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207烏合之眾 The Crowd

#烏合之眾 #Crowd #勒龐 #法國 #美國 #哥倫比亞大學 #墨頓 #群體 #個體 #社會學 #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佛洛伊德 #閱讀 #讀書會
作者:古斯塔夫.勒龐 Gustave Le Bon
譯者:周婷
全文分為2部分,1記錄、2心得
1記錄:
書的出版是1895年,我讀這本書的時間是2025年,對作者而言,我是屬於未來的閱讀者。作者擁有的專業知識我一定比不上,但是,我在尋找知識的工具上,我肯定比作者更多。
因此,謹記書中所提到的東西是在作者的那個年代,不是在閱讀者當下的年代,就像我在2025年10月31日讀第1次、11月2日讀第2次,我在閱讀的當下距離作者那個年代相差約130年。
作者是法國人,序是1960年1月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社會學教授 羅伯特.金.墨頓寫的
以下是書中部份文字
聲望的起源:p25
依靠聲望起家,也會因聲望垮台
取得成功是最大成功,取得失敗是最大失敗
美國社會學家湯瑪斯:p30
加入某種條件被稱為群體認為是真實的,那麼其結果也往往是真實的
群體不善思考,所以易於採取行動 p45
群體的神權取代君主的神權 p46
科學從來不是和平或幸福的象徵 p46
我們能做的就是去適應科學,因為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恢復被它摧毀的假象 p46
文明向來只由少數知識貴族階級創造並掌握,而絕非群體 p47
群體只有強大的毀滅力量 p47
***某些既定條件、且這些特定條件下,聚集成群的人們會呈現一些新特點,這些新特點完全不同於群體中個體所具備的特點 p51
***這群人的觀念與想法漸趨一致,他們自覺的個性逐漸消失,形成群體心理。這種群體心理是暫時的,但呈現出的特點是清晰、明確的 p51
***一個群體向組織化群體轉變的首要特徵是:自覺個性的消失以及觀點的明確轉變 p52
群體分為異質群體與同質群體 p52
個體的性格終其一生保持穩定性的例子,只有在小說中才會出現。只有環境的穩定性才會形成明顯的性格穩定性 p53
智力上,群體總是不及獨立個體,但是,從情感及引起的行為來看,群體可能比獨立個體更好、也可能更糟,全因環境而定 p59
群體是衝動的奴隸 p62
群體在行事前絕不可能做出任何計畫 p63
當日常生活的各種必然規律不再具備潛在的調控力時,民主便不可能維持 p63
群體無法做出任何長遠的打算或思考 p63
最初的暗示經過互相傳染後進入群體所有成員的大腦,接著群體的態度趨於一致,並很快就成為既定事實 p64
當所有個體處於暗示作用的影響下,進入大腦的念頭很容易轉化為行動 p65
暗是的起點通常是經由個人模糊回憶引起的幻覺,當最初的幻覺得到肯定後,就會開始相互影響 p69
演說者要想激起群體的某種情感,必須言辭激烈,論點強硬 p74
個體一旦成為群體成員時,他的智力水準會立刻大幅度降低 p75
個體能夠接受矛盾並展開討論,而群體絕對不行 p75
以名譽、光榮和愛國主義為號召,最有可能打動群體 p79
無論給群體何種觀念,只有當這些觀念十分絕對、堅定而且簡單時,才會產生效力 p82
只有簡單明瞭的觀念才能為群體所接受,因此觀念經過徹頭徹尾的改造後通俗易懂,受到大眾歡迎 p83
當觀念逐漸滲入群體心裡時,它便具備了支配群體的無窮力量,並會產生一連串的影響,這時,抵抗之就是徒勞的了 p84
把某種觀念植入群群體心裡需要很長的時間,根除之同樣如此 p85
只會以形象思考的群體就只受各種形象影響,唯有形象會使他們感到害怕或吸引,從而成為他們行為的動機 p87
不要以為,盲目崇拜已經被理性打敗,不負存在。在與理性的較勁中,情感從未被打敗。p94
只有群體精神才能使號令發揮作用 p96
影響群體意見和信念形成的因素有兩種:間接因素和直接因素 p97 p98
間接因素是指使群體接受某種信念後,就對其他信念具有絕對排斥性
直接因素是指能夠促使某種想法形成,實施並產生作用的因素
制度沒有什麼固有性質,無所謂好壞 p103
言語的力量與它們喚起的形象密切相關,而與它們的真實意義無關。那些意義不明確的詞語往往影響最大。例如:民主、社會主義... p116
人類擁有的一切力量之中,信仰的力量最強大 p129
群體精神最需要的不是自由而是順從 p130
組織化群體分為:同質群體與異質群體 p160
A 異質群體
1 無身分: 無名位群體(如街頭群體)
2 有身分:有名位群體(如陪審團、議會)
B 同質群體
1 派別群體(如政治派別、宗教派別)
2 身份團體(如軍人、僧侶和工人)
3 階級群體(如中產階級、農民階級)
2心得:
烏合之眾 這本書我在閱讀第一次,也就是書的「序」時 ,發現這本書是要慢慢讀,慢慢讀的意思是閱讀文字的速度要降低,不然,中途的一些內容無法與後面的內容串起來。第二次閱讀我就開始做一些記錄。
烏合之眾 這本書我會限定推薦給從事「人群、心理、社會、政治、傳播」等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員看,原因:
一是烏合之眾 講的內容還蠻深的且廣,有些我也有點不太確定我是否理解;如果單從社會學領域的視角閱讀,那麼只會得到社會學領域的東西,其他領域的東西就看不到。
二是烏合之眾 的內容已經被後來其他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更新了,因此內容是舊的觀念、想法。
烏合之眾的每章標題都是科學領域的大題目,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看過其他專業領域書籍中有提出研究結果,而這些專業書大多是近50年出版。
烏合之眾的現代意義是善用發現問題的功能,而非解決問題的功能,佛洛伊德引用勒龐的觀點,主要是在「善用發現問題的功能 」這件事情上。
「人是不是理性的?」書中出現類似的提問,書中的回應經過整理是「個體是理性的,群體是非理性」。
以下是書中目錄
序 論勒龐《烏合之眾》的得與失(美國社會學大師 羅伯特.墨頓)
《烏合之眾》的功能/佛洛伊德眼中的《烏合之眾》/未竟的肖像畫(未竟的世紀末眾生相)/曠日持久的爭論戰/布朗熱浪潮/歷史在勒龐眼中永遠是矛盾的/勒龐不是先知
前言
導論 群體時代
第1章 群體一般特徵:受人擺布的玩偶
第2章 群體態度與群體道德:感情的傀儡
第3章 群體的觀念、推理能力和想像力
第4章 群體信仰的宗教形式:宗教形式的忠實追隨者
第5章 影響群體意見與信念的間接因素
第6章 影響群體意見與信念的直接因素
第7章 群體領袖及其說服手段
第8章 群體信念與意見的變化範圍:推遲文明滅亡的因素
第9章 群體分類
第10章 犯罪群體:受無意識支配的劊子手
第11章 刑事陪審團:比法官更具人情味的刑事群體
第12章 選民群體:政治機器的傑出作品
第13章 議會:文明民族的理想象徵
結語 民族的迴圈過程
中文書名:烏合之眾
英文書名: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
出版社:臉譜出版
ISBN13:9789861206615
ISBN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