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letti 摩卡壺 跨越百年的義式浪漫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收到 Bialetti 摩卡壺的那天下午,我拆開包裝,看著那個經典的八角形鋁合金壺身,壺上印著一個小鬍子男人的標誌,說實話,在台灣的咖啡圈晃蕩這幾年,一直覺得摩卡壺店家或用戶都是個相對小眾的存在,即使我常跑各家咖啡店,也很少看到店家使用。但拿在手上的這一刻,我突然理解,為什麼這個小傢伙能在義大利 90% 的家庭中佔有一席之地,甚至在 2017 年被義大利總理 Matteo Renzi 當作國禮送給 Apple CEO Tim Cook。

摩卡壺的咖啡粉比手沖要稍微細一點,如果沒有磨豆機,市面上也有現成已經磨好的專用粉。

摩卡壺的咖啡粉比手沖要稍微細一點,如果沒有磨豆機,市面上也有現成已經磨好的專用粉。


摩卡壺蒸煮原理

摩卡壺蒸煮原理

Bialetti 八角形的設計可不是隨便來的,1933 年,鋁工匠 Alfonso Bialetti 為了讓家人不必跑咖啡館就能喝到 Espresso,從當時流行的女裙線條與蒸氣洗衣機獲得靈感,創造出這個辨識度極高的 Moka Express。他的發明在當地市場推出後,銷售量相當不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幾年裡,每年銷售約一萬個。但真正讓摩卡壺爆紅的,其實是他的兒子 Renato Bialetti。

經典八角形的設計,來自當時女裙線條靈感。

經典八角形的設計,來自當時女裙線條靈感。


raw-image

Bialetti的改變與創新

二戰後的 1946 年,Renato 從德國戰俘營返回,解封了戰爭期間被封存的父親機器,恢復生產,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聚焦單一經典款,並喊出那句改變義大利咖啡文化的口號,「In casa un espresso come al bar」,在家,也能像咖啡館一樣喝 Espresso。

Renato 的行銷手法非常前衛,他在展會入口外放置一個懸浮在半空中的巨型摩卡壺,倒著巨大黑咖啡進入超大杯子。這種視覺震撼配合從報紙到電視的全媒體宣傳,讓日產量飆到 1萬8000 台,在接下來的 60 年中,全球銷量超過 2 億個。就像台灣的大同電鍋一樣,摩卡壺成為每家每戶必備的生活用品。

手上這個壺身印著的小鬍子男人,其實就是 Alfonso Bialetti 的卡通形象。從 1953 年開始,每個 Moka 壺上都印有這個標誌,用來區別仿製品。看著這個標誌,突然覺得手上拿的不只是咖啡器具,更像是一件藝術品。

難怪 Moka Express 後來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庫珀·休伊特史密森尼設計博物館,以及倫敦設計博物館等機構永久典藏,成為義大利現代主義的象徵,地位堪比 Fiat 500、Vespa 摩托車。

raw-image



經典和加壓兩種款式的差異

經典和加壓兩種款式的差異

純正義大利製造。

純正義大利製造。

摩卡壺的浪漫

不過拿到手後,我才理解為什麼台灣咖啡店很少用摩卡壺。主要原因就是它需要明火加熱,使用起來比較慢。雖然虹吸壺店家也需要明火,但摩卡壺的粉杯不像虹吸的濾布可以多組替換,這在商業環境下就限制了效率。對講求翻桌率的店家來說不太實用。

但這就是另一種義式浪漫,如果你是登山或露營愛好者,摩卡壺配上戶外爐,那真的是打遍天下無敵手,想像一下,清晨五點的營地,天還沒完全亮,冷風像刀子一樣劃過臉頰,手指凍得有點僵硬,四周只有風聲和偶爾的鳥鳴,那種遠離塵囂的孤寂感讓人既敬畏又平靜,這時候,你蹲在柴火或瓦斯爐旁,看著橘紅色的火焰舔著摩卡壺的底部,火光在清晨的微光中特別溫暖。

慢慢地,壺身開始發熱,你能聞到金屬被加熱的氣味,接著是咖啡粉遇熱後飄出的香氣。那個香氣在冷冽的空氣中格外明顯,像是在荒野中劃出一個溫暖的結界。和山友閒聊的同時,大家的注意力都被那個咕嘟咕嘟的聲音吸引,那是水蒸氣推著咖啡液往上壺噴發的聲音,在寂靜的山林裡聽起來特別療癒。

等待的那幾分鐘,時間好像變慢了,手掌貼近火源取暖,看著天色漸漸轉亮,雲海在腳下翻滾,那種期待感和儀式感,是手沖或即溶咖啡完全無法比擬的。當咖啡終於煮好,你用凍僵的手捧起熱騰騰的杯子,第一口喝下去,那股暖流從喉嚨一路滑到胃裡,整個人瞬間活了過來,冰冷的身體被這杯咖啡喚醒,那種從內到外的溫暖感,讓你覺得再辛苦的登山都值得了,比手沖更濃醇的口感給了你繼續前進的力量,卻又比義式機做出的美式咖啡多了一份在野外才能體會到的韻味,那是屬於山林、屬於火光、屬於等待的味道。

raw-image

Bialetti Brikka 為玩家而生

其實我自己有Bialetti經典款和他牌的電熱款摩卡壺,這次體驗的是Bialetti Brikka,針對重度咖啡控打造的升級之作,最大的特色就是那個專利壓力閥設計。這個壓力閥讓萃取過程中能累積更高的壓力,當咖啡衝上來的瞬間,你會看到上壺表面浮現一層細緻綿密的 crema,就像義式咖啡機做出來的那樣。第一次用 Brikka 煮咖啡,看到那層金黃色的 crema 在杯面上漂浮,真的會讓人驚艷。

Brikka 煮出來的咖啡比經典款更加濃郁厚重,入口時那股衝擊感更強烈,像是咖啡豆的精華被高壓濃縮後釋放出來,油脂感更飽滿,喝下去能感受到咖啡液的重量在舌面上滑動,那種醇厚度幾乎可以媲美義式濃縮了。如果你喜歡那種濃烈的、有侵略性的咖啡風味,Brikka 會是比經典款更好的選擇。不過也因為這樣,它更適合加牛奶做成拿鐵或卡布奇諾,那層 crema 和奶泡混合後的口感,真的會讓人上癮。

加壓款能帶出更多咖啡油脂

加壓款能帶出更多咖啡油脂

濾紙 讓摩卡壺風味再上一層

向熟識的店家請教後,我學到一個關鍵技巧:濾紙的使用。加濾紙可以過濾細粉,讓咖啡口感更乾淨、順滑,還能防止咖啡粉堵塞出水孔,讓流速更穩定。第一次加濾紙煮出來的咖啡,入口的瞬間就能感受到那種清透感,沒有細粉帶來的粗糙顆粒感,咖啡液滑過舌面時特別柔順,像絲綢一樣。這種乾淨的口感很像虹吸壺煮出來的咖啡,能清楚品嚐到咖啡豆本身的風味層次,尾韻明亮而持久。

但如果不加濾紙,喝起來又是另一番風景,那種厚實的油脂感會整個包覆住口腔,咖啡的醇厚度明顯提升,帶著一種略微粗獷但迷人的質地。吞嚥後,喉韻會留下濃郁的餘韻,像是被咖啡擁抱了一下。這種濃稠的口感特別適合製作拿鐵,加入牛奶後,那股醇厚感不會被稀釋,反而和奶香融合得恰到好處。

我現在的做法是上層加濾紙過濾細粉,下層加二次分水網讓水能均勻通過粉層。這樣煮出來的咖啡取了兩者的平衡點:比手沖更有厚度和力道,喝下去能感受到明顯的重量感和飽滿的口感,但又不會像義式濃縮稀釋後的美式咖啡那樣單薄。它保留了一些油脂感帶來的圓潤,卻又有濾紙過濾後的乾淨收尾。入口時是溫潤的,中段能感受到咖啡的甜感和body,尾韻則帶著一絲優雅的苦韻,整體喝起來層次分明但不失和諧。

摩卡壺搭配濾紙,風味會更清晰明亮,

摩卡壺搭配濾紙,風味會更清晰明亮,

摩卡壺搭配濾紙,風味會更清晰明亮,

摩卡壺搭配濾紙,風味會更清晰明亮,

摩卡壺小秘訣

摩卡壺是透過空氣加熱讓水升到上壺,所以空氣量要足夠,水不要加太多。它的咖啡量會比較小一點,所以對我來說 1-2 人份不太夠喝,建議一次就買大分量的摩卡壺會比較實用。
摩卡壺一定要轉緊,轉緊了再轉緊一圈。很多人以為隨便鎖上就好,但如果沒有轉緊,下壺的水加熱時間會過久,溫度過高通過粉餅時就會過度萃取,導致焦味跑出來。煮出來的咖啡會呈現死黑色,完全沒有油脂,喝起來又苦又澀。自從我學會這招後,每次煮出來的咖啡品質都穩定多了,那層漂亮的油脂也能順利出現。記住,寧可轉太緊,也不要輕輕鎖上就開火。

對我來說,Bialetti 摩卡壺不只是個煮咖啡的工具,從 1933 年到現在,它見證了義大利的咖啡文化,也成為一種生活態度的象徵。每次用摩卡壺煮咖啡,就像在重現那句 1953 年的經典口號:在家,也能像咖啡館一樣喝 Espresso。這不是效率最高的煮咖啡方式,但絕對是最有儀式感、最能讓你慢下來享受咖啡的方式之一。

最後,就用一小段跑店和出杯影片,紀念這個百年義式浪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咖啡癮士的沙龍
129會員
150內容數
分享咖啡知識 跑咖啡店經驗 各種咖啡器材的使用和心得 對咖啡豆的品嚐 以及各種咖啡展覽的第一手情報
咖啡癮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23
作為一個走系統學習派的咖啡玩家,已經習慣精準的使用數據,研磨多少克的粉末~水量多少~水溫多少~所以隨之而來的計數工具也不少,溫度計、咖啡秤、計時器都有。 可以兼顧計時和計重的咖啡秤應該是每個咖啡玩家的必備工具,我手上就有一個Hario秤、一個蝦皮牌的秤,前者的問題是反應速度比較慢,無法立即顯示重量,
Thumbnail
2023/06/23
作為一個走系統學習派的咖啡玩家,已經習慣精準的使用數據,研磨多少克的粉末~水量多少~水溫多少~所以隨之而來的計數工具也不少,溫度計、咖啡秤、計時器都有。 可以兼顧計時和計重的咖啡秤應該是每個咖啡玩家的必備工具,我手上就有一個Hario秤、一個蝦皮牌的秤,前者的問題是反應速度比較慢,無法立即顯示重量,
Thumbnail
2021/06/05
2021/5/19全國疫情警戒提升至第三級,癮士也因為居住雙北地區,早早就遠距上班,一週七天悶在家裡已經快把全家都打掃一次,斷捨離的物件也都逐一拿出來扔一輪。最後就看到這買了一年都擱在架上沒用的日本手烘陶鍋。
Thumbnail
2021/06/05
2021/5/19全國疫情警戒提升至第三級,癮士也因為居住雙北地區,早早就遠距上班,一週七天悶在家裡已經快把全家都打掃一次,斷捨離的物件也都逐一拿出來扔一輪。最後就看到這買了一年都擱在架上沒用的日本手烘陶鍋。
Thumbnail
2020/10/31
我一直想找看看有沒有手沖壺是可以讓水柱可以直下,但又要保持一定的均速流量。 遇到Kaico琺瑯手沖壺,是在某咖啡客座咖啡師SAM的手上,溫潤的把手握感,加上白色琺瑯的塗裝,水柱的出水感,更是符合我想要的特性。
Thumbnail
2020/10/31
我一直想找看看有沒有手沖壺是可以讓水柱可以直下,但又要保持一定的均速流量。 遇到Kaico琺瑯手沖壺,是在某咖啡客座咖啡師SAM的手上,溫潤的把手握感,加上白色琺瑯的塗裝,水柱的出水感,更是符合我想要的特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手沖咖啡器具總整理:必備、進階器具一次看 手沖咖啡器具:從認識到精通 手沖咖啡是一種沖煮咖啡的方式,透過人工手沖的方式,將熱水倒入咖啡粉中,萃取出咖啡的香氣與風味。手沖咖啡的沖煮方式較為繁複,但也因此更能展現咖啡的風味層次。 近年來,隨著咖啡文化的盛行,手沖咖啡也越來越受到歡迎。許多人喜歡自己
Thumbnail
手沖咖啡器具總整理:必備、進階器具一次看 手沖咖啡器具:從認識到精通 手沖咖啡是一種沖煮咖啡的方式,透過人工手沖的方式,將熱水倒入咖啡粉中,萃取出咖啡的香氣與風味。手沖咖啡的沖煮方式較為繁複,但也因此更能展現咖啡的風味層次。 近年來,隨著咖啡文化的盛行,手沖咖啡也越來越受到歡迎。許多人喜歡自己
Thumbnail
虹吸式咖啡(Siphon Coffee)是一種利用虹吸原理來萃取咖啡的方法。這種方法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上部的玻璃球和下部的玻璃壺,並且在這兩者之間用一根玻璃管連接。這種沖泡方式在19世紀起源於歐洲,現在廣泛用於各地的精品咖啡店。 虹吸式咖啡的沖泡過程 準備器具:將下部玻璃壺裝滿適量的水
Thumbnail
虹吸式咖啡(Siphon Coffee)是一種利用虹吸原理來萃取咖啡的方法。這種方法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上部的玻璃球和下部的玻璃壺,並且在這兩者之間用一根玻璃管連接。這種沖泡方式在19世紀起源於歐洲,現在廣泛用於各地的精品咖啡店。 虹吸式咖啡的沖泡過程 準備器具:將下部玻璃壺裝滿適量的水
Thumbnail
前言 在咖啡愛好者的世界裡,手沖咖啡一直佔有特別的地位。不同於咖啡機自動沖泡的方式,手沖咖啡更像是一門藝術,需要細心的準備和技巧。本文將從手沖咖啡的工具選擇開始,一步步為你解析手沖咖啡的全套流程,讓你能夠一次搞懂手沖咖啡的精髓,並開啟你的手沖咖啡之旅。
Thumbnail
前言 在咖啡愛好者的世界裡,手沖咖啡一直佔有特別的地位。不同於咖啡機自動沖泡的方式,手沖咖啡更像是一門藝術,需要細心的準備和技巧。本文將從手沖咖啡的工具選擇開始,一步步為你解析手沖咖啡的全套流程,讓你能夠一次搞懂手沖咖啡的精髓,並開啟你的手沖咖啡之旅。
Thumbnail
手沖咖啡技巧教學大公開:咖啡師教你如何沖泡最完美手沖咖啡 這裡提供關於手沖咖啡的一切:從如何製作一杯完美的手沖咖啡,到選購咖啡豆的指南,再到必備的器具和技巧。讓我們帶你踏上探索手沖咖啡世界的旅程。
Thumbnail
手沖咖啡技巧教學大公開:咖啡師教你如何沖泡最完美手沖咖啡 這裡提供關於手沖咖啡的一切:從如何製作一杯完美的手沖咖啡,到選購咖啡豆的指南,再到必備的器具和技巧。讓我們帶你踏上探索手沖咖啡世界的旅程。
Thumbnail
愛喝咖啡的我到林口高爾夫球場時看到FOCA烘豆機的櫃位、接觸到FOCA二代智能家用烘豆機後就為之驚艷!以當日現烘咖啡豆煮的咖啡口感明亮、味道平衡超好喝!台灣研發組裝的FOCA二代智能家用烘豆機旋風式烘焙、搭配食品級鋼材漩渦加熱槽能讓豆子更受熱均勻,大容量銀皮盒能完整收集銀皮、烘豆時煙霧也極少,散
Thumbnail
愛喝咖啡的我到林口高爾夫球場時看到FOCA烘豆機的櫃位、接觸到FOCA二代智能家用烘豆機後就為之驚艷!以當日現烘咖啡豆煮的咖啡口感明亮、味道平衡超好喝!台灣研發組裝的FOCA二代智能家用烘豆機旋風式烘焙、搭配食品級鋼材漩渦加熱槽能讓豆子更受熱均勻,大容量銀皮盒能完整收集銀皮、烘豆時煙霧也極少,散
Thumbnail
手沖早晨的開機儀式。為您介紹了咖啡的沖製過程以及不同咖啡豆的來源與風味。除了介紹手沖咖啡的工藝,還分享了對不同品牌咖啡的喜好,如藝伎、耶加雪菲和蜂大咖啡。文章內容豐富,適合咖啡愛好者一讀。
Thumbnail
手沖早晨的開機儀式。為您介紹了咖啡的沖製過程以及不同咖啡豆的來源與風味。除了介紹手沖咖啡的工藝,還分享了對不同品牌咖啡的喜好,如藝伎、耶加雪菲和蜂大咖啡。文章內容豐富,適合咖啡愛好者一讀。
Thumbnail
咖啡壺介紹第二集來囉!上次有跟大家介紹過法式濾壓壺(旅遊聊文化|天冷早上起來,喝一杯現壓的咖啡吧!),今天就要來介紹另一個常見的咖啡壺-摩卡壺。 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聽過不同的泡咖啡方式呢?留言給我吧!:) 喜歡這個主題的朋友歡迎追蹤專欄,插畫都是我繪製的唷!歡迎追蹤我的IG:)
Thumbnail
咖啡壺介紹第二集來囉!上次有跟大家介紹過法式濾壓壺(旅遊聊文化|天冷早上起來,喝一杯現壓的咖啡吧!),今天就要來介紹另一個常見的咖啡壺-摩卡壺。 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聽過不同的泡咖啡方式呢?留言給我吧!:) 喜歡這個主題的朋友歡迎追蹤專欄,插畫都是我繪製的唷!歡迎追蹤我的IG:)
Thumbnail
1918年經營鋁工廠的阿方索‧比亞樂堤看到工廠附近的婦女們多使用一種名為Liciveuse的舊式洗衣機。這種洗衣機的特色在於利用蒸氣壓力,將鍋爐底部的肥皂水從中央導管裡擠壓而出,向外噴灑來洗淨衣物。從這裡他得到了靈感,將其原理嫁接到煮咖啡的器具上。於是1933年摩卡壺終於問世。
Thumbnail
1918年經營鋁工廠的阿方索‧比亞樂堤看到工廠附近的婦女們多使用一種名為Liciveuse的舊式洗衣機。這種洗衣機的特色在於利用蒸氣壓力,將鍋爐底部的肥皂水從中央導管裡擠壓而出,向外噴灑來洗淨衣物。從這裡他得到了靈感,將其原理嫁接到煮咖啡的器具上。於是1933年摩卡壺終於問世。
Thumbnail
第一把摩卡壺應該買了有十年吧。但是!從來沒用過。那是個遙遠的故事,想開始喝第一把摩卡壺應該買了有十年吧。但是!從來沒用過。那是個遙遠的故事
Thumbnail
第一把摩卡壺應該買了有十年吧。但是!從來沒用過。那是個遙遠的故事,想開始喝第一把摩卡壺應該買了有十年吧。但是!從來沒用過。那是個遙遠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