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bito 黑白轉轉棋》:在變化的棋盤上,看見連線致勝的未來〉2025-11-09
對我來說,雙人的棋類遊戲通常會給人一種玩起來壓力較大的感覺。一方面是這類遊戲通常運氣成分較低(或完全沒有),兩人如果實力有落差,就會一面倒地每次出現相同結果;另一方面,「一次下一子、下完就不能改變」的這種形式,也會讓人覺得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不敢輕舉妄動。
前陣子體驗到的桌遊《Orbito》(黑白轉轉棋),雖然它在類型上仍屬於這種抽象且無運氣的雙人棋類,但玩起來的感覺卻很不一樣。棋盤的動態感,會讓玩家產生一種「局勢隨時在變化」的幻覺,稍稍降低了那種雙人對弈的緊繃氣氛。

移一顆、放一顆、按一下、轉一格
《Orbito》是一款以「四子棋」為核心規則的遊戲,就像四子棋、圈圈叉叉這樣的遊戲,在《Orbito》裡面,同樣是在有限的格子中,四個棋子連成一線的玩家獲得勝利。但與其他同類遊戲不同的是,在《Orbito》裡,放到棋盤上的棋子不會固定在原地,而是每個回合都會移動位置。
在這款遊戲中,每個回合,玩家會依序進行三個行動:第一個是可選行動,你可以將盤面上的對手棋子朝上下左右的空格移動一格;然後,玩家必須放一顆自己棋子到盤面上;最後,按下中間的「旋轉按鈕」,讓整個棋盤上的所有棋子逆時針轉動一格。轉動後連線成功的玩家才算獲得勝利。
雖然這個轉動的結果完全不具有隨機性,但它還是大大衝擊了我們對於「放下去的棋子就在那裡」的下棋感受。除非你已經是經驗豐富的高手,不然對於棋子接下來會移動到哪,大部分的人都無法直觀地看見。
也就是說,玩家如果想要策略地遊玩這款遊戲,除了要去推算自己和對方在未來幾步要下在什麼位置之外,還要去思考自己過去下的棋子可能被移到何處,以及場上的所有棋子在接下來的幾個回合中,將會如何轉動。

掌握變化的規律,看見對方沒看見的未來
由於盤面每個回合都會改變,且每次輪到自己前會經過兩次旋轉(自己與對方),所以很多時候,在標準的四子棋中需要防守的狀況,在《Orbito》中其實沒有那麼危險;相反地,一些看起來互不相干的棋子,在幾個回合之內就會變得近乎連線。
在其中一次遊戲裡面,我的對手嘗試直接在外圈做連線。雖然這個策略看起來很簡單,他的棋子也會因為附近有棋所以很難被移走,但其實這種做法要連線相當不容易。
乍看之下,只要四個子按順序放在一起,他們很快就會在邊上連成一線;但實際上,會連成一線的時機非常難得,如果錯過了,就要再等四個回合才有機會。
所以對手玩家只要在那個關鍵的回合用自己的顏色擋住,想靠外圍取勝者的勝機就會被延遲,錯失進攻機會。相反地,如果把盡可能多的棋子部屬在中間,則會有更多對方意想不到的連線機會,可以出奇制勝,甚至讓對手無路可守。
比起對抗,更像一場移除障礙的推理解謎
在遊玩的過程中,我會先從當前的局面出發,找出能夠得到「三顆連線」的最少步數;接著,盡量在場面不改變的情況下,把第四顆放進去。一但完成了「未來會連線」的四顆之後,只要確保每次被移走都能重新進駐該位置,就有機會得到勝利。
相較於一般雙人棋類那種「對抗」的感覺,《Orbito》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場解謎推理遊戲,你的對手會阻止你完成你的計劃,但只要你想得夠清楚,就能突破阻礙,找出答案。
雖然這款遊戲棋盤較小、規則較單純,應該是已經能夠從數學上進行破解。但對於大部分的玩家而言,它的變化性已經足夠讓我們絞盡腦汁了。
另一方面,相較於它蘊含的策略性,本作簡單的規則、小巧的棋盤和所有棋子一起動態旋轉的趣味感,都讓它感覺更親民。是國小低年級小孩或對「學新遊戲」感到壓力或牴觸的長輩都能輕鬆上手的好遊戲。就像遊戲的品牌名稱「FlexiQ」,如果你希望買一款易學難精,能讓人練習靈活思考的抽象棋類,《Orbito》會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好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