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愛」的忠誠性與專一性,一直是人們所渴望與追求的。然則人性在面對誘惑的脆弱與衝動,卻總是讓這樣的追求陷入泥淖。難以置信的焦躁與不安,對於愛情崩解的惶恐與悲傷,都是活著極大的痛楚與挑戰。更有甚者,愛的世界中,最讓人難以面對的就是,我們潛在心裡會透過愛的專一性與不可取代性,來肯定自我存在的價值。於是愛的失去,表象上是關係的變化乃至撕裂,然則實際上則是自我價值的破碎與存在意義的崩解。可是在那極度痛楚之中,很難讓人跳脫受害者的心裡,遂也就不易將焦點拉回到自己身上,而依然在關係中反覆地尋求改變的原因與修復的可能。
對此「花神咖啡館」提供了一個迥異於過往的理解與可能,這部由加拿大導演尚馬克.瓦利(Jean-Marc Vallée)所執導的電影,無愧於鬼才的美名,不僅在想法上顛覆過往的概念,在鋪排上也讓人嘖嘖稱奇。兩個幾乎平行的軸線,都帶有強大的敘事力量,毫無預警的交錯,所炸裂開來的火花,不僅讓人驚嘆,甚至如同影中的主角一般,先是不知所措,然後在情緒逐漸平復之後,那所隱含的雋永才慢慢地醞釀開來。無怪乎,這部片子在許多影展之中,都成了眾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電影一開頭以旁白的方式敘說著故事裡居住在加拿大的一個四十歲的男人,安東。「具備所有幸福的條件」是片中對他的註解,舉凡身體健康、不缺錢、雙親健在、擁有一對渴愛的女兒,深愛著他命中注定的女人。那幾乎所有關於幸福的要件都具備,怎不讓人羨慕。然則對比著這樣的條件,電影旋即跳脫到另一個唐氏症男孩羅宏,時間點也從原先的2011年轉換到1969年。迥異於對安東的描述,關於羅宏,電影談及他不具備任何幸福的條件,也無法意識到這一點。不過還好他有賈桂琳。
賈桂琳是羅宏的母親,那單親的身份,透過導演刻畫著兩人生活的細節,娓娓道出彼此相依為命的那種牽繫與在乎。那種生命緊密的程度,讓人難以想像缺少一方,將會帶來什麼樣的災難與衝擊。同樣地,透過倒敘的手法,鏡頭帶到安東青年時遇見太太卡洛的身影,兩人渴望相愛到世界末日的念頭,也訴說著另一段讓人感動的濃密戀情。
什麼是「愛」,也許透過這樣的描繪,不論是親情抑或是愛情,都讓人在羨慕之餘,潛藏著一種難以言喻的不安。那是弔詭的,對於情愛的美好想像,讓人依戀,讓人著迷,讓人渴慕,可是卻也讓人憂懼,關於失去的可能,以及那所可能帶來難以癒合的創痛與傷害。可是,對於安東、卡洛、賈桂琳,甚至是羅宏,卻感受不到那樣的不安。也許這正是電影迷人之處,因為他們對於彼此的絕對信任,因為他們對於情愛的毫無保留,都讓人在陶醉之餘,忘卻甚或是療癒了內在對於人心的一種困惑與失落。

然則,隨著戲劇的轉折,或可說殘忍,或可說無奈,當安東遇見了玫瑰,當羅宏認識了同為唐氏兒的薇若,原以為的美好開始有了變化。那是情緒的翻騰,那更是極度反差的翻轉,原以為的療癒、原以為的信賴,竟然反過來成為利刃刺穿毫無防備的心靈。尤其是在那過程中不經意所投射出關於人性的一種美好想像,不僅瞬間崩毀,更連帶衝擊著原本遲疑惶惑的心靈。倘若觀賞者就有如此深刻的感受,難以想像當事者所承受的將會是何種鋪天蓋地的災難。
否認往往是心靈的第一線防禦,因為內心知曉,面對與承認將會帶來莫大的損傷,所以透過否認的機轉,一面增加抵禦的能力,一面延緩傷害的發生。可是,否認所造成的效果畢竟有限,尤其是當現實越發殘酷,那原本所以為的堅實後盾,竟然會在瞬間土崩瓦解。那不單單是真相原就挾帶著千軍萬馬之力,那還含括己身原本被壓抑的關於人性脆弱的不安,也在這過程選擇背叛。

於是,那利刃就這麼撞進了心窩,排山倒海般的痛苦,屬於心靈,卻拉扯著腦海中許多的想像與質疑。於是「為什麼?」成了不斷地發生的提問,答案的找尋,彷彿給了一個出口,只盼思維的翻騰能夠稍稍緩解內心的劇痛。可是,那卻像是大海撈針一般,每一個答案的提出,旋即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質疑。因為沒有一個答案能夠縫補內心關於信任的崩解,沒有一個答案得以緩解內心那無以名狀的悲傷。找尋不過是一個又一個的陷溺,陷溺在找尋與失落的泥淖,陷溺在反覆悲傷中無可自拔。
然則,更為殘忍的莫過於原以為早已支離破碎的美好過往,竟然幻化成細如絲的尖刺,不時地扎往心頭,讓渴望平靜的內心,依舊在情緒翻攪中難以脫身。於是那不斷失控的行為成了情緒釋放的唯一管道,只不過,卡洛與賈桂琳卻有著向內與向外的分別。也許這裡頭隱含著一種關於權力的幽微,也許這是要訴說個性上的差異所衍生的不同。原以為電影是為了透過這樣的對比來談及情愛失落的樣貌,殊不知如此的想法,還真小覷了導演的才華。

觀看電影的過程中,有兩個部分饒富深意,而值得反覆玩味。一是前半部讓人難忘的一幕,當安東在工作上的需求而得要搭乘飛機,在通關之後,鏡頭的擷取使其獨行的身影越發突顯。然則就在此刻,突然發現與其相反方向的行人,竟然都患有唐氏症。在那來去交錯的意象裡,讓人驚訝之餘,也不免讓人聯想到電影的另一位主角羅宏。另一個部分是電影在兩條軸線交錯時,每每藉由卡洛與賈桂林在影像上的疊合,透過淡入與淡出的效果,營造出一種切換的氛圍。那隱微的牽繫,像是要傳遞什麼,可卻又讓人難以解讀。
就這樣兩個鋪陳所隱喻的敘事,直到電影的末了,當前世今生的意象被帶入之時,也就是原本兩條平行的軸線交錯的瞬間。那當下,不僅所有的鋪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連一開頭關於時間的設定也有了新的體認。也在那瞬間,對於整個劇本的安排,有拍案叫絕之感。可不是嗎?這會兒不僅讓兩個故事有了交集,更重要的是,原本的核心議題,那關於「為什麼?」的解答,也有了迥異於一般思維的答案。然則更值得細膩去品味的是,卡洛的反應。
這答案竟然是一種救贖,將卡洛帶離原本的泥淖,進而回到現實世界,得以重新尋找生命的立足點。回想著卡洛在經歷這過程的艱辛,背叛所造成的極度悲傷,加上原有牽繫在撕裂開來之後,自我價值的崩解,以及生命裡一路走來的相信在動搖之後,突然找不著生命的支點。這一切的一切,都幾乎淘空了卡洛的所有,關於自己、也關於生活。也在那樣的過程裡,大麻成了其暫時跳脫苦海的一種可能。殊不知這樣的可能卻帶入了另一個讓人驚懼不已的悲劇。也許那是因為兩者都蘊含著極度悲傷的情緒,所以在相互感應之中,出乎意料地被拉扯出來。然則,在那過程之中,兩相情緒的交乘,更是以千軍萬馬之姿直攻心房。卡洛怎堪招架,又怎能承受。原有的疑問仍找不到答案,新的迷惘旋即又佔據心房。夜裡夢遊的那近乎撕裂人心的吶喊,豈止是讓觀者糾結,更像是一股無形的浪濤,狂奔而來。怎會如此,又該要如何。

當通靈者帶來震撼的答案當口,情緒有了極大的轉折,生命裡有了另一種允許。對卡洛來說,那像是在困惑與悲傷之海浮沈中,所攀附到的浮木。因為她找到了答案,姑且不論這個答案的內容,對卡洛來說,這個答案是她認定重新出發的關鍵。更重要的是,這個答案給予她情緒上的理解。而這個理解存在的意義中,除了解答她內心的疑惑之外,最重要的一環在於這個解答能夠讓她保有原本搖搖欲墜的自我價值,或者更精確一點地說,至少保全了這一世的自我樣貌。立基於這樣的基礎,她找著了重生的契機。
回到上述種種,當可體悟到當自我早已消融在關係裡頭,關係的轉變所帶來的衝擊,將極度強烈地直接威脅自我的價值甚至是存在的意涵。當導演透過前世今生的手法提供另一個驚世駭俗的解答時,心裡頭相信著,那目的絕非給予情愛背叛的藉口。相反地,那是給予執著於人性樣貌的傷者,一個轉圜的機會,甚或是一個嘗試保有自我價值的可能。那宛如是一種救贖,關於自己,也關於相信。

相信也許對有些人來說,會難以接受劇情的鋪排,他們不願見到安東與卡洛的分離,他們更不願意接納安東與玫瑰的戀曲。安東的背叛早已背負著鮮明的罪咎,即便他因為愧疚與不安而救助心理師,卻仍未必能夠為他贏取更多的同情。但是,另一方面也許值得玩味的是較多人反倒難以接受賈桂琳執意拆散羅宏與薇若。這當然可以理解,因為對於愛情與親情的界定原就不同,然則或可進一步去質疑的是這所謂的不同,不也是人為所賦予的意涵。當然此處無意去挑起關於道德的論辯,只是想回到人性的著墨,只是想嘗試去表達也許每一個情愛的轉折與變化,裡頭情緒的百轉千回,絕非旁觀者所能理解與論斷,更不是單一的角度能夠去界定與評析。
是故,能否嘗試先放下道德的框架,回到人性的理解,理解人性的脆弱與不安;進而去包容那裡頭所蘊藏的,許多也許讓人難以理解的樣貌。包容未必是原諒,但是包容至少得以先緩解潛藏在對情愛的質疑中,對於自我的撻伐。唯有如此,方能跳脫自責的牢籠,也才有機會逃離情緒的漩渦,進而在稍稍平靜的心態中,發現前行的勇氣與看見未來的可能。也因此,不得不佩服「花神咖啡館」這部電影,挑戰著人們對於情愛的想法,挑動著人們對於人性的理解,而就在血脈噴張的情境之下,神來一筆地劃開內心所以為的許多應然,還諸人性本然的樣貌。原來卸下是與非的糾結,一轉身竟然得以找回活著原該具足的輕盈。
最末不得不提一下這部電影的配樂,擔任主角的安東,在電影的角色設定上,是一位音樂DJ。於是乎電影中席格若斯(Sigur Ros)、平克・佛洛伊德(Pink Floyd)的音樂大肆綻放,那帶著空靈與搖滾的節奏,撩撥著心頭原本騷動不安的靈魂。甚至在情緒逐漸漲滿的時機,那彷彿是一個出口,釋放壓抑與糾結的吶喊與怨懟。就在音符來回碰撞的氛圍中,內心反倒越發平靜與清明。回應著電影的內容,兩者呼應所變化而生的魔法,正是為人生上了最寶貴的一刻。

什麼是愛?當我們試著要去釐清與界定這樣的議題,或許得要先回過頭省思,當愛是一種關係,那麼是否能夠明瞭這個關係之中所奠基的人性。在那脆弱與不安的本質中,愛可能是一種安放,卻也可能一種逃離。當潛在的衝突性存在之時,那所衍生的變動也就不讓人意外。這會兒,不禁想起了心理學家對愛所下的註解:「愛是人類最大的成就,卻也是最難臻於極致的成就。」可偏偏,我們對愛的憧憬總是挾帶著關於極致的美好。也因此,就在希冀與失望的糾結中,關於愛的故事不斷地上演著,或者魅惑、或者感慨、或者心傷。相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然則最為重要的是,自己要如何善待浸淫在愛中的自己,一如「花神咖啡館」所揭櫫關於愛與自身的觀照與省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