂時洗淨世界塵埃的清潔工、在課堂上燃燒自己靈魂的教師,以及在制服之下承載著社會矛盾的警察。他們的故事,是我們這個時代無數勞動者心靈的縮影。
Thumbnail
2025/10/27
我們將遇見五位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在城市燈火中徹夜不眠的超商店員、在晨光熹微中叫賣一天的市場攤販、在萬籟俱寂時洗淨世界塵埃的清潔工、在課堂上燃燒自己靈魂的教師,以及在制服之下承載著社會矛盾的警察。他們的故事,是我們這個時代無數勞動者心靈的縮影。
Thumbnail
2025/10/27
聯合國的《2025年全球多維貧窮指數》報告,若僅被視為數據,反而可能麻痺我們的悲心。但若我們以慈悲之心觀照,便會發現它不僅是統計,更是一部以數字語言寫就的「當代經文」,一份代表11億受苦靈魂向世界發出的「神聖言說」。
Thumbnail
2025/10/27
聯合國的《2025年全球多維貧窮指數》報告,若僅被視為數據,反而可能麻痺我們的悲心。但若我們以慈悲之心觀照,便會發現它不僅是統計,更是一部以數字語言寫就的「當代經文」,一份代表11億受苦靈魂向世界發出的「神聖言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換個角度來思考,這就表示在這些有限的食物的前提下,每一口都值得細細品味。不是像以前,急著把這個便當或漢堡吃完,那樣的方式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其實,限量的食物會使得身體啟動自我修復的機制,身體會判斷食物不足,全身都要做好求生存的準備,要把所有機能運作起來才行,不能鬆懈下來。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換個角度來思考,這就表示在這些有限的食物的前提下,每一口都值得細細品味。不是像以前,急著把這個便當或漢堡吃完,那樣的方式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其實,限量的食物會使得身體啟動自我修復的機制,身體會判斷食物不足,全身都要做好求生存的準備,要把所有機能運作起來才行,不能鬆懈下來。
Thumbnail
▎飢餓的問題比我們理解的還嚴重 生在富裕的台灣社會環境下,但還是有少數族群在為每日的溫飽奮鬥,這些族群弱來自於勢家庭和個人面臨經濟困境,導致糧食取得不足,這其中包含一些低收入戶、獨居老人、新住民等群體。 除了台灣之外,全球部分真實數據呈現,我們難以想像,但是卻是事實 : 2019年統計在新冠
Thumbnail
▎飢餓的問題比我們理解的還嚴重 生在富裕的台灣社會環境下,但還是有少數族群在為每日的溫飽奮鬥,這些族群弱來自於勢家庭和個人面臨經濟困境,導致糧食取得不足,這其中包含一些低收入戶、獨居老人、新住民等群體。 除了台灣之外,全球部分真實數據呈現,我們難以想像,但是卻是事實 : 2019年統計在新冠
Thumbnail
記得追蹤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時時提醒你食農教育的重要,不只關於健康,還有國家安全!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記得追蹤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時時提醒你食農教育的重要,不只關於健康,還有國家安全!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世界上生產的所有糧食中有近三分之一因各種原因被丟棄或浪費,本文提供了 20 個實用技巧,不僅可以減少食物浪費,還可以節省金錢和時間。
Thumbnail
世界上生產的所有糧食中有近三分之一因各種原因被丟棄或浪費,本文提供了 20 個實用技巧,不僅可以減少食物浪費,還可以節省金錢和時間。
Thumbnail
別忘了來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你不只喝湯還有料! ⬇️⬇️⬇️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別忘了來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你不只喝湯還有料! ⬇️⬇️⬇️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大自然真的是生生不息,人類只需要良好的照顧和適當的管理維護,會發現各種產出與需求剛好可以滿足,一切都沒有浪費和消耗,一切都是那麼剛剛好!~這就是我們一直想讓大家感受和體驗到的地球花園的美好~大自然的系統是豐盛的!我們一定是會被好好照顧著的,只要我們能找回與自然共生的智慧!
Thumbnail
大自然真的是生生不息,人類只需要良好的照顧和適當的管理維護,會發現各種產出與需求剛好可以滿足,一切都沒有浪費和消耗,一切都是那麼剛剛好!~這就是我們一直想讓大家感受和體驗到的地球花園的美好~大自然的系統是豐盛的!我們一定是會被好好照顧著的,只要我們能找回與自然共生的智慧!
Thumbnail
本來以為自己吃的很健康,沒想到最近卻接連看到不少農藥殘留的驚人新聞! 先說最新的這則,台中市政府去年抽驗728件蔬果,驚見有22件農藥殘留超標😱其中小葉菜類如菠菜、青蔥違規最嚴重,全被勒令下架了。
Thumbnail
本來以為自己吃的很健康,沒想到最近卻接連看到不少農藥殘留的驚人新聞! 先說最新的這則,台中市政府去年抽驗728件蔬果,驚見有22件農藥殘留超標😱其中小葉菜類如菠菜、青蔥違規最嚴重,全被勒令下架了。
Thumbnail
食物對我們生存的重要性,不單單是營養的來源,它更是自然界的恩賜,是生命的基石。每當我們享用每一口食物時,我們都應該心存感激,感謝大自然的豐富資源和農民的辛勤勞動。這種感恩之情可以擴展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對周圍的一切保持謙卑和感激的態度。
Thumbnail
食物對我們生存的重要性,不單單是營養的來源,它更是自然界的恩賜,是生命的基石。每當我們享用每一口食物時,我們都應該心存感激,感謝大自然的豐富資源和農民的辛勤勞動。這種感恩之情可以擴展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對周圍的一切保持謙卑和感激的態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