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矽光子是把「光訊號處理」做在矽晶片上的技術;CPO(Co-Packaged Optics,共同封裝光學)則是把光學元件放到網路交換器/ASIC 很近的地方一起封裝,縮短電路距離、降低功耗、提高頻寬。
當下大廠(NVIDIA、Broadcom、TSMC)與政府資源齊發,若 2026 年能順利量產,對 AI 資料中心的傳輸效率、延遲與能耗都有革命性改善,市場規模也可能迎來爆發性成長。
一、從日常類比開始:為什麼需要「光」而不是一直靠「電」?
把資料從 A 點搬到 B 點,傳輸速率、延遲和功耗三項是關鍵。
傳統做法是:晶片→電路板→線纜→光纖(或模組),隨著 AI 計算需求暴增,單靠更細的金屬線與更快的電介面已經接近瓶頸:電信號在長距離與高頻率下耗能高、信號完整性難以維持,而且大量熱與延遲成了瓶頸。
把光直接做在晶片或非常靠近晶片的位置(矽光子 + CPO),能把「搬運資料」這一塊變得更省能、更快、體積更小,等於把高速公路變成更寬、更省油、且車速更快的高速鐵路。
二、矽光子是什麼?
- 淺顯說法:矽光子就是在矽晶片上做光學元件(例如雷射、調變器、波導、光電偵測器),讓「光」可以在晶片上被產生、控制、接收。 技術上:它其實是一類 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PIC),專門把光學功能整合到類似半導體製程的流程,能以半導體量產思維降低成本、提升整合度。這類技術已在學界與產業被大量開發(例如 imec、PhotonDelta 等研發單位長期投入)。
三、CPO(共同封裝光學)到底與現行技術差在哪裡?
傳統架構(pluggable optics)
交換器晶片(ASIC)透過銅線或高速電介面連到插在面板上的可插式光模組(QSFP、OSFP 等),模組再和光纖接續。優點是模組通用與維護方便;缺點是電-光轉換位置離 ASIC 還有一段距離,導致高功耗與有限的 aggregate 帶寬。
CPO 的關鍵改變
CPO 把光學元件與交換器/ASIC 更緊密地「封裝在一起」(或直接整合到同一個封裝/介面層),把電路的長距離互連(尤其是長的電信號走線)替換成短距離或直接的光接口。結果是:
- 功耗大幅下降(因為減少長距離高頻電信號驅動電流), 延遲和訊號失真降低(更短的電路與更好的阻抗匹配), 單位面積帶寬提高(能做更多高密度通道)。 業界新一代交換器(如 Broadcom 的 Tomahawk-6 / Davisson)已開始把 CPO 概念推上產品化。
四、台積電的 COUPE 與 SoIC:把「矽光子」做成可量產的引擎
台積電提出的 COUPE(Compact Universal Photonic Engine)與 SoIC 堆疊技術,是把電子 IC 與光子 IC 在晶片/封裝層級做更高效率的整合:電路層面阻抗更低、die-to-die 連接更短、更節能,台積電官方指出,這類整合能在封裝層級提供更低的功耗與更高的資料吞吐能力,是實現大規模 CPO 的關鍵一環,若 COUPE 與 SoIC 能如期量產,台積電將成為矽光子供應鏈的核心技術提供者。
五、產業面:誰在推?誰會先吃到紅利?
- NVIDIA:在 2025/10 中旬公開其 Spectrum-X 系列網路交換產品,並獲得 Meta、Oracle 採用,表示大型雲端/互聯網業者已開始接納以高效能網路為核心的升級。這種走向與 CPO 的需求高度一致。 Broadcom:推出/出貨 Tomahawk-6(102.4T 等級)並將 Co-Packaged Optics 作為產品重點,代表交換器端的硬體供應端也在積極商品化 CPO。 台積電:以 COUPE + SoIC 技術支持矽光子封裝的量產,是供應鏈的關鍵「foundry + packaging」樞紐。
六、市場規模與展望
- 市場規模:不同研究機構估算差異大,但多數報告顯示矽光子與 CPO 市場將在 2025–2030 年出現數倍至數十倍成長(例如 MarketsandMarkets、各大產業報告皆預估顯著成長),整體應用從資料中心延伸到電信、感測與汽車等。
- 台灣政策與資源:行政院與經濟部將矽光子列為 AI 十大建設之一,規劃投入約新台幣 29 億元以培育人才、建設驗證與試產能,顯示政府把矽光子當作國家戰略項目來推,這對本地供應鏈(封裝、測試、系統整合)是強烈正向訊號。
風險
- 封裝產能供給:矽光子要量產,不只是晶片製造,還要有大量的光電封裝、測試與良率提升──封裝端若跟不上,會成為瓶頸。
- 系統採用節奏:超大規模雲端業者接受新架構需要時間(軟體、維運、供應商生態都要跟上),短期不會全面替換現有模組。
- 標準化與互通性:若沒有共通介面與產業標準,供應鏈整合成本高,產品也難快速普及。
- 成本/良率曲線:早期量產成本可能高,需觀察逐年成本下降幅度。
七、要觀察的關鍵訊號
這場技術能否真正落地並帶來投資或產品機會,留意以下指標:
- 台積電 COUPE / SoIC 的量產時程與良率數據(官方或供應鏈證實)。
- 主要雲端/超大型資料中心客戶(如 Meta、Oracle、Amazon、OpenAI)是否公開採用並部署 CPO 解決方案。
- Broadcom、NVIDIA 等網路/交換器供應商出貨量與出貨聲明(Tomahawk-6 / Spectrum-X 等)。
- 台灣政府與工研院的驗證室、試產線進度與人才培訓成效(預算執行報告)。
八、結論
矽光子 + CPO 是解 AI 資料中心「高速、低延遲、低功耗傳輸」需求的關鍵技術路徑,台積電的 COUPE 與 SoIC 技術若能在 2026 年前後完成量產與良率驗證,配合 Broadcom / NVIDIA 等供應鏈上游的商品化推進,以及台灣政府資源的支持,產業有機會在未來 3–5 年進入快速成長期,但仍須關注封裝產能、成本曲線、標準化與大型雲端採用節奏這三大不確定性。
釋詞
- 矽光子(Silicon Photonics):在矽基板上整合光學元件的技術,用於高頻寬、低耗能的光訊號處理。
- CPO(Co-Packaged Optics)/共同封裝光學:把光學元件與交換器/ASIC 緊密封裝,減少電路長距離、降低功耗。
- COUPE(台積電術語):台積電提出的 Compact Universal Photonic Engine,透過 SoIC 堆疊整合電子與光子 die 的解法。
- SoIC:TSMC 的晶片堆疊(system on integrated chips)技術,用以實現 die-to-die 高密度連接。
- Tomahawk / Spectrum-X:分別代表 Broadcom 與 NVIDIA 在資料中心網路的下一代產品線,皆與 CPO/高速網路演進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