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菸槍作者實測結果
身體老了,不一定要靠感覺猜狀況。血氧機是個簡單的小工具,只要會看,就能提早發現身體的變化。它只在告訴我們三件事:血裡的氧氣夠不夠、心跳穩不穩、手指的血流通不通。
SpO₂ 是主角,代表血液中氧氣的比例。一般情況下,在 95~100% 都算正常;年紀大、有肺或心臟病的人,可能落在 90% 左右也還可接受。但如果經常低於 90%,或同時覺得喘、胸悶、疲倦,就應該請醫師評估。這個數字難以「主動拉高」,因為血紅素能帶的氧氣有上限。若它偶爾掉一點,通常是姿勢、睡眠、天氣或疲勞引起。真正要注意的,是身體是否維持得住,而不是能不能讓數字變漂亮。
PR 是脈搏率,也就是心跳的速度。一般每分鐘 60~100 下,會隨情緒、藥物、血壓或活動量變化。心跳快或慢不一定是壞事,有時是身體在調整血流節奏。像天冷、血壓偏低、吃飽飯後,心臟都會自動「加一點油門」。
PI 是灌注指數,代表手指血流強不強。數值越高表示血流越穩、機器測得越準;太低(低於 0.6 左右)時,血氧的讀數就可能不可靠。長輩的血管彈性變差、手容易冰冷、血壓波動大,PI 就會忽上忽下。它反映的是血管開合狀態,不是體力的分數,像心跳一樣會自然起伏。
很多人會問:「能不能讓數值變好一點?」其實不論 SpO₂ 或 PI,都很難靠意志或動作"穩定"提升。SpO₂ 穩定代表氧氣運送系統在正常工作;PI 提高要靠全身循環改善,例如保暖、放鬆、吃得夠、睡得好。若只是手抖、手冷、剛吃完飯立刻測,數值忽高忽低都很常見。建議在不同時間多測幾次,找出自己的平均範圍,只要在這範圍內波動就不用太擔心。
家用血氧機的誤差約在 ±2~4%,只能作為日常觀察的工具。手太冷、動太多、塗深色指甲油都會讓數值亂跳。若覺得喘、暈或胸悶,即使數字好看也該就醫;反過來,若人狀態良好、只是數字略低,也不必驚慌。
真正該觀察的,是趨勢與反應:血氧穩、心跳平、血流順,三個數字一起看,才知道身體是不是還撐得住。
----
[板橋地區自製日常調理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