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小朋友數理超強、有些反應飛快、有些跳舞學節奏:當他們坐進模擬機駕駛艙,這些看似無關的才能,竟成了飛行時最自然的本能!從打電動到推油門、從舞步節奏到轉向控制,跨領域學習的連結超乎想像。為什麼「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次興趣與嘗試,都是為下一次起飛做準備,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
今與昔:從「要幹嘛」到「去體驗」
在許多傳統的亞洲家庭裡,父母總愛問一句:「學那個要幹嘛?」
這句話背後其實藏著關心與實際的考量:希望孩子的努力「有用」、能「變成成績」或「未來的工作」。但往往忽略了,「學習」本身的價值,並不只在於結果,而在於過程中累積的思考力、協調力與創造力。那些看似無用的興趣,可能有一天,會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開啟孩子看世界的另一扇窗。
當我們看著現在的小朋友,會驚訝於他們的學習速度與多才多藝的程度。有人從小學鋼琴、有人跳舞、有人打電動、有人拼樂高、有人沉迷鐵道世界。大人常常笑著說:「這些興趣能做什麼?」但當他們坐進模擬機駕駛艙時,很明顯:一切都不是白學的。
在飛行教育的現場,最有趣的地方莫過於看到不同背景的孩子,展現出各自獨特的「理解力與實踐力」。
身懷絕技的孩子們
數理好的孩子,對儀表的邏輯特別敏銳,油門、姿態、航向三者之間的關係一點就通; 愛打電動的孩子反應快、手眼協調強,一聽「crosswind landing」馬上就能感受到風向的變化; 跳舞的小朋友也很厲害,他們的身體記憶幫助他們理解動作和方向,媽媽理所當然地說:「跳舞的時候前後左右都要分清楚啊!」 甚至有些小鐵道迷,早已在模擬火車駕駛中熟悉了操作,當他們坐上模擬飛機,從啟動引擎到推進油門,都會有「似曾相識」的熟練。這正是「跨領域學習」的魅力。學習並不是線性的!

累積、理解與實踐
能力自然會匯聚成一種流暢的「直覺」。那並非天賦,而是生活中點滴累積的結果。
看似無關的經驗,其實在孩子的腦中默默地串聯成巨大的網絡。練習節奏、解數學題、遊戲反應、觀察交通號誌都在強化他們對世界的理解能力。
我們常說飛行是一種專業,也可以是一面鏡子。孩子如何觀察、如何反應、如何與世界互動,全部都會在駕駛艙裡被真實地反映出來。 最動人的不只是他們的操作技巧,而是對學習與探索的熱情。
我們不一定要為孩子規劃每一步,因為有時候,學習的價值在於「走錯路」或「繞遠路」的過程。 那些看似無關的興趣,終有一天會在某個時刻彼此連結。
致身為大人的我們
對大人而言,也一樣。我們曾經學過的東西、走過的路、愛過的事物,也許都曾看似偏離目標,但在未來某個階段,它們會回過頭來成為意想不到的養分。 就像飛行一樣,每一段航程、每一次轉向,都在形塑我們的方向感與信心。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對孩子而言,每一次嘗試都是起飛的助跑; 對大人而言,每一段經驗都是航線的一部分。 學習飛行,不只是學會操縱飛機,更是學會如何在人生的天空中找到自己的高度。
我的社群
Facebook 陳穩—人生系作家
航空教育、最新消息、好文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ChenWenLife/
Instagram chenwenlife.alive
航空知識、模擬飛行、圖文分享 https://www.instagram.com/chenwenlife.alive
Threads 陳穩
工作日長、模擬飛行、圖文分享 https://www.threads.com/@chenwenlife.alive
Dcard 陳穩
生活、圖文、考情、航空業 https://www.dcard.tw/@chenwenlife
Youtube 陳穩
航空、旅遊、模擬飛行 https://www.youtube.com/@ChenWen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