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智者的最後人生課:5個溫柔提醒,陪你走過內心的紛擾與不安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親愛的朋友,您是否也曾感到,內心的聲音有時比外界的喧囂更令人疲憊?我們時常在不經意間,陷入堅持己見的爭執,為了一句「我是對的」而耗盡心力;也時常被腦海中反覆出現的負面念頭困住,彷彿身處一座走不出的迷宮,感受著無盡的痛苦與掙扎。

今天,我想與您分享一位特別的老師——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的智慧。他曾是一位成功的經濟學家,卻選擇放下一切,走入泰國的森林,成為一名僧侶。在他生命的最後旅程中,他將畢生的體悟濃縮在《我可能錯了》這本書裡,用最真誠、溫暖的語言,與我們分享他的人生功課

本文將從書中擷取幾個最觸動人心的溫柔提醒,希望能像一縷和煦的陽光,照亮您心中的角落,為您的生活帶來一絲平靜與安然。

「我可能錯了」—— 一句化解紛爭、消融我執的溫柔密語

放下對錯,才能迎來和解

「我可能錯了」,這句話聽起來簡單,卻蘊含著無比深刻的智慧與力量。它並非軟弱或認輸,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謙卑與開放。當我們與他人意見相左、情緒上湧之時,在心中默念這句話,就能瞬間打破因「確認偏誤」(我們總傾向尋找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而陷入的固執,為溝通創造一個極其寶貴的「暫停點」。

知識對自己所知的一切感到驕傲,智慧在自己不知道的一切面前謙虛。

當我們放下對「我是對的」的堅持,我們放下的不僅是觀點,更是那個僵化、需要靠正確來捍衛的「自我」。這份消融,才是真正和解的開始。這份謙卑不僅能化解外在的紛爭,更是我們轉向內在,觀察自心念頭的起點。

「你不是你的念頭」—— 從內心的戰場中解脫出來

學會覺察,而非相信

我們的心,就像一片永不停歇的天空,每天都會有成千上萬個念頭如浮雲般飄過。它們有些光明,有些灰暗;有些溫柔,有些尖銳。然而,最關鍵的智慧在於:我們無法控制腦海中要浮現哪些念頭,但我們可以選擇是否要相信它們。

我們生命中的痛苦,往往並非來自事件本身,而是源於我們將腦海中源自「過去經驗」的念頭,誤認成了唯一的真相。我們並非自願受苦,只是無意識地沿襲了舊有的思考慣性。

一個非常溫柔的練習,是試著成為一位「情緒記錄員」。下一次,當強烈的情緒(例如憤怒或焦慮)來臨時,或許我們可以溫柔地邀請自己,先不急著被它淹沒,而是試著拿起紙筆,像個客觀的記錄員一樣,平靜地寫下:「我正在生氣」或「我感覺到焦慮」。這個簡單的動作,幫助我們從情緒的漩渦中「抽離」出來,與念頭之間創造出一個微小的空間。就在那個空間裡,我們得以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與自由。

「少一點自我,多一些空間給生命」—— 在服務與聆聽中找到意義

真正的富足,來自於給予

比約恩在離開僧侶生活後,曾擔任心理求助熱線的志工。起初,他和其他人一樣,總急著想給求助者建議、分析問題。但很快他便領悟到,他真正需要做的,僅僅是全然地「聆聽」。

這個深刻的轉變讓他發現:「為他人提供服務,帶給我極大的回報。」這份回報,並非任何物質上的獎勵,而是一種深刻的生命意義與人際連結感。當我們將焦點從自己身上那些無盡的煩惱移開,全然地去關心、去聆聽另一個生命時,會驚訝地發現,這不僅是煩惱變小,而是因為當我們將生命的焦點從狹隘的「我」轉向廣闊的「我們」時,「自我」的重要性自然會退居其次,生命本身更豐富的樣貌才得以展現。

「放下無法控制的,接納生命的安排」—— 在無常中安住的勇氣

信任生命的展現

在生命的晚期,比約恩被診斷出罹患漸凍症(ALS),一個無法逆轉的疾病。面對死亡的步步逼近,他沒有陷入絕望或抗拒,反而展現出一種令人動容的平靜。他將這段經歷,視為他人生最後、也最重要的一堂課。他教導我們的智慧是:

放下小事。接受你無法控制的事物。 (Let go of the small stuff. Accept the things you cannot control.)

「放下」,並非消極的放棄,而是一種充滿勇氣的積極信任——全然地信任生命的展現,相信無論順逆,都是生命智慧的一部分。當我們不再徒勞地與生命的洪流對抗,試圖控制那些本就無法控制的人與事時,反而能從掙扎中釋放出來,發現意想不到的轉機與內在的安寧。

結語:溫柔的回響,留給讀者的祝福

謙卑、覺察、服務與接納,這是森林智者留給我們的幾個溫柔提醒,也是幾把能打開內心平靜之門的鑰匙。它們看似簡單,卻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次又一次溫柔地練習。

親愛的朋友,從今天起,您最想溫柔地對自己說哪一句話呢?願您在每一個當下,無論紛擾或順遂,都能找到內心的安然與喜悅。

萬分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間淨土與極樂之光的沙龍
4會員
877內容數
懷著無盡的感恩之心,感恩給予我支持的師長與親友,更感恩即將閱讀此文的您,願意撥出寶貴的時間。 「人間淨土」始於我們當下這顆清淨的心;「大同世界」是人人都能被溫柔善待、彼此關懷的仁愛家園;「彌賽亞時代」則是盼望一個戰爭止息、和平降臨的圓滿未來。 它們都是引領我們走向光明的慈悲指引。 無限感恩,願您平安喜樂。南無阿彌陀佛
2025/11/02
本部分旨在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核心洞見,不僅視為精巧的經濟工具,更視為一個揭示深層人性挑戰與靈性法則的現代譬喻。這些從現實世界中提煉出的觀察,將為後續更為廣闊的哲學探討,奠定堅實的基礎。
Thumbnail
2025/11/02
本部分旨在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核心洞見,不僅視為精巧的經濟工具,更視為一個揭示深層人性挑戰與靈性法則的現代譬喻。這些從現實世界中提煉出的觀察,將為後續更為廣闊的哲學探討,奠定堅實的基礎。
Thumbnail
2025/11/02
「贏家的詛咒」不僅是一個經濟學現象,它更是一則深刻的、關於人類心靈困境的現代寓言,完美地詮釋了佛法中的「無明」(Avidyā)之苦。
Thumbnail
2025/11/02
「贏家的詛咒」不僅是一個經濟學現象,它更是一則深刻的、關於人類心靈困境的現代寓言,完美地詮釋了佛法中的「無明」(Avidyā)之苦。
Thumbnail
2025/11/02
看見「贏家的詛咒」如何成為「無明」這個古老概念最生動的現代寓言。這不僅是一場智識的探討,更是一次深刻的觀照,因為拍賣理論所試圖解決的根本問題——當資訊被隱藏且分散時,如何有效地分配資源——這恰恰映照了任何社會、政治或經濟體系所面臨的根本挑戰:如何為共同的福祉,實現資源的公平與高效分配
Thumbnail
2025/11/02
看見「贏家的詛咒」如何成為「無明」這個古老概念最生動的現代寓言。這不僅是一場智識的探討,更是一次深刻的觀照,因為拍賣理論所試圖解決的根本問題——當資訊被隱藏且分散時,如何有效地分配資源——這恰恰映照了任何社會、政治或經濟體系所面臨的根本挑戰:如何為共同的福祉,實現資源的公平與高效分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最近讀的書《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的心得與書中提到的一些觀點,包括用心覺察內心、選擇成為自己想見到的樣子、行動的道德負責、走方便的路還是走慷慨美麗的路,以及作者喜歡的兩句諺語。文章內容深入淺出,讓人思考人生與選擇的意義。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最近讀的書《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的心得與書中提到的一些觀點,包括用心覺察內心、選擇成為自己想見到的樣子、行動的道德負責、走方便的路還是走慷慨美麗的路,以及作者喜歡的兩句諺語。文章內容深入淺出,讓人思考人生與選擇的意義。
Thumbnail
作者原是經濟學家,為了尋找人生答案,遠赴泰國出家修行17年,體悟到人生智慧,使他能平靜面對漸凍人之苦。
Thumbnail
作者原是經濟學家,為了尋找人生答案,遠赴泰國出家修行17年,體悟到人生智慧,使他能平靜面對漸凍人之苦。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你也需要一些建議,那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當閱讀《我可能錯了》,你會感覺就像待在作者身旁,一起陪他走過命運多舛的一生,而在這過程中的故事、體驗與感悟,必定對你有所幫助~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你也需要一些建議,那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當閱讀《我可能錯了》,你會感覺就像待在作者身旁,一起陪他走過命運多舛的一生,而在這過程中的故事、體驗與感悟,必定對你有所幫助~
Thumbnail
熱情之所以能入地獄,是因為許多人一去再也不復返。
Thumbnail
熱情之所以能入地獄,是因為許多人一去再也不復返。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的作者是比約恩,在他26 歲那一年,即將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的財務長時,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這本書是他還俗回到瑞典後所寫下的 以下寫下書中幾個內容,以及寫出我的感想,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的作者是比約恩,在他26 歲那一年,即將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的財務長時,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這本書是他還俗回到瑞典後所寫下的 以下寫下書中幾個內容,以及寫出我的感想,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26歲就是成功的經濟學家的比約恩,在即將要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財務長的時間點,毅然辭職便前往泰國進行修行的故事。這一本並不是強迫讀者需要正面思考的書,卻是是一本幾乎每一頁都會畫重點的書。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26歲就是成功的經濟學家的比約恩,在即將要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財務長的時間點,毅然辭職便前往泰國進行修行的故事。這一本並不是強迫讀者需要正面思考的書,卻是是一本幾乎每一頁都會畫重點的書。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位瑞典籍作者從成功的商界生涯轉變為成為森林僧人的故事。透過作者的經歷,探討了成功與快樂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於控制與不確定性的分析。文章以作者的生命經驗啟發讀者,希望透過他的生命故事,能將正能量和智慧散播下去。文章強調放下控制,並以當下的智慧面對不確定性。同時也提倡尊重他人,與人為善。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位瑞典籍作者從成功的商界生涯轉變為成為森林僧人的故事。透過作者的經歷,探討了成功與快樂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於控制與不確定性的分析。文章以作者的生命經驗啟發讀者,希望透過他的生命故事,能將正能量和智慧散播下去。文章強調放下控制,並以當下的智慧面對不確定性。同時也提倡尊重他人,與人為善。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的作者是比約恩,在他26 歲那一年,即將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的財務長時,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這本書是他還俗回到瑞典後所寫下的 以下寫出書中三個觀念,以及寫出我的感想,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的作者是比約恩,在他26 歲那一年,即將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的財務長時,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這本書是他還俗回到瑞典後所寫下的 以下寫出書中三個觀念,以及寫出我的感想,與大家分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