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邏輯投資」專欄每月分享至少 4 篇【個人研究個股心得、投資觀念分享或潛力股月報】,目的是作為投資領域之學術研究與知識/資訊交流,未有推介股票之意圖與行為,亦未對證券價值進行分析,內容絕無任何目標價及買賣建議,也未有招收會員或開設群組,請讀者務必詳閱「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內容不建議作為投資行為之最終依據,投資前請審慎評估並自負盈虧。專欄訂閱費用每月 168 元,能夠幫助作者持續分享投資知識與市場觀點,歡迎訂閱支持。請記得「追蹤」本專欄及「邏輯投資」臉書粉專、Treads,作者將不定期分享更多市場觀點與產業看法。
前文回顧與營建股現況
在央行9月18日理監事會議前後,「邏輯投資」發了三篇文章,包括一篇長文與兩篇「即時觀點」:
「邏輯投資」將「市場觀察解讀|解讀行政院會宣布「新青安」貸款不計銀行法第72-2條限額之後續發展」一文當時的推論與目前觀察結果整理出來。
以現階段(2025年11月)來看,大致符合當時文章內容的推測,特別是「房價維持緩跌」、「營建股價可能因對央行政策失望而回檔」兩項結論,與目前房價指數及營建指數走勢相仿。

關於房價指數,後面我們會花比較多篇幅探討趨勢,這裡先略去不談。
營建指數方面,確實可以觀察到在9月央行理監事會結束後,指數再度破底,10月雖然一度築底反彈,但反彈力道疲軟,11月指數再度下彎。

實際上 9月16日、9月18日專欄也有在「即時觀點」發文,除了提醒風險外,也有談到自己的操作思考,包括「波段倉位出場」與「維持基本倉位」,目前看起來當時「快刀斬亂麻」是合理的,也讓目前個人營建股的績效得以維持。

說這些目的不是為了「事後諸葛」,而是特別提醒讀者,目前的營建產業是由「政策」與「政策預期」主導。底下我們把影響股市的事件標出來,讀者會看得更清楚:
- 9/4 行政院宣布「新青安」貸款不計入銀行法72-2條規定比例,市場解讀為政策朝向「鬆綁」發展,營建股紛紛大漲。
- 9/18 央行召開理監事會,並未如預期鬆綁「限貸令」(包括「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管制),隔日營建指數大跌,賣壓持續湧現。
- 10/30 央行公布9月理監事會議紀錄,市場偏空解讀,營建指數反彈力道消散。

若將趨勢線(黑線)標出來,你會發現「營建指數」整體走勢偏空,然而市場參與者也都知道,台灣經濟表現強勁,房地產市場與台股明顯背離,這是源於央行「限貸令」的打壓,並非房市整體存在結構性問題,因此當指數低迷、市場預期過於悲觀時,買盤就會慢慢吸收籌碼,而一旦出現對房市有利的「政策風向訊號」,營建股或指數就有機會迎來反彈。
理解這個結構後,我們在操作或佈局營建股時,就能掌握一定方向,或者知道「什麼時間點該做什麼事情」,不至於追高殺低,導致獲利萎縮或虧損放大。
信義房價指數解讀-北台灣止跌,中南部仍有價格修正壓力
在了解營建指數的現況後,我們來觀察實際房地產市場的狀況以及房價的走勢,首先是代表「中古屋」價格的「信義房價指數」。

「邏輯投資」將主要縣市區域的「信義房價指數」變化整理如下圖:

從圖表中可以觀察到下列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