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修後的菜櫥放置特色碗盤及咖啡杯
4、50年代因為冰箱未普及,檜木菜櫥就成了那個年代重要的嫁妝之一。一來新媳婦可以很順手處裡菜餚及儲存食物, 二來菜櫥應該也代表家的豐足。
我家也有一個寬98 × 深58 × 高165公分的深咖啡色菜櫥,是媽媽的嫁妝,至今至少有70年的歷史。菜櫥上方有2扇拉門,裡面有3層隔板,可以放菜餚、碗盤,中間有3個抽屜可以放筷子、湯匙、小碟子,下方也有2扇拉門,空間較大,可放乾料之類的。菜櫥的4個腳要各放一個陶製小水碟,小水碟要裝水,防止螞蟻往上爬進菜櫥,有點像護城河的概念。如果小水碟水乾了,這時菜櫥就會爬滿螞蟻,媽媽最討厭菜櫥有螞蟻,不但髒,也侵犯她重要的地盤。
一般使用菜櫥,就是把煮好的菜先放在櫥內,全部煮好再一起端出來食用。記得有一次媽媽隨手把煮好的一條魚放在餐桌上,不一會功夫就被野貓給叼走了,生氣不已。
陪伴我家幾十年的老菜櫥,數年前就功成身退,變成了櫥物櫃。

用了近70年的老菜櫥
菜櫥荒廢有點可惜,畢竟它曾留有媽媽好手藝的味道及餵飽我們全家的美食寶庫。於是我把它帶回台中,請修復師傅維修。
經過討論,他建議磨出原木本來的樣子,再上釉就好,因為上色還是無法回復原來的深咖啡色。經由師傅的手工慢慢磨砂,原木色漸漸呈現。70歲的櫥修整如新,保留原木的顏色,換了紗窗,換了抽屜的把手(有點現代化),整個煥然一新。

菜櫥貼了一隻壁虎呼應舊時光
我把它放在書房,紀念一個年代的過去,也感念媽媽每日為全家準備三餐的辛勞。現在92歲的媽媽已無法再動鍋鏟,以前裝滿美味的菜櫥,成了思念媽媽手藝的慰藉。
裡面放一些我蒐集的咖啡杯、舊碗盤及特色盤子。每次進去書房,濃濃的檜木香氣迎鼻而來,非常舒心。菜櫥上方我又貼了一隻壁虎,可惜不小心掉下來,斷了2隻腳。記得小時候,牆壁上常有壁虎爬來爬去,叫聲響亮,逝去的時光只好用此呼應。

整修完成的菜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