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慧正深刻地改變我們的學習、工作與生活。然而,許多學生卻仍站在這場變革的邊緣——他們既不了解人工智慧的運作原理,也不清楚如何負責任地運用它,更難以想像自己能參與塑造未來。
但試想,如果不同年齡層的學生都能從旁觀者轉變為領航者呢? 如果他們不僅懂得使用人工智慧,還能共同決定它如何改變世界,又會開啟怎樣的未來?
Hour of AI

一個時小時,一個世界。數百萬個未來有待塑造。
Hour of AI (一小時學 AI)是由 Code.org 廣邀全球教育社群響應,透過免費教材與工具,讓學生、教師及社區在 60 分鐘內或延伸課程中學習 AI 素養,推動 AI 成為全民基礎能力,主要場域為教室與社區。
簡單來說,Hour of AI 是一個讓學生、老師、家長一起動手、動腦、動創造的 60 分鐘入門「人工智慧(AI)」體驗活動。
- 由 Code.org、CSforALL 等組織推動。

- 它其實是從知名的 Hour of Code(1 小時學程式)演變而來,初心是希望任何人都可以學習電腦科學。鑑於AI變得越來越關鍵、學生不只是「使用者」也要成為「創造者」,才有了Hour of AI (一小時學 AI)。

- 什麼時候開始:11/12 (三)活動上線,之後2026全年皆可舉辦,但在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 Week(電腦科學教育週,12/8–14)期間為重點時段。
為什麼這樣做很重要?

- 在我們生活中,AI 的影響越來越大:從語音助理、影像辨識、推薦系統、生成式AI等。學生若只是「使用」AI,而不了解其背後邏輯,就像駕駛卻不懂引擎或副駕駛系統。Hour of AI 要幫助學生由「被動使用者」轉為「有能力塑造AI、理解AI的人」。
- 老師也不必是AI專家。這個活動的資源設計是讓「沒AI背景也能帶課」的。
- 在教育公平的視角下:AI素養應該是人人都有機會,而不只是少數。這活動強調「所有社區、所有年齡、所有背景」都能參與。
活動大致會怎麼進行?
有機會把這活動變得好玩、深刻。以下是參考流程:
- 開場導入(5-10分鐘):跟學生聊聊「你每天用的哪一個AI?」、「AI是在做什麼?」這樣的問題。
- 主體活動(40-45分鐘):使用指定的「入門 AI 活動教材」。例如:
- 《在海洋中使用 AI 》(教學指引)。 透過模擬訓練清除海廢的 AI 機器人,瞭解 AI 和機器學習,可以怎樣用來解決全球問題。
- 在 Minecraft Education 裡做《Generation AI》課程,讓學生用AI發明創意物件。
- 學生可能會做《Music Lab:即興音樂創作》,可以將音樂和編碼結合在一起!學生將重新混合 Sabrina Carpenter、Lady Gaga 和 Shakira 等熱門藝人的曲目,學習編碼基礎知識,例如排序和函數,同時探索由人工智慧驅動的節拍創作。非常適合激發創造力和自信!
- 反思/討論(5-10分鐘):讓學生分享他們的創作、思考「如果我能改變AI,我會怎麼做?」或「AI有哪些潛在風險?」。
- 延伸/推動下一步:因為1小時只是開胃菜,你可設計接續活動(如:A I融入的學科課程、專題研究、AI倫理討論等)。
均一 x Hour of AI|均一教育平台給台灣師生的 AI 課程活動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也致力於推動 「AI 素養教育」,兩大 AI 教學模組(Ai square、active ai)獲選官方合作資源,已正式上架於課程目錄中囉,歡迎師長帶著孩子一同在實作中探索 AI !與全球一起推動 AI 素養。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認識:
- AI 素養的四個面向(AI素養框架)
- 均一的兩大 AI 學習活動喔!


什麼是AI 素養框架(AI Literacy Framework)
① 與 AI 互動(Engaging with AI)
重點說明:
學習者能理解 AI 是如何運作的,並分析其輸出與限制。例如:知道 ChatGPT 的回應是根據資料模式生成,而不是「真正理解」。
重要性:
這是 AI 素養的基礎。唯有清楚 AI 的運作方式與侷限,才能避免過度依賴或被誤導,保持批判性思考。
② 與 AI 共創(Creating with AI)
重點說明:
學習者能與 AI 協作創作,從設計提示(prompt design)到運用 AI 進行構思、寫作、繪圖或專案開發,同時思考倫理與責任。
重要性:
AI 已成為創作與工作的夥伴。懂得如何「提問與引導 AI」,不僅能提升生產力,更能釋放創意潛能,讓人機協作成為新時代的能力。
③ 管理 AI(Managing AI)
重點說明:
學習者能思考如何善用 AI 進行分工與協作,確保效率與人本價值兼顧。例如:在團隊中規劃哪些任務交給 AI、哪些保留給人判斷。
重要性:
AI 的普及讓「人機協作」成為常態。管理力代表能在效率與倫理之間取得平衡,讓 AI 成為助力而非威脅。
④ 設計 AI(Designing AI)
重點說明:
理解 AI 背後的原理與設計選擇,探索偏誤、公平與影響力議題。例如:為何影像辨識模型會對特定族群誤判?
重要性:
設計力讓學習者具備「創造未來」的能力,能參與 AI 技術的設計與監督,推動更公平、透明與可持續的 AI 生態。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均一推出的入門 AI 素養課程
AI Squre
AI Squre 是均一正在開發的是 AI 學習平台,透過互動式評估、個人化學習路徑和即時 AI 輔助,賦能你發展必要的 AI 能力。
目前已經上架了一個:半導體課程
與 AI Square 一同踏上半導體冒險旅程!將探索晶片如何從平凡的沙子,變成驅動現代運算的微小電晶體;也將揭開科技發展的奧秘,並透過摩爾定律一窺未來。
建議搭配這個最新的半導體製程影片!會更有感。

Active AI - 數據世界:AI 原來如此
裡面有對應四個核心素養的課程,每個大約只要 20~30分鐘,可以邊玩邊理解素養,上完還可以申請證書喔。
AI 是我們生活和學習的好幫手,但要怎麼用得又好又安全呢?在這裡,我們不學超難的電腦程式,你會變身「AI 小偵探」,也培養兩個重要的能力:獨立思考和當個網路好公民。準備好成為一個更聰明的 AI 使用者了嗎? 加入我們,一起探索充滿無限可能的 AI 世界吧!
一起響應這個活動吧!

AI 素養不只是「會用工具」,而是理解、協作、思辨與創造的能力。
讓每一位學習者——無論年齡、背景或資源——都有機會學會與 AI 對話、用 AI 解決問題,並以人本的價值塑造科技的方向。
讓我們一起行動,培養能理解 AI、運用 AI、也能改變世界的下一代。
一小時玩 AI (Hour of AI) 活動 - 台灣報名表
填寫 響應表單,一起舉辦「一小時玩 AI」活動吧!
感謝您熱情地將「一小時玩 AI」帶入您的校園或社區,與均一共同建構一個連結全球、資源共享的學習網絡,讓 AI 學習的種子在台灣遍地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