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世界冠軍唎酒師 ASa 黃鳳誼來說,認識日本酒,不需要背下標準流程,更不需要擔心是不是「喝得正確」。她邀請每個人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你的命定愛酒。
從花藝轉身進入餐飲現場,ASa 用她的餐桌經驗分享:品飲的起點,是放下成見、打開五感。作為世界唎酒師大賽冠軍,她把這些從餐桌、生活與經驗中累積的知識,分享給真正喜歡喝、也想多懂一點的每個人。

我會成為侍酒師,主要是在快三十歲、開始認真思考人生方向的時候。當時我在花藝領域已有一些成果,經濟狀況也稍微穩定,終於有餘裕去問自己:「還有沒有什麼工作,是我真正能發揮、也想長期投入的?」
我很早就在餐飲業打工,內外場、咖啡廳、餐廳都做過,這是我最喜歡的工作環境,因為我非常愛吃、也很愛喝。只是礙於薪資偏低,無法作為主要收入來源。但當經濟壓力減輕後,我開始思考:如果餐飲真的是我的熱情所在,現在是不是該勇敢投入了?
當時的男友(現在的老公)是位廚師,他問我:「妳要不要考慮當侍酒師?」這句話點醒了我。這是一個能結合我興趣與專長的職業——我本來就非常熱愛喝酒,而且也擅長溝通、分享和引導客人,這樣的工作性質我很喜歡。
開始求職後,我才發現比想像中更辛苦。很多職場還是默默在看年紀、看性別,那些潛在的不公平是存在的。我特別感謝當年的米其林一星 LONGTAIL 主廚林明健先生,他們不問年齡背景,讓我感受真正的尊重和接納。即使當時 LONGTAIL 沒有設立「侍酒師」職位,但我得以學習專業服務,還接觸到調酒知識、銷售工作,這讓我在日後參加侍酒師比賽時有了更多優勢。
侍酒師這份工作最大的快樂,是能隨時掌握最新、最多元的酒類資訊,並分享給客人。從進口商、酒商到我們第一線的推薦,每個環節都是知識與品味的傳遞。當客人因為我的推薦而發現新喜好,這種連結與分享的成就感,正是我每天工作的動力。

ASa 黃鳳誼擁有侍酒師、唎酒師資格,曾獲世界唎酒師大賽「綜合總冠軍」
唎酒師是什麼?
大家可以把「唎酒師」想像成專門服務日本酒、燒酎和泡盛的侍酒師,工作內容其實與葡萄酒侍酒師完全相同:需要熟悉釀造知識、風味與產區、通路與價格,也要懂得餐酒搭配,從中餐、日料、台菜、歐陸料理等,找到酒與食物的巧妙結合。
除了知識,最重要且常被忽略的是「服務」。有些人在餐廳會不好意思問侍酒師問題,但你平常在餐廳點菜不會害羞,所以點酒也一樣,把侍酒師想成具備豐富酒水知識的服務生就好。我們是一群協助你吃得更好、讓用餐體驗更愉快的人。
唎酒師
了解唎酒師(ききさけ,kikisake-shi),要先瞭解酒的發酵過程是由澱粉轉成糖,酵母吃掉糖,產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有二氧化碳就會產生泡泡,泡泡破裂時會發出聲音,就像是在「聆聽」酒發生變化的訊號。所以「唎」原本就是「聆聽」的意思,象徵品酒是打開感官的過程。但現代人常忽略這點,誤以為喝酒是為了「麻痺自己」。因此我們一直在推廣:要「品酒」,而不是「拼酒」。
「唎酒師」的意義,是希望大家沉浸當下,打開五感去感受酒的科學、歷史,以及那份專注和「一期一會」的精神,也就是此時此刻,我跟你面對面服務的那一刻,是安靜且珍貴的。
日本酒是什麼?
日本酒(にほんしゅ,nihonshu)是以米與米麴釀造的酒,屬於釀造酒,酒精濃度較低。很多人以為「sake」就是日本酒,其實「sake」在日語中泛指所有酒類,容易誤會。建議直接稱「日本酒」或「nihonshu」,較精準。只有在日本本土、使用米麴釀造並經過過濾的,才可稱為「日本酒」。
✦誤解1 清酒也是日本酒?
「清酒」是近代才出現的說法,表示日本酒經過濾變清澈的外觀,但不代表所有日本酒都叫清酒。其他國家雖能釀出類似風味,但依日本法律,非在日本生產的不能稱作「日本酒」,這有點像香檳的原產地保護制度。
✦誤解2 日本酒分類好多,都要硬背?
純米大吟釀、大吟釀、本釀造系、古酒、原酒……日本酒分類複雜,與葡萄酒不同,不靠單糖自然發酵,而是高度人為操作。因此推薦以風味分類:薰、爽、醇、熟。這是日本唎酒師協會主要推廣的系統,有對應的英文翻譯,也已推廣到全球。
✦誤解3 日本酒一定要熱熱喝?
過去日本影劇中,經常出現在居酒屋使用小酒杯熱飲日本酒的畫面,讓人誤以為「日本酒只能熱著喝」。但其實,日本酒是釀造酒中適應溫度範圍最廣的一種,冰飲常溫到熱飲。而且現代釀酒技術進步,許多香氣型日本酒(如獺祭)更適合使用葡萄酒杯品味。
✦誤解4 不好喝的酒才會加熱喝?
不少人以為「把酒加熱,是為了掩蓋缺點」,但這觀念並不全面。加熱確實能修飾某些風味,正如煮湯會揮發掉某些味道。但現在許多設計來熱飲的酒款,也能展現不同的香氣與層次,比如現在有很多「薰酒」,加熱後也能展現獨特風味。
✦誤解5 日本酒只能配日本料理?
與其說是誤解迷思,倒不如就像老一輩覺得吃牛排要搭葡萄酒一樣,吃日本料理配日本酒,成為一種習慣。其實日本酒對溫度的適應範圍廣,以及獨特的旨味(うまみ,umami),能自然融入中菜、台菜、甚至東南亞料理。我們都知道葡萄酒最佳飲用溫度在攝氏 12-16 度,但台菜、中菜或東南亞料理常見鹹鮮重辣與熱炒,若一邊吃又燙又辣的食物,再喝冰涼葡萄酒,口腔只會覺得更辣更不舒服,這是很自然的體感反應。但日本酒搭配熱炒、燒烤、滷味等高溫重口味食物時,體感更舒適,表現會更平衡。另外,亞洲料理常見的蔥、薑、蒜等辛香料,還有醬油、醋等發酵調味品,這些帶來旨味的化學元素,若搭配日本酒,味道上不會產生巨大衝突,比起葡萄酒會更加容易。
✦誤解6 侍酒師只是想推銷?
我理解大家怕受騙的心情,但不妨換個角度想,正因為侍酒師要推銷,就更不應該騙你,因為這次騙了就沒下次了。我建議大家打開心房、勇於嘗試,尤其現在很多餐廳都會開放單杯品飲或試飲。只要能嘗試那一小口酒,也許會有全新體驗。

日本酒種類極多,ASa 建議可掌握薰、爽、醇、熟的風味分類
專業人士都怎麼品飲?
專業品飲步驟
▫視覺:觀察酒的色澤與透明度。
▫嗅覺:先靜聞,再搖杯後再聞。遠近、從杯口上下不同位置嗅聞,香氣也會變化。
▫味覺:喝一小口,含在口中,讓舌頭感受酸甜苦澀與質地,再慢慢吞下,留意喉嚨滑順或俐落的感受。
▫餘韻:留意吞下後幾秒至幾分鐘內的味道變化、香氣殘留與口中反應。
▫紀錄:寫下香氣、口感、餘韻與腦中畫面。
▫實際建議:別被「正確步驟」綁住,開啟感官就對了!
▫打開感官:看顏色、聞香氣,感受酒裡的世界。
▫隨心選酒:喜歡酒標就能買,買回家開心喝。
▫練習辨識自己喜歡什麼:假如記得「哈密瓜香氣」喝起來不對味,下次就能更準確跟店員溝通。
▫用手機建立酒鬼相簿:拍下你喝過的酒,附上簡單筆記。
如何成為唎酒師?
證照考試
- 國際唎酒師認証
由日本酒服務研究會(SSI)主辦的日本酒專業證照,與葡萄酒領域中的 WSET 類似,深受台灣人歡迎。只要報名並通過考試,就可取得唎酒師資格。目前全球約有六萬名唎酒師,其中台灣就佔了將近一萬人。
- 國際酒匠
主要在日本國內,主要是釀酒專業人士參加,也有許多非酒廠或酒商的重量級玩家。2021 年首度在台灣開設課程後,具有國際酒匠資格的人數增加了上百位。
專業服務實力
台灣沒有像法國那樣的國家侍酒師制度,所以第一線侍酒師的學習和一般消費者差不多,都會考各種證照。有人就會覺得「侍酒師跟我程度差不多,憑什麼介紹酒給我」,會想挑戰侍酒師的專業。
但知識之外,現場侍酒師每天接觸不同客人,八小時、甚至十二小時的現場觀察與實作,累積的是第一手的搭配經驗與服務技巧,這正是藏家、愛好者、甚至學院派講師缺乏的,也是一線工作者能夠站穩腳步的最大原因。我知道有些年輕的侍酒師或唎酒師會自卑、覺得自己經驗不足。我也常覺得自己還是「菜鳥」,資歷不到十年二十年,面對年長客人時會想:「他喝過的酒比我多,我該怎麼介紹酒?」但你要有信心,因為你的專業就是:你可以把他服務得很好,這是他自己做不到的,你做到了,你就專業了。這一點非常重要,請大家一定要記住。
初學者如何入門日本酒世界?
我最大的建議就是:來上我的課「世界冠軍唎酒師 ASa 黃鳳誼|一堂課輕鬆學會日本酒品飲」我不是在老王賣瓜,可能因為我做過很多工作,三十歲之後才真正踏入這行,所以是帶著不一樣的人生經驗,這讓我用一種和資深侍酒師不太一樣的語言,帶給大家全新的視角。
知識是固定的,大家講的答案都差不多,所以我不會講其他老師、侍酒師都會講的東西,也不會講 ChatGPT 就能查到的內容。但我能提供思考的方法、感受的角度,跟你的生活經驗連結,分享為什麼我會這麼想。這就是我的獨特之處。所以,與其說學習怎麼品飲日本酒,現在更重要的是「學習方法」,而不是死背那些酒的產地、特色等等。
侍酒師的日常
- 行程表
早上八、九點到店盤點酒⭢確認單杯酒品質⭢開餐前會準備⭢準備營業
餐飲業節奏變化快,常會有突發狀況,像接電話、酒商來訪、教育訓練、包場公關等,這些工作會交錯進行,時間並不會固定。
- 如何盤點
盤點並不是一支一支數,而是前一晚餐期結束後,會把所有賣出去的空瓶拍照,才能丟掉,這樣才能明確知道當天賣了幾支酒。隔天我會將數據整理到 Excel 表格內,馬上能看到現場庫存,決定要不要叫貨。
- 為什麼要拍照
酒的種類多,標籤都是法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等外文,透過照片,外場同事即使唸不出酒名,但看到酒瓶外觀就知道是哪一支。同時,大家也能瞭解「最近什麼酒熱賣,什麼酒沒人點,要不要多推一下」,一間餐廳通常只有一位侍酒師,不可能每桌都等侍酒師服務才喝到好酒,所以團隊合作才是關鍵。
遇過印象最深刻的情境?
我最常被問的是:「如果客人要求在酒裡加冰塊,你會生氣嗎?」我都回答:「那是他買的酒,他想怎麼喝就怎麼喝,沒什麼好生氣的。」作為侍酒師,你可以用專業建議最佳喝法,但如果客人堅持自己的方式,記得你的工作是服務,那就幫他服務,讓他們享受喝酒的過程。
日本酒界的奧林匹克
世界唎酒師大賽總冠軍
這個比賽被譽為「日本酒界的奧林匹克」,四年才舉辦一次,我參加的 2025 年是第六屆。隨著釀造技術進步,日本酒的變化速度非常快,加上推廣日本酒文化的使命隨著時期不同,每一屆比賽的內容也不一樣。
這跟我們熟悉形式較固定的葡萄酒比賽很不同,不外乎:盲飲、餐酒搭配、理論基礎考試等。日本酒比賽的形式變化很大:像第五屆只比日本酒,沒有燒酎與調酒的項目;我們這一屆是日本酒、燒酎與泡盛全部一起比。
我想特別強調的是其實在日本酒文化裡,「女將文化」是非常強盛的,雖然整體就業市場中,女性常常被視為相對弱勢,但在日本女性唎酒師其實很多,比例甚至可能到一半。
比賽歷程
比賽分為兩個主要部份:一個是零售服務組,像酒莊、酒商等;一個是餐飲服務組,就是在餐廳提供餐酒搭配的唎酒師。我們這一屆的選拔方式也很明確:先在北中南舉辦初賽,三區各選一位代表,再到台北國際酒展現場進行總決賽,選出兩位台灣代表到東京參加決賽。兩位台灣代表中,其中之一是我,參加餐飲服務;另一位是知心寮老闆,則代表零售服務。決賽的選手有二十幾位,比賽期間,我們一起參觀酒造、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是非常棒的交流經驗。這不只是比賽,更像是一場深入日本酒文化的旅程。
比賽當天先頒零售服務的冠軍,再頒餐飲服務的冠軍。我那時還以為結束了,結果主持人突然宣布還有跨部門總冠軍,獲獎的是我!很多人認為我拿下世界冠軍就代表是最厲害的,但我相信世界上還有更多厲害的唎酒師,只是比較低調,沒去報名比賽。
所以我想鼓勵大家,如果你真的很熱愛日本酒,下次的比賽一定要去試試看!

ASa 黃鳳誼於「世界唎酒師大賽」獲得總冠軍
語言能力永遠是關鍵
雖然每一屆的目的不同、比賽內容也不同,但語言能力,很可能是比賽裡的關鍵。我們這幾屆比賽規定不能使用母語與日語,因為目的就是要讓你能向世界介紹日本酒。多數選手使用英文,也有人用西班牙文。
我自己英文也不算流利,當時是查詢大量 YouTube 影片與 Podcast,觀察外國人如何介紹日本酒、採訪酒莊,學習描述香氣與口感的語言邏輯。很像把原本用中文理解的「品酒語言」,重新轉譯成一套全新的文化語彙。你不只是學英文,而是在學怎麼用一個新的角度去理解、再傳達你所熱愛的東西。

課堂上不只品飲八款日本酒,也分享基礎餐搭
✹特別收錄 第一線侍酒師的軟實力訓練
- 模擬演練負評
除了學習硬知識與考試內容,我平常會做一件事:看品酒網站或社群平台底下的留言。大多數人看到「這支酒超難喝」可能一笑置之,但我會思考:「他為什麼這樣說?如果他對我說,我要怎麼回應?」這是很重要的演練,我也會跟非侍酒師的夥伴、不同餐廳的朋友討論,聽聽他們會怎麼說,並消化成自己的訓練。
很多第一線的人都知道要進修、比賽,要變得更厲害。但我覺得有件事大家常常忽略我們也需要精進「軟實力」。這種軟實力,不只是應對客人,也是在保護自己不會內傷。大家都知道服務業的情緒勞動很高,做了這個練習,就會比較知道怎麼「接住」對方的話,而不是直接生氣。這樣就能把這份工作做得久一點、快樂一點。
- 懂得判斷問題
有時候客人不喜歡我推薦的酒,那就幫他換,這沒什麼大不了。關鍵在於,要懂得判斷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有時候客人不是不喜歡這杯酒,而是不喜歡你,那就換人去服務;也可能是對方當下心情不好……有千萬種可能。如果只是一股腦去檢討:「是不是我推薦錯了?」、「是不是這支酒真的不好喝?」就會陷入死胡同。
※未滿 18 歲請勿飲酒
------------------------------------------------------------------------------------------------------
黃鳳誼 / 6th世界唎酒師大賽 綜合總冠軍 國際酒匠/日本酒講師/國際燒酎唎酒師/WSET Wine L3
因為一次旅行,醉入日本酒世界的葡萄酒侍酒師。擅長以輕鬆日常的語言,訴說日本酒與燒酎的故事與美好。代表台灣,拿下日本酒與燒酎奧林匹克的「世界唎酒師大賽」綜合總冠軍,評審團給予壓倒性勝利的最高評價。複雜的釀造理論、艱深的餐搭原理、龐雜的酒質資料庫,ASa 和你一起化繁為簡,走進兩千年流動的文化與歷史,深度體驗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 日本酒 燒酎 泡盛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