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分,是成就還是失敗?》從95分的責罵,談「成長型思維」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95分,是成就還是失敗?》從95分的責罵,談「成長型思維」

「你怎麼『只有』考95分?剩下那5分是怎麼回事?是不是又粗心了?再細心一點,不就能100分了嗎!」

有一個孩子,考了95分。

他滿心以為父母會開心,因為這次他真的比上次努力多了。

結果媽媽看了考卷,眉頭一皺,說:「為什麼這題會錯?你再細心一點就100分了啊!」

那一刻,孩子的喜悅像被關掉的電燈一樣熄滅。

他開始懷疑,自己的努力是不是永遠不夠。

而這一幕,其實在無數家庭中,時不時地上演。

你以為上面的情況很誇張、不可能發生嗎?

然而,這卻是我以前在安親班工作時,曾經歷過的真實情況。

當一個孩子,手裡捏著一張得了95分的考卷,臉上看不見一絲喜悅,只有對即將到來風暴的恐懼。

而父母,眉頭緊鎖,語氣裡滿是失望與苛責。

滿分100分的考卷,考了95分,在許多父母眼中,竟成了「只有」、「不夠好」的代名詞!

我們習慣性地聚焦在那「失去的5分」,卻徹底忽略了孩子已經「得到95分」的巨大成就。

這種「減法思維」,像一把無形的剪刀,一刀一刀剪掉孩子的自信與成就感。

它傳遞的訊息殘酷而冰冷:「你只有達到完美,才值得被肯定。」

於是,學習不再是探索新知的樂趣,而是一場不能犯錯的戰爭。

● 如果用同樣的標準要求自己呢?

在要求孩子追求完美分數的同時,身為父母的我們,不妨也問問自己。

我們脫離校園,進入了職場,人生的考卷變成了「收入」、「職位」與「成就」。

那麼,如果拿全球首富的財富當作100分,我們的收入,能得幾分呢?

我們的孩子,是否也曾因此責怪我們:「爸爸媽媽,你們怎麼不多賺一點錢?」

我想,多數孩子不會。

當我們被這樣質疑時,內心可能會湧上一股委屈:「你以為我不想嗎?我也很努力了,但增加能力、提升收入,哪有那麼簡單?」

See?就是這句話。

我們深刻體會自我提升的艱難,卻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考100分是天經地義。

這種不自覺的「雙重標準」,恰恰反映了我們在要求他人時的嚴苛,與面對自身困境時的無奈。

我們忘了,孩子在學習路上遇到的困難,和我們在人生中打拼的挑戰,本質上並無不同。


責罵,或許能換來孩子下一次更小心的「暫時有效」,但長期來看,我們付出的代價是高昂的。

孩子的學習熱情被澆熄、對知識的好奇心不再,以及最重要的,他們對自己的信任被抹滅。

當一個孩子因為害怕犯錯而討厭數學,因為被罵而放棄英文,那是多麼令人心碎的損失。

●  焦慮,是愛的另一種偽裝

我知道,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

那些脫口而出的責備,背後包裹的其實是深切的愛與焦慮。

我們擔心孩子不夠優秀,未來會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上吃虧;

我們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後,所以將這份不安,投射成了對分數的執著。

「罵」,很多時候是我們不懂得如何處理自身焦慮時,最直接、也最無效的反應。

但我們需要停下來想一想:不斷地鞭策與責罵,真的能幫助他們增加面對未來的能力嗎?

還是,這只是在消磨他們的能量,讓他們在還沒踏上戰場前,就已遍體鱗傷?

●   從「恐懼的壓力」到「願景的拉力」

那麼,該怎麼辦?

答案不在於「如何罵得更有效」,而在於一場根本的「認知革命」:停止從外部施加壓力,轉而從內部點燃動力。

想像一下,如果今天有個機會告訴你:「只要你學會某項技能,你的收入就能翻倍。」你會不會充滿動力去學?

這份對美好未來的「渴望」,就是最強大的驅動引擎,孩子也是一樣的。

與其逼他為了「不被罵」而學習,不如陪他找到「為什麼而學」的理由。

這,就是「成長型思維」與「內在動機」的力量。

● 培養「成長型思維」:把95分變成學習的契機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家卡羅·杜維克(Carol Dweck)的研究指出,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能力可以透過努力和策略來提升。

當孩子考了95分,我們可以這樣說:

「哇!95分,這代表你大部分的內容都掌握了,真為你的努力感到驕傲!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5分錯在哪裡,把它當成一個尋寶遊戲,看看能從中學到什麼新策略,下次就能更厲害了!」

這段話傳遞了幾個關鍵訊息:肯定努力、將錯誤視為回饋、相信進步的可能。

我們讚美的不再是「聰明」這個天賦,而是「努力」這個可以被掌控的過程。

●點燃「內在動機」:幫孩子找到學習的願景

如果你的孩子夢想成為一名遊戲設計師,那麼,枯燥的數學公式就變成了打造虛擬世界的基石;

英文單字不再是考試的累贅,而是讓他能看懂國外最新開發教學的鑰匙。

父母的角色,不是手持鞭子的監工,而是孩子夢想路上的「引路人」與「支持者」。

我們可以問他:「你對宇宙這麼著迷,你想不想知道太空船是怎麼飛出地球的?這背後的秘密就藏在物理課本裡喔!」

當學習與孩子內心的渴望連結時,動力便會源源不絕地從心底湧出。

這份由「願景」產生的拉力,遠比任何責罵的推力都更強大、更持久。

親愛的父母與教育者們,下一次,當孩子拿著那張「不完美」的考卷站在你面前時,

請先深呼吸,收起那句即將脫口而出的「怎麼只有」,

換成一個溫暖的擁抱和一句發自內心的肯定:「我看見了你的努力,這比分數更重要。」

讓我們從追求冰冷的100分,轉向培養孩子一顆溫暖而堅韌的心。

因為最終能陪伴他們走過人生風雨的,不是一張張完美的成績單,

而是那份相信自己「還能更好」的勇氣,以及知道無論如何都有人愛著他的底氣。

這,才是教育最美好的樣貌。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suting Lin的沙龍
41會員
810內容數
Tsuting L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1/06
每天一句,用30天重新設定你的「吸引力頻率」!我們將大腦科學與心靈覺醒完美結合,讓你在日常中「有感」體驗信念的力量。擺脫焦慮、校準能量、活出你值得的豐盛人生。不販賣靈藥,只提供工具。 從今天起,一起對齊愛,創造奇蹟的自己。
Thumbnail
2025/11/06
每天一句,用30天重新設定你的「吸引力頻率」!我們將大腦科學與心靈覺醒完美結合,讓你在日常中「有感」體驗信念的力量。擺脫焦慮、校準能量、活出你值得的豐盛人生。不販賣靈藥,只提供工具。 從今天起,一起對齊愛,創造奇蹟的自己。
Thumbnail
2025/11/05
在 29 歲那年,科技公司行銷企劃沈苡甄,決定放下所有「穩定」,用一張高中文憑遠赴巴黎追夢。這不只是一趟留學生活,更是關於人生選擇題的自我叩問。這個故事,獻給所有在 30 歲邊緣迷茫的你。人生每一步都算數,每一次「中途下車」都充滿價值。你,準備好踏上自己的路了嗎?
Thumbnail
2025/11/05
在 29 歲那年,科技公司行銷企劃沈苡甄,決定放下所有「穩定」,用一張高中文憑遠赴巴黎追夢。這不只是一趟留學生活,更是關於人生選擇題的自我叩問。這個故事,獻給所有在 30 歲邊緣迷茫的你。人生每一步都算數,每一次「中途下車」都充滿價值。你,準備好踏上自己的路了嗎?
Thumbnail
2025/11/05
許多老闆還在相信「未滿五人不用保勞保」?這個觀念已是企業的法律未爆彈!本篇深度解析勞保、就保、職災、勞退的「四大強制」義務。從就保10倍罰鍰、職災全額追償,到勞退6%提繳,一篇文讓雇主徹底合規,讓勞工充分保障權益。了解法規,是勞資和諧、企業永續的第一步。
Thumbnail
2025/11/05
許多老闆還在相信「未滿五人不用保勞保」?這個觀念已是企業的法律未爆彈!本篇深度解析勞保、就保、職災、勞退的「四大強制」義務。從就保10倍罰鍰、職災全額追償,到勞退6%提繳,一篇文讓雇主徹底合規,讓勞工充分保障權益。了解法規,是勞資和諧、企業永續的第一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臺灣獨立調香師品牌 Sunkronizo,Friday : Sexy Vibe 淡香精,揉合威士忌、菸草、皮革、蜂蜜與花香的多層次魅力,讓知性自信與內斂的從容態度,從視覺、嗅覺都充分表現。
Thumbnail
臺灣獨立調香師品牌 Sunkronizo,Friday : Sexy Vibe 淡香精,揉合威士忌、菸草、皮革、蜂蜜與花香的多層次魅力,讓知性自信與內斂的從容態度,從視覺、嗅覺都充分表現。
Thumbnail
使台劇得以突破過往印象中偶像劇、鄉土劇等範疇,產製更多類型,甚至紅到國外、帶動台灣觀光的最重要原因,便是「隨選串流平台」服務在近十年的蓬勃發展,台灣人愛看串流的程度或許比你我想像中都高,高到連美國電影協會(MPA),都委託Frontier Economics進行研究
Thumbnail
使台劇得以突破過往印象中偶像劇、鄉土劇等範疇,產製更多類型,甚至紅到國外、帶動台灣觀光的最重要原因,便是「隨選串流平台」服務在近十年的蓬勃發展,台灣人愛看串流的程度或許比你我想像中都高,高到連美國電影協會(MPA),都委託Frontier Economics進行研究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總是為感情的漸行漸遠感到困惑嗎?這篇文章將帶你從心理學的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角度,找出維繫長久健康關係的兩大關鍵方法:用「我們」取代「你」,將問題視為共同挑戰;以及將爭吵視為「溝通機會」,關注下一次的進步。學會這兩招,讓你的愛情越談越好!
Thumbnail
總是為感情的漸行漸遠感到困惑嗎?這篇文章將帶你從心理學的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角度,找出維繫長久健康關係的兩大關鍵方法:用「我們」取代「你」,將問題視為共同挑戰;以及將爭吵視為「溝通機會」,關注下一次的進步。學會這兩招,讓你的愛情越談越好!
Thumbnail
本文探討如何讓孩子在學習中獲得快樂,並強調鼓勵方式對學生學習態度、塑造成長型思維的重要性。作者認為,比起強調天賦,應鼓勵孩子的努力、勇氣與選擇,讓他們學會擁抱挑戰、從挫折中學習。同時,家長也應以學習的心態陪伴孩子成長,一同體會學習的樂趣。
Thumbnail
本文探討如何讓孩子在學習中獲得快樂,並強調鼓勵方式對學生學習態度、塑造成長型思維的重要性。作者認為,比起強調天賦,應鼓勵孩子的努力、勇氣與選擇,讓他們學會擁抱挑戰、從挫折中學習。同時,家長也應以學習的心態陪伴孩子成長,一同體會學習的樂趣。
Thumbnail
GRAY VEE從小就在白俄羅斯長大,他爸看著移民美國返鄉看妹妹的叔公,深受叔公影響,知道美國是一個自由,很有發展機會的國家,所以全家就移民至美國。 哪知當時美國正當經濟不景氣,原以為爸爸的工作可以順風順水,沒想到做了幾個月就失業了。 直到叔公伸出援手,讓他爸到他經營的酒行當搬運工,他爸
Thumbnail
GRAY VEE從小就在白俄羅斯長大,他爸看著移民美國返鄉看妹妹的叔公,深受叔公影響,知道美國是一個自由,很有發展機會的國家,所以全家就移民至美國。 哪知當時美國正當經濟不景氣,原以為爸爸的工作可以順風順水,沒想到做了幾個月就失業了。 直到叔公伸出援手,讓他爸到他經營的酒行當搬運工,他爸
Thumbnail
在YT擁有超過600萬人訂閱Ali Abdaal,一開始時,他原本只是想賺取額外每月3,500美元的收入,以實現兼職醫生的生活方式,沒想到卻誤打誤撞成為百萬富翁。 以下則是他的成功過程: ■初始的目標與心態 一開始初始目標是很實際的,只想額外每月賺取3,500美元以補貼薪水。且他從未設定要
Thumbnail
在YT擁有超過600萬人訂閱Ali Abdaal,一開始時,他原本只是想賺取額外每月3,500美元的收入,以實現兼職醫生的生活方式,沒想到卻誤打誤撞成為百萬富翁。 以下則是他的成功過程: ■初始的目標與心態 一開始初始目標是很實際的,只想額外每月賺取3,500美元以補貼薪水。且他從未設定要
Thumbnail
過去的我其實對於「學語言」非常沒有自信。學習語言只要能溝通、表達就好了嗎?學習不同的語言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嗎?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我決定親自下海,學一門從來沒學過的語言。
Thumbnail
過去的我其實對於「學語言」非常沒有自信。學習語言只要能溝通、表達就好了嗎?學習不同的語言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嗎?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我決定親自下海,學一門從來沒學過的語言。
Thumbnail
我們人,有2種思維, 一個是固定型思維,另一個則是成長型思維。 而你, 屬於哪一種呢?
Thumbnail
我們人,有2種思維, 一個是固定型思維,另一個則是成長型思維。 而你, 屬於哪一種呢?
Thumbnail
成長型思維是一個能更好適應變化,克服困難的心態,當一名田徑運動員,在跳高比賽中一再未能超越自己的最佳記錄,固定思維的運動員會認為「我已經達到了我的極限」,成長型思維就是認為「每次練習都是突破自己的機會」,不怕失敗,相信困難能夠帶領我們成長,才能在挫折中持續學習進步。
Thumbnail
成長型思維是一個能更好適應變化,克服困難的心態,當一名田徑運動員,在跳高比賽中一再未能超越自己的最佳記錄,固定思維的運動員會認為「我已經達到了我的極限」,成長型思維就是認為「每次練習都是突破自己的機會」,不怕失敗,相信困難能夠帶領我們成長,才能在挫折中持續學習進步。
Thumbnail
曾彥偵老師是一位熱情的專業教育者,他對教學數學有自己的一套獨特心法。他認為,提升數學能力需要掌握四個方面,分別是:建立數學基礎、培養數學思維、擴展數學視野、培養數學興趣。   首先,曾彥偵老師強調,建立數學基礎是解題的前提和基礎。他建議學生從最簡單的開始學習,並逐步深入和拓展。他要求學生仔細
Thumbnail
曾彥偵老師是一位熱情的專業教育者,他對教學數學有自己的一套獨特心法。他認為,提升數學能力需要掌握四個方面,分別是:建立數學基礎、培養數學思維、擴展數學視野、培養數學興趣。   首先,曾彥偵老師強調,建立數學基礎是解題的前提和基礎。他建議學生從最簡單的開始學習,並逐步深入和拓展。他要求學生仔細
Thumbnail
《幫孩子找到自信的成長型數學思維》史丹佛大學數學教育系教授、PISA顧問寫給家長與老師的最佳伴學/教學指南
Thumbnail
《幫孩子找到自信的成長型數學思維》史丹佛大學數學教育系教授、PISA顧問寫給家長與老師的最佳伴學/教學指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