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是一家公司的行政助理。
剛開始,他做得不錯。
有人請喝飲料,他立刻笑著說:「嘿嘿,不客氣,我幫你拿吸管!」 公司聚餐,他總是最熱絡的那一個,不管誰喊「要不要來?」他都第一個舉手。 有人分發禮券、贈品,他總不會錯過:「有就拿嘛,反正大家都有!」
慢慢地,他發現,自己似乎越來越「忙」。
忙著跟同事吃飯、忙著去參加活動、忙著幫別人拿贈品。 但奇怪的是—— 當他哪天情緒低落時,卻發現那些人都不在身邊。 聊天群裡的訊息不再標記他,聚餐也常漏了通知。
他心裡慌了。
「是不是我最近不夠熱情?是不是我少參加了什麼?」 於是他更積極,只要有「好康」的活動,他一定出現。 有人請吃,他一定去。 有人發福利,他一定排隊。 甚至有次,同事轉發一個「試吃免費餐券」活動,他立刻填了資料——結果不久後,信用卡卻被盜刷。
這只是開始。
後來,有位自稱「創業顧問」的人在公司附近認識了他。
對方說:「阿國,我看你人緣不錯,我有個兼職能讓你月入三萬,不用出力,只要幫我拉幾個朋友一起就行。」 阿國半信半疑,但又想:「他請我喝咖啡、請我吃飯,應該是好人吧!」 於是,他簽了文件,也幫忙介紹朋友。
沒想到,那竟是投資陷阱。
不僅朋友們損失慘重,他自己也被連坐責任。 那一刻,他才明白——原來,世界上沒有白吃的午餐。
公司同事開始疏遠他。
有人私下說:「他啊,愛貪小便宜,誰敢跟他一起?」 阿國終於陷入了他最害怕的狀態——孤單。
他後來去看心理師,終於說出心底那句話:
「我不是愛便宜,我只是怕沒有人要我。」
心理師微笑著說:
「阿國,你不是怕沒有人要你,你是還沒學會怎麼要自己。」
那句話像一面鏡子。
阿國忽然看見自己——那個總是笑著討好、在別人眼色中求存在的人。 他用「接受別人給的」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卻忘了,真正的價值是「自己給的」。
他開始改變。
聚餐時,如果真的不想去,他會婉拒:「謝謝,下次吧。」 當有人發免費贈品,他會問自己:「我真的需要嗎?」 他開始學習一個人吃午餐、一個人散步。 剛開始有些寂寞,但漸漸地,那種「不用討好別人」的安靜,讓他覺得自在。
幾個月後,他的神情變得不一樣。
不再焦慮、不再急於取悅。 他發現,當他不再急著迎合別人時,反而開始吸引真正想了解他的人。
有一次,同事主動找他聊天,說:「以前覺得你太黏人,現在你變得很自在,感覺舒服多了。」
那一刻,他笑了。 原來,被尊重的前提,不是「討好」,而是「自重」。
庭園心語─
- 真正的歸屬,不是靠討好,而是靠真誠。
若一段關係要靠「送禮」或「附和」維持,那只是短暫的互利,而非真心。 - 學會拒絕,是成長的開始。
拒絕不代表冷漠,而是為了守住自己的界線與尊嚴。 真正在乎你的人,不會因為你說「不」就離開。 - 孤單不可怕,害怕孤單才可怕。
因為害怕孤單,我們常勉強自己貼近錯的人。 但請相信:寧願一個人清醒,也不要跟錯的人熱鬧。 - 世上沒有不付出代價的便宜。
免費的贈品、好康的邀約、突如其來的好意—— 若沒有明確的對價關係,那麼「你自己」很可能就是那個代價。 - 讓自己有價值,而非被利用。
當你開始培養實力、穩定心態、活出自信, 別人想靠近你,將不再是為了「便宜」,而是因為「欣賞」。
人生最貴的東西,不是金錢,而是信任。
別讓一次「貪便宜」的心,換掉別人對你的信任,也丟了自己對自己的尊重。
當你懂得自己值得被愛,就不需要靠附和與迎合來證明存在。
真正的歸屬,從不在群體裡,而在心裡。

廉價的關係,不會換來真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