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要適應變化,可以利用慣性及內在動機,幫助我們克服困難,保持彈性。我們可以利用以下心智模型。
慣性 (Inertia)
📌定義:
一個系統或物體傾向於維持現狀的性質。慣性既可能帶來穩定性,也可能成為進步的障礙。
🔰例子:在公司習慣了冗長的開會模式,大家抱怨歸抱怨,但也難以改變會議的長度以及內容。
✅實際應用
設置「外部壓力」或「內部獎勵」,打破既有模式,促進適應和變革。
以開會冗長舉例:
- 外部壓力:
- 強制會前提交明確議程時間,若遲到需檢討報告。
- 高層要求提升效率。
- 內部獎勵:
- 表揚高效開會的團隊或個人。
- 開會準時結束有助於考績評量。
實驗思維
📌定義:從結果中學習的思考方式,並透過小規模試驗驗證假設。
🔰例子:想改善健康,不直接執行一個大計畫,而是先嘗試不同的飲食法或運動方式,看哪種效果最好且最容易堅持。
✅實際應用
(1)從小處著手
- 方法:想嘗試新事物或解決問題時,不要一開始就投入大量資源,而是先從最簡單的試驗開始。
- 例子:如果想學習一種新技能,例如寫程式,不要馬上購買昂貴的課程,先從免費線上教學開始,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感興趣。
(2)設定明確的假設
- 方法:在進行任何實驗之前,先明確地提出您想要驗證的假設。有助於知道要觀察什麼以及如何評估結果。
- 例子:想改善早起習慣,可以提出「如果我每天提早 15 分鐘睡覺,我就能更容易在早上 6 點起床」這樣的假設,然後進行為期一週的試驗。
(3)衡量結果並從中學習
- 方法:每次試驗結束後,觀察並記錄結果。重要客觀評估哪些有效、哪些無效。
- 例子:在嘗試不同的飲食法以改善健康後,可以記錄下每種飲食法對精神、情緒和體重的影響,從而找出最適合您的方案 。如果某個方法效果不佳,思考一下是哪裡出了問題,並調整下一次的試驗。
飛輪 (Flywheel)
📌定義:一個良性循環的機制,其中一個進步會推動另一個進步,形成自我強化的正向循環,使其越轉越快,動能越大。
🔰例子:學習與技能發展
- 起始點: 每天投入15-30分鐘學習一項新技能或深入一個感興趣的領域。
- 第一個推動: 知識或技能的增長會提升您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 第二個推動: 提升的自信心會讓您更有動力去實踐所學,例如完成一個小專案或參與相關討論。
- 第三個推動: 實際應用或產出成果會帶來正面的回饋(例如,被同事認可、解決了問題),進一步強化學習的樂趣和價值。
- 循環回饋: 這些正向回饋會促使您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更多、做得更好,形成一個不斷加速的學習飛輪。
✅實際應用
飛輪關鍵步驟:
- 找出核心價值與目標: 最想在哪個方面進步?學會一項新語言?改善體態?增加儲蓄?
- 定義起始點: 找到一個能立即看到微小成果的行動。這是推動飛輪的第一步。
- 連結推動環節: 思考這個微小進步會自然地帶來什麼樣的下一個正面結果?然後這個結果又會引導到什麼?依序串聯4-6個關鍵環節。
- 堅持與累積: 初期可能感受不到明顯效果,但每一次的努力都是在累積動能。重要的是堅持同一個方向,不輕易放棄,直到飛輪開始加速自行運轉。
- 優化與創新: 即使飛輪已開始轉動,要不斷審視每個環節是否可以更好,例如學習新技巧、調整策略,確保飛輪能持續高速運轉。
催化劑
📌定義: 能夠加速或觸發變革的因子,它本身可能只佔很小一部分,但能帶來巨大的影響。
🔰例子:一個團隊長期缺乏效率,直到引入一個新的系統,新系統就像催化劑一樣,迅速提升了團隊的協作效率。
✅實際應用
1️⃣一次真誠的道歉:承認錯誤並真誠地道歉,這個看似簡單的行為,可以修復長期以來的裂痕,重新建立信任。
2️⃣參與一個小專案:主動參與一個非核心的小專案,可能會讓你結識新的同事,展現你的能力,進而獲得更多重要的機會。
3️⃣從短暫運動開始:你可能覺得自己沒時間運動,但每天堅持只做5到10分鐘的簡單運動,這個小小的開始可能會讓你逐漸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
臨界質量 (量變產生質變)
📌定義:達到某個門檻點,使得某種變革能夠自我維持並迅速擴散,不需要外部額外的大力推動。
🔰例子:一個新的社交媒體平台,在用戶達到一定數量之前,成長緩慢,一旦用戶數突破臨界質量,就會因為「大家都用」而迅速普及。
✅實際應用
1️⃣寫作或創作:進行創作時,需要大量的資料收集。當這些素材和經驗累積到一個點時,靈感和思路會更順暢,創作過程會更加高效、自然。
2️⃣個人知識庫:當你持續學習並將知識整理、儲存在你的筆記系統或資料庫中,一開始只是零散的資訊。但累積的知識足夠,並建立它們之間的連結時,這些知識會開始「交互作用」,激發出新的洞察、創意或解決方案,讓思維更有創造力。
熵 (混亂程度)
📌定義:在物理學中指系統混亂或無序的程度。在管理和生活中,則指事物在沒有外部能量輸入下,會自然趨向混亂、衰敗或效率降低的狀態。
🔰例子:房間若不定期整理,隨著時間推移會變得越來越亂;或是一段關係如果沒有投入維護,會自然而然地疏遠。
✅實際應用
1️⃣學習與技能:學到的知識或技能長時間不使用,就會逐漸生疏。因為知識系統的混亂度增加,需要持續學習和練習才能保持其秩序和效用 。
2️⃣維繫人際關係:任何關係都需要經營和投入。如果缺乏溝通、關懷或共同活動,關係可能會逐漸疏遠。這是關係系統的熵增。透過主動付出時間,我們可以維繫和強化人際連結。
幸運表面積 (機會的數量)
📌定義:指你「創造」遇到好機會的可能性。它認為運氣不是隨機的,而是與你的行動(例如多嘗試、多與人交流、多學習)成正比。
🔰例子:一個工程師積極參加社群活動、撰寫技術文章、在開源專案中貢獻,這些行動增加了他被獵頭發現、獲得新工作機會或被邀請演講的可能性。
✅實際應用
1️⃣勇於分享與貢獻: 樂於分享你的知識、經驗或資源,甚至幫助他人。這種利他的行為不僅能提升你在社群中的影響力,也可能吸引更多人與你互動,進而為你帶來新的合作或機會。
2️⃣培養洞察力與辨識能力: 隨著你嘗試更多、學習更多,你會逐漸培養出辨識哪些是「好機會」的能力。這不僅是增加機會的數量,更是提高你抓住「高價值機會」的能力。
零和或非黑即白局面 (只有贏或輸)
📌定義: 零和局面指一方的獲益必然是另一方的損失,總和為零;非黑即白則指只有兩種極端選項,沒有中間地帶。
🔰例子:公司爭奪一個獨家大客戶,若一方成功,另一方必定失敗,這就是零和局面。或者在討論某個政策時,只允許支持或反對兩種立場,忽略了其他可能性。
✅實際應用
❌原始零和局面:家庭預算用於個人興趣
夫妻雙方只有一筆有限的閒錢(例如 $1000)用於個人興趣。如果一方將 $800 用於自己的昂貴嗜好,另一方就只剩下 $200。
⭕轉變為雙贏:
共同規劃與輪流: 雙方可以坐下來溝通彼此的興趣和優先級。例如,今年由一方使用大部分預算去實現一個較大的願望,而另一方使用較少,然後明年角色對調。或者,他們可以將預算分配到一些共同的興趣上,例如一起學習烹飪或旅行,這樣雙方都能從中受益。
強迫功能 (Forced Function)
📌定義:一種設計或流程,透過物理或邏輯上的限制,強制人們以特定方式行動,以確保正確的步驟避免錯誤。
🔰例子:Gmail 寄送郵件前會檢查信件內容是否有提到「附件」但卻沒有實際附加檔案,並彈出提醒,強迫你確認是否需要添加附件。
✅實際應用
將環保袋放在顯眼處:將購物環保袋掛在門把上、放在車內或包包的固定位置,每次出門購物時自然而然地帶上,減少使用塑膠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