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學習的26種方法 The ABCs of How We Learn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489/489 學習的26種方法 The ABCs of How We Learn 

raw-image


#教育 #教學 #教導 #學生 #老師 #教育學 #社會學 #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行為主義 #史丹佛 #大學 #教育學研究院 #教授 #學習 #閱讀 #讀書會 


作者:丹尼爾.施瓦茨(Daniel L. Schwartz)潔西卡.曾(Jessica M. Tsang)克莉絲汀.布萊爾(Kristen P. Blair)

譯者:薛浩然


全文分為2部分,1記錄、2心得 


1記錄:

這本書只有K章的文章架構是特別的,與其他章節不同。

K:知識

弱方法與強方法

弱方法:能夠通用,解決各種問題,效率低,費時久。 

強方法:運用專門知識,只是用於解決特定問題。 


常規性專長與適應性專長 

常規性專長:在固定環境下,把常規行為發揮到極致,例如:珠心算大師。 

適應性專長:能夠適應多變環境,且願意調整自己,學習新事物。 


F:回饋學習

無論在什麼領域,回饋都是提高表現的重要工具。 


I :想像遊戲

對成長過程的學生,少被刺激主導,多由理性主導。 


L :聆聽、分享 Listening and Sharing

是合作學習的基礎?這章的翻譯內容有點奇怪;「聆聽、分享」與「 團隊合作」這兩部份在文章內容的表達中卡卡的,有點強制連結,與其他章節讀起來是非常不一樣的。如果有原文或許才能知道文章原本的意思在講什麼。 

聆聽、分享,如果以作者樺澤紫苑 Shion Kabasawa 的OUTPUT 來看這是2件事情,有沒有聽得懂很難驗證,不過,可以經由分享進行驗證有沒有聽懂。 


M:製作學習

這章提到卡爾.馬克思的挪用與生產概念,讓我有點意外,關於學習或教育的書,我很少看到有作者會引用卡爾.馬克思的概念。


N:社會規範

規範 8點:

1. 多問問題(科學領域)定義問題( 工程領域) 

2. 建立及使用模型

3. 進行調查研究

4. 分析與詮釋數據

5. 運用數學及運算思維

6. 建構解釋(科學領域) ,設計解方( 工程領域) 

7. 以證據為基礎進行討論

8. 獲得、評估並分享資訊


O:觀察學習

模仿不等同理解;模仿是學會表面行為、知識,理解是學會深層知識。 


Q:問題導向

探索循環 nQuire;

這是一個八角形的圖,每個角與相鄰的角是實線-直線連結,非相鄰的角是虛線-直線連結, 八角的名稱如下:

發現、決定、計畫、蒐集、分析、回應、分享、反思

https://nquire.org.uk/ 


Z:ZZZs

學習或教育的專業書籍,大多數都會提到睡眠的重要性,這本也是。 


2心得:

我推薦常常教別人的人與需要被別人教的人看這本書。對應到前面所講的2種人來看,這是2種情境。

一種是我教別人的時候,對方常常聽不懂或需要花費很多時間,最後才發現對方卡住的關鍵在其他地方,我根本沒有意識到。

另一種是對方教我的方式就讓我很難吸收,對方也換了很多方式,但是,我不懂的地方還是很多,所以,我要自己想辦法解決我卡住的地方,甚至是自己做教材教自己。

書中的學習方法有說明、理論、案例、風險等等,在遇到前面2種情境時,可以快速借鑒的工具,調整教導、學習方式。


這本書是史丹福大學的一門課:學習的核心機制,總共有26種方法;不過,我想用另外一種視角形容這本書:降低資訊落差的方法。

學生學習一門知識不單單只是老師應用一種方法,而是使用複合式的方法學習一門知識,從範例學習、即時說明、觀察學習、製作學習、對比案例、視覺化策略到問題導向等等。

我在專案中面對資訊落差也是使用書中的方法。我到底要先帶專案裡面的人走一趟現場,邊走邊觀察學習,還是直接以過去案例學習作為核心開始發展等等,腦中會想起過去很多專案過程,所以,很有既視感。


這本書如果只能看一章,我挑「K:知識」,如果是交流,我挑「F:回饋學習 」,以下是對這2章的心得:


K:知識 

書中內容開頭就說明每章都使用相同的架構與標題撰寫,不過,「K:知識」 卻沒有依照原本的架構撰寫,因為這章是「 探討爭議」,而不是「說明、解釋」。


書中提到教育界(美國?全世界?)的爭論如下:

1. 建立有效知識:以解決生活中重複出現的問題

2. 培養適應能力:以應付前所未有的狀況


到底培養出的是專業人才發光發熱卻不懂生活常識,還是常識通才生活順遂卻不懂專業知識;無論哪種人才都需要長時間養成,一但養成,對社會的正向與負向影響慢慢就會浮現。


每章架構:

理論說明、運作原理、運用效果、誤用風險、實際例子、每章摘要、參考文獻


每章標題:

OOO如何運作、如何用OOO促進學習、OOO 的效果、OOO 可以自學嗎?、OOO 的潛在風險、OOO是________、參考文獻


F:回饋學習 

好的回饋可以提高一個人在未來的表現。


書中提到 

回饋一事分為正回饋與負回饋,如下:

正回饋:現狀不需要改變,不需要學習新技巧或採取其他行動。 

負回饋:資訊性回饋,是指現狀與目標的差異。並非不好、負面、懲罰的意思。 


人類行為大多是十分複雜,會同時出現正回饋與負回饋。負回饋-資訊性回饋必須是有用,才能被稱為資訊性回饋。回饋必須具備「內容明確、時機恰當、容易理解、不具威脅性」等條件,如果額外加上「能夠修正」,回饋的效果會更好。


給與他人回饋與接受他人回饋的心態是關鍵,因為回饋的風險聚焦在尊嚴上,害怕批評、負回饋,不清楚回饋的用意,因此,錯失成長的機會,給於他人回饋者也會因為使用方式不適合,也可能產生誤解。 


※有興趣的人可以向圖書館借書來看※


以下是書中目錄


目錄

獻詞

致謝

引言

A是類比思維(Analogy)──找出潛在的共同原理

B是歸屬感(Belonging)──停止焦慮,融入群體

C是對比案例(Contrasting Cases)──分辨關鍵資訊

D是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晉身成為專家

E是精緻化策略(Elaboration)──賦予記憶意義

F是回饋學習(Feedback)──不斷自我修正

G是生成效應(Generation)──建立長久記憶

H是動手學習(Hands On)──喚醒身體智能

I是想像遊戲(Imaginative Play)──培養兒童的認知控制力

J是及時說明(Just-in-Time Telling)──提高課程和教材的效果

K是知識(Knowledge)──在效率與創新之間取得平衡

L是聆聽分享(Listening and Sharing)──群體學習勝於單獨學習

M是製作學習(Making)──培養興趣與實務知識

N是社會規範(Norms)──設定遊戲規則

O是觀察學習(Observation)──從模仿中成長

P是參與學習(Participation)──在參與過程中成長

Q是問題導向(Question Driven)──給探索一個理由

R是酬賞制度(Reward)──獎勵正確行為

S是自我解釋(Self-Explanation)──解讀資訊的能力

T是教學相長(Teaching)──在幫助別人學習的過程中學習

U是糾正觀念(Undoing)──改正錯誤觀念推論

V是視覺化策略(Visualization)──發現資訊的結構

W是範例學習(Worked Examples)──從例子中習得程序技巧

X是激發狀態(eXcitement)──提高專注力

Y是自我效能(Yes I Can)──提高內在的自我效能

Z是充足睡眠(ZZZs)──睡眠能夠鞏固記憶

圖片來源

附錄 針對各類問題的學習策略列表


中文書名:學習的26種方法:啟發孩子更好懂的史丹佛基礎教育指南

英文書名:The ABCs of How We Learn 26 Scientifically Approached, How They Work, amd When to Use Them

出版社:大寫出版社 

ISBN13:9789865695941

ISBN10:986569594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isenChien的沙龍
1會員
15內容數
EisenChi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1/04
269/269 OUTPUT 最高學以致用法:讓學習發揮最大成果的輸出大全 269/269  INPUT最高學習法:激發最大學習效率的輸入大全  作者:樺澤紫苑 Shion Kabasawa #日本 #精神科 #醫師 #春天出版社 #output #input #學習 #輸出 #輸入 #樺
Thumbnail
2025/11/04
269/269 OUTPUT 最高學以致用法:讓學習發揮最大成果的輸出大全 269/269  INPUT最高學習法:激發最大學習效率的輸入大全  作者:樺澤紫苑 Shion Kabasawa #日本 #精神科 #醫師 #春天出版社 #output #input #學習 #輸出 #輸入 #樺
Thumbnail
2025/11/04
269/269  INPUT最高學習法:激發最大學習效率的輸入大全 作者:樺澤紫苑 #日本 #精神科 #醫師 #春天出版社 #input #學習 #輸入 #樺澤紫苑  1記錄 2025_1005_1417 為什麼選這本書? 我看看日本在學習這件事情上的想法、做法是什麼,還會看看韓國
Thumbnail
2025/11/04
269/269  INPUT最高學習法:激發最大學習效率的輸入大全 作者:樺澤紫苑 #日本 #精神科 #醫師 #春天出版社 #input #學習 #輸入 #樺澤紫苑  1記錄 2025_1005_1417 為什麼選這本書? 我看看日本在學習這件事情上的想法、做法是什麼,還會看看韓國
Thumbnail
2025/11/04
269/269 OUTPUT 最高學以致用法:讓學習發揮最大成果的輸出大全 作者:樺澤紫苑 #日本 #精神科 #醫師 #春天出版社 #output #學習 #輸出 #樺澤紫苑  讀後的記錄與心得: 1記錄 2025_0929_2137 為什麼選這本書? 我看看日本在學習這件事
Thumbnail
2025/11/04
269/269 OUTPUT 最高學以致用法:讓學習發揮最大成果的輸出大全 作者:樺澤紫苑 #日本 #精神科 #醫師 #春天出版社 #output #學習 #輸出 #樺澤紫苑  讀後的記錄與心得: 1記錄 2025_0929_2137 為什麼選這本書? 我看看日本在學習這件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臺灣獨立調香師品牌 Sunkronizo,Friday : Sexy Vibe 淡香精,揉合威士忌、菸草、皮革、蜂蜜與花香的多層次魅力,讓知性自信與內斂的從容態度,從視覺、嗅覺都充分表現。
Thumbnail
臺灣獨立調香師品牌 Sunkronizo,Friday : Sexy Vibe 淡香精,揉合威士忌、菸草、皮革、蜂蜜與花香的多層次魅力,讓知性自信與內斂的從容態度,從視覺、嗅覺都充分表現。
Thumbnail
使台劇得以突破過往印象中偶像劇、鄉土劇等範疇,產製更多類型,甚至紅到國外、帶動台灣觀光的最重要原因,便是「隨選串流平台」服務在近十年的蓬勃發展,台灣人愛看串流的程度或許比你我想像中都高,高到連美國電影協會(MPA),都委託Frontier Economics進行研究
Thumbnail
使台劇得以突破過往印象中偶像劇、鄉土劇等範疇,產製更多類型,甚至紅到國外、帶動台灣觀光的最重要原因,便是「隨選串流平台」服務在近十年的蓬勃發展,台灣人愛看串流的程度或許比你我想像中都高,高到連美國電影協會(MPA),都委託Frontier Economics進行研究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沒完沒了/老師去哪裡」Podcast EP2探討孩子人際關係與霸凌議題,從家長與老師雙重角度出發,分享真實案例,並提供七項實用建議幫助孩子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內容包含班級核心人物與邊緣學生的觀察、家長常見盲點、人際衝突與霸凌的區分、以及老師的教學困境。
Thumbnail
「沒完沒了/老師去哪裡」Podcast EP2探討孩子人際關係與霸凌議題,從家長與老師雙重角度出發,分享真實案例,並提供七項實用建議幫助孩子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內容包含班級核心人物與邊緣學生的觀察、家長常見盲點、人際衝突與霸凌的區分、以及老師的教學困境。
Thumbnail
今年找了自己一個大麻煩,「閱讀課期中考」要求二年級的小朋友們,每個人上台講三分鐘的故事。 對我而言,這個活動要求的重點不在於要他們講故事,重點在於:每個小孩都要寫一張鼓勵小紙條給說故事的同學。所以,每個小孩除了自己以外,會寫給全班每個同學一張鼓勵小紙條,紙條由我提供,我也提供書寫格式範本,和書
Thumbnail
今年找了自己一個大麻煩,「閱讀課期中考」要求二年級的小朋友們,每個人上台講三分鐘的故事。 對我而言,這個活動要求的重點不在於要他們講故事,重點在於:每個小孩都要寫一張鼓勵小紙條給說故事的同學。所以,每個小孩除了自己以外,會寫給全班每個同學一張鼓勵小紙條,紙條由我提供,我也提供書寫格式範本,和書
Thumbnail
這篇鬼故事講述了一名苛刻的張老師,他經常讓學生重寫作業,特別是針對勤奮的學生林小雨。小雨發現一個神秘的作業本,裡面記載著失蹤學生的名字和她自己正在重寫的作業內容。隨著作業變得越來越詭異...這個故事揭示了教育中的壓力與無法逃脫的命運,增添了恐怖與懸疑的氛圍。
Thumbnail
這篇鬼故事講述了一名苛刻的張老師,他經常讓學生重寫作業,特別是針對勤奮的學生林小雨。小雨發現一個神秘的作業本,裡面記載著失蹤學生的名字和她自己正在重寫的作業內容。隨著作業變得越來越詭異...這個故事揭示了教育中的壓力與無法逃脫的命運,增添了恐怖與懸疑的氛圍。
Thumbnail
圖一:這學期開學前,孩子傳訊息給我 圖二:孩子問我為什麼同學被叫去學務處訓話
Thumbnail
圖一:這學期開學前,孩子傳訊息給我 圖二:孩子問我為什麼同學被叫去學務處訓話
Thumbnail
最近是畢業季,想起我以前國中的時候,有看過一部動漫 暗殺教室,覺得超級感動的,也在這部動漫中學到許多,算是一部滿有教育意義的動漫 下面的內容適合看過這部動漫的人來看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fjSKwZj67Q 殺老師一直以來,都一直守護著學生,
Thumbnail
最近是畢業季,想起我以前國中的時候,有看過一部動漫 暗殺教室,覺得超級感動的,也在這部動漫中學到許多,算是一部滿有教育意義的動漫 下面的內容適合看過這部動漫的人來看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fjSKwZj67Q 殺老師一直以來,都一直守護著學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