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讀書 EP2-10|誘因、數據與懷疑的藝術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  「誘因之所以強大,不只是因為它會影響其他人的決定,也是因為它讓我們渾然不覺自己受到多少影響。」

——《一如既往》Morgan Housel

raw-image


🌟導讀:


作者 Steven D. Levitt 是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系終身教授,擅長將艱澀的經濟學理論轉化為貼近日常的趣味現象,透過數據分析揭示人類行為背後的誘因。他與前《紐約時報雜誌》記者與編輯 Stephen J. Dubner 合作,推出一系列《Freakonomics》(直譯為「怪胎經濟學」),試圖用非典型的視角探索世界的運作方式。

Levitt相信事發總有個原因,幹話總要人來聽,世間萬物皆有其因果,而「誘因」正是影響人類決策的關鍵。為了研究誘因如何改變人類行為,他曾與幫派接觸、走訪芝加哥街頭、甚至進入妓院進行田野調查。他認為,經濟學不能僅仰賴理論推演,而必須透過數據驗證,更需要不同理論甚至對立觀點探討,並實際走訪才能對現實世界有更深入完整的了解,否則只會流於空談,淪為象牙塔中的「黑板經濟學」。


🌟心得:


●|三種閱讀樂趣|✏️


猜謎——自己推測答案並尋找依據。

  • 皮條客與房地產經紀人,誰能創造更高的價值?
  • 19 世紀中,為何街頭接生的婦女存活率竟高於醫院產婦?
  • 流鶯為什麼像百貨公司的聖誕老人?

解謎——跟隨作者的調查過程,驗證答案是否合理。

  • 皮條客能篩選高價值客戶,提供「保護」,使交易更具安全性,因此能收取高額費用。
  • 醫院因熱衷於屍體解剖,醫生經常直接從解剖室進入產房,未徹底清潔雙手,導致產褥熱大流行。

應用——思考類似的情境是否適用於其他領域。

  • 我們生活中的哪些現象,也受到類似的經濟學機制影響?


●|電視真的使人暴力?|✏️


在先前《電玩遊戲進化史》我有引用到此書,提及這幾年間印度女性意識高漲可能與「電視普及」高度相關,因為電視上的女性享有自由,因此她們開始認同自己也配享有同等待遇,於是迎來了婦女解放。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中,作者研究美國城市的犯罪率與電視普及之間的關聯,發現電視普及率較低的地區,其犯罪率也較低。數據顯示,兒童在 15 歲前每多看一年電視,未來因財產犯罪被捕的機率上升 4%,因暴力犯罪被捕的機率增加 2%。


然而,這是否能證明「電視導致暴力」?還是只是單純的相關性,而非因果關係?就像「冰棒銷量上升時,溺水案例也會增加」,但這只是因為「天氣變熱」,並非冰棒導致溺水。可能的解釋包括:

  • 電視中的物質享受刺激了人們的「比較心理」,進而引發財產犯罪。
  • 觀看電視可能減少兒童的社交機會,使其缺乏良好的行為規範。
  • 父母忙於看電視,疏於管教孩子,間接影響其行為發展。

最終,作者並未給出確切的因果關係,而是提醒讀者:「數據能提供線索,但不一定能證明結論。



●|你購入的是安心感|✏️


研究顯示,老式汽車安全帶對兒童的保護效果並不亞於昂貴的安全座椅,但家長仍願意購買,甚至政府立法強制使用。為什麼?

  • 心理因素:購買安全座椅,讓父母感覺更安心,認可自己是負責任的家長。
  • 政策推動:政府與企業共同塑造「標準」,使安全座椅成為必須品,而不是設計可調整式安全帶來一勞永逸。

這種「消費建立在心理滿足上」的現象,與市場行銷的許多策略如出一轍。

不過後續在車禍資料庫進一步比對,二至六歲小童雖然在防止重傷方面一致,但對於輕傷安全座椅能減少 25%,但更好的方式是一開始讓車廠就將安全帶設計為可搭配身高調整。

這種從根源掐面的方式,還有改變海水表面溫度,抑制颶風的生成,其簡易版大概需要一百美金就可以製作,當然考慮到耐用性最貴的浮筒不超過十萬,即使在全球部屬一萬個,十億美金也不及颶風造成美國一年損失的十分之一。



●|吉若維斯小姐事件|✏️


1964年3月13日凌晨,28歲的姬蒂·吉諾維斯(Kitty Genovese)在紐約皇后區基伍花園社區公寓樓外遇害身亡,兩周後,《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聲稱當時有 38 名目擊者知道發生了殺人事件,但在三次攻擊中置若罔聞,均未報警或趕去救助。甚至傳出「38 名旁觀者洋洋有味觀賞全程」的說法。


這一事件引發了人們對「旁觀者效應」的研究,案件本身也成為 40 年來美國心理學教科書的主要內容。然而,研究人員後來發現《紐約時報》文章中存在重大錯誤,記者嚴重誇大了目擊者的人數以及他們所知道的事情。

① 第一次攻擊發生的時間是凌晨三點二十分,多數居民均已入睡。但因吉諾維斯大聲呼救仍喚醒部分人員。

② 當時人行道昏暗,沒人能看清究竟發生什麼。

③ 至少有一個人呼喊「放了那個女孩!」使犯人第一次撤離。

④ 隨後兇手再度折返,但並非報紙上所寫三次。

⑤ 當時一名男孩有發現,但以為可能是情侶吵架大喊出「閉上你們的臭嘴!」 這也吵醒了他的父親並撥打報警電話。

⑥ 該年代報案並不能直接撥打「911」快速報警,而是需要打給電信公司總機等待轉接警方總機。故警方接獲報案盡速趕往現場時,第二次襲擊已發生。

此案例揭示了媒體報導的影響力,也提醒我們:「對於看似理所當然的敘述,應該保持懷疑態度。」



🌟總結:


因為 Steven D. Levitt 的個體經濟學「太好玩了」,也遭到 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James Heckman 的批評,認為這種做法可能會讓年輕經濟學家忽略更嚴肅的核心議題。

29歲就成為哈佛大學的終身教授 Gregory Mankiw,對此則持一個很開放且經濟學的觀點,不論是哪個模型都會隨著研究發展邊際產值遞減。當一個重要經濟領域的學者太少,即表示投入報酬很高,聰明的經濟學家自然會往該領域發展,因此「市場會自然解決這個問題」,無須杞人憂天。

作者或許不完全正確,他也不害怕犯錯並提供所有文獻依據歡迎辯論——因為,唯有在不同觀點的碰撞下,我們才能更接近真相


raw-image


我是哈斯,每周與你分享一本書。喜歡這樣的專題介紹,還請關注與紅心支持,當然如果想要看更多我現在在看什麼書,歡迎追蹤 IG 掌握即時動態。

下週預定是三浦紫苑的《寫小說,不用太規矩》,以小說家的角度探討寫作,有興趣可以先閱讀,這樣下週收看書籍推薦時就能有線上讀書會的效果哦。


🌟衍生閱讀:


1.習慣清單 → 陪你讀書 EP2-9|微小塑造蛻變,我的提前退休計畫 ——《 習慣紅利》


2.電玩讓人更具攻擊性? →陪你讀書 EP2-7|同樂是為了拉近彼此 ——《電玩遊戲進化史》


avatar-img
341會員
233內容數
對社會脈動、產業現況提出觀點與省思,找尋進步空間或接受現況、活在當下,並有足夠智慧區分其兩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哈斯的煉金工房 的其他內容
本文藉由介紹《 習慣紅利》這本書,探討了習慣的養成過程及其對人生的影響,分享習慣形成的四個步驟,包括隔絕、引導、持續及追蹤,並介紹如何藉由清單來提高效率和表現。 透過與拖延症及累積法則的分析,讓我們更清晰地瞭解如何把習慣貫徹到日常生活中,最終改變我們的人生。希望能幫助讀者在新的一年持續發展與成長。
本文提供關於如何選擇人生伴侶的獨特見解,並從「精明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探討如何評估伴侶的品質、價值,以及尋找理想對象的方法。文章結構清晰,包含導讀、心得(包含如何成為精明的伴侶選擇者、如何在某些方面妥協、如何篩選優質男性、愛情地圖的重要性、尋找優質伴侶的地點等)、總結與衍生閱讀,內容豐富完整。
這本書是一封寫給電玩文化的情書。從桌遊到 RPG、VR,從街機到經典 IP,如《瑪利歐》、《刺客教條》、《魔獸世界》等,書中透過 7 大主題,涵蓋 300 多款遊戲,描繪出電玩遊戲從 1950 年代至今的發展歷程。它不僅僅是一部遊戲進化史,更探討了遊戲如何塑造我們的文化、認知與價值觀。
本文深入探討了一本專門為寫作初學者及進階者設計的書籍,該書總結了七個重要原則,幫助提升寫作能力和表達力。透過作者的經驗,讀者可以學會如何簡化文章結構、提升內容的可讀性,以及有效的表達方式。這本書不僅適合新手,也能夠成為老手的實用工具,幫助避免常見的寫作陷阱,並提升專業寫作的水準。
在當今的職場上,許多人面臨著工作倦怠的挑戰。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透過探索熱情來找到理想的職業道路。我們不僅需要思考如何將喜愛的事物轉化為收入,更要理解自己的核心價值。藉由定義問題、市場調查及製作模型,找到可行性產品,我們可以在職業生涯中取得平衡與滿足,並持續熱情於所做的事情。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 Cal Newport 的深度工作理念,並批判現代忙碌文化的生產力觀點。 作者強調高效工作的真正本質是長期專注重要任務,而非隨著忙碌的指標來判斷。本文提供了實用建議,如以自然的步調工作、專注於品質和設限每日任務,以求重新校準工作和生活的價值觀,以抓住更意義深遠的成就感。
本文藉由介紹《 習慣紅利》這本書,探討了習慣的養成過程及其對人生的影響,分享習慣形成的四個步驟,包括隔絕、引導、持續及追蹤,並介紹如何藉由清單來提高效率和表現。 透過與拖延症及累積法則的分析,讓我們更清晰地瞭解如何把習慣貫徹到日常生活中,最終改變我們的人生。希望能幫助讀者在新的一年持續發展與成長。
本文提供關於如何選擇人生伴侶的獨特見解,並從「精明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探討如何評估伴侶的品質、價值,以及尋找理想對象的方法。文章結構清晰,包含導讀、心得(包含如何成為精明的伴侶選擇者、如何在某些方面妥協、如何篩選優質男性、愛情地圖的重要性、尋找優質伴侶的地點等)、總結與衍生閱讀,內容豐富完整。
這本書是一封寫給電玩文化的情書。從桌遊到 RPG、VR,從街機到經典 IP,如《瑪利歐》、《刺客教條》、《魔獸世界》等,書中透過 7 大主題,涵蓋 300 多款遊戲,描繪出電玩遊戲從 1950 年代至今的發展歷程。它不僅僅是一部遊戲進化史,更探討了遊戲如何塑造我們的文化、認知與價值觀。
本文深入探討了一本專門為寫作初學者及進階者設計的書籍,該書總結了七個重要原則,幫助提升寫作能力和表達力。透過作者的經驗,讀者可以學會如何簡化文章結構、提升內容的可讀性,以及有效的表達方式。這本書不僅適合新手,也能夠成為老手的實用工具,幫助避免常見的寫作陷阱,並提升專業寫作的水準。
在當今的職場上,許多人面臨著工作倦怠的挑戰。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透過探索熱情來找到理想的職業道路。我們不僅需要思考如何將喜愛的事物轉化為收入,更要理解自己的核心價值。藉由定義問題、市場調查及製作模型,找到可行性產品,我們可以在職業生涯中取得平衡與滿足,並持續熱情於所做的事情。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 Cal Newport 的深度工作理念,並批判現代忙碌文化的生產力觀點。 作者強調高效工作的真正本質是長期專注重要任務,而非隨著忙碌的指標來判斷。本文提供了實用建議,如以自然的步調工作、專注於品質和設限每日任務,以求重新校準工作和生活的價值觀,以抓住更意義深遠的成就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如何有效激勵員工或顧客一直是管理實務上一個熱門話題,在Uri Gneezy所著的《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探討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概念:利社會誘因。這個概念不僅挑戰了傳統的金錢激勵模式,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思考如何設計更有效的激勵機制。 利社會誘因,顧名思義,就
Thumbnail
經濟學教授尤里.葛尼奇研究提供有效誘因的設計,並分享品質與數量的衝突,長短期的目標糾結,認同的社會訊號,混合訊號的問題等多重架構。他強調設計誘因時必須考量對象的認知,展示心理帳戶應用效果,以及用誘因促進行為改變的動力。推薦這本書給對誘因設計有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投資理財的書籍中, 少不了技術分析、價值投資等等關鍵術語 但追根究底, 真正影響的還是在心理層面   沒有強大的心理承受力, 在面對各樣的波動時, 就容易錯估情勢。 這次參加讀書會,藉由歐陽老師導讀後, 再佐以閱讀篇章,更能加深自己對該書的瞭解   以下是幾點自己頗有感觸的
Thumbnail
看似簡單的項目但執行上來需要層層的方案模式 最近筆者參加了許多教師研習,包括2022年參加的《書店老闆》第一季及2023年的第二季,今年則進入了第三季。這次講座的主要書籍是《好男人病毒:解除好人毒素脫離單身苦海》和《老公怎麼還不去死》。看完後,筆者以賽局思考來反思其中的內容。 印象深刻的是,筆者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獲取各種資訊。但是,我們真的能夠完全控制自己的決策嗎?事實可能並非如此簡單。在William Poundstone的《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這本書中,探討了促發效應對於決策的影響。
Thumbnail
人生其實就是不斷在做選擇,不管是自己做的決定,或是別人為自己做的決定,然後承擔著這些選擇帶來的影響與後果。到底該如何做對選擇, 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富足、幸福與美好,或許了解經濟學理論可以幫助我們。 這本由天下文化所出版的選擇經濟學,作者是埃里克.安格納,擁有匹茲堡大學的經濟學博士、科學
Thumbnail
這本書算是我一個念經濟系的朋友推薦的書,是《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寫的書。這兩位作者產量驚人,分別寫了2005年《蘋果橘子經濟學》、2010年《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2014年《蘋果橘子思考術》、2015年《蘋果橘子創意百科》。據說是可以用經濟學的角度來剖析世界的思考術。
Thumbnail
作為商科白癡竟然會買商業書籍,著實自己都嚇一大跳。然而不思進取的我絕非為學習商業知識,完全是想八卦這宗大騙局的內幕才拜讀。😂🥜
Thumbnail
《超簡單經濟學》的書名雖然有「超簡單」,不過全書共有509頁、7部(價格與市場、產業與商業、工作與工資、時間與風險、國家經濟、國際經濟、特殊經濟議題)、25個章節,要讀完並不是那麼簡單。 這本書有三大重點,第一,人們傾向於在價格較低時多買一點,以及價格較高時少買一點;第二,生產商品或服務的人,傾向
Thumbnail
《深思快想》一書介紹了一種思考模式,強調更逐步的層次推論與因果關係的思考方式。透過列舉許多不同的商業模式,並且透過化繁為簡的抽象畫思考,找到真正重要的成功之道。讀者在閱讀本書時,需要重點在因果關係的圖像化,並保持懷疑並反思。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如何有效激勵員工或顧客一直是管理實務上一個熱門話題,在Uri Gneezy所著的《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探討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概念:利社會誘因。這個概念不僅挑戰了傳統的金錢激勵模式,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思考如何設計更有效的激勵機制。 利社會誘因,顧名思義,就
Thumbnail
經濟學教授尤里.葛尼奇研究提供有效誘因的設計,並分享品質與數量的衝突,長短期的目標糾結,認同的社會訊號,混合訊號的問題等多重架構。他強調設計誘因時必須考量對象的認知,展示心理帳戶應用效果,以及用誘因促進行為改變的動力。推薦這本書給對誘因設計有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投資理財的書籍中, 少不了技術分析、價值投資等等關鍵術語 但追根究底, 真正影響的還是在心理層面   沒有強大的心理承受力, 在面對各樣的波動時, 就容易錯估情勢。 這次參加讀書會,藉由歐陽老師導讀後, 再佐以閱讀篇章,更能加深自己對該書的瞭解   以下是幾點自己頗有感觸的
Thumbnail
看似簡單的項目但執行上來需要層層的方案模式 最近筆者參加了許多教師研習,包括2022年參加的《書店老闆》第一季及2023年的第二季,今年則進入了第三季。這次講座的主要書籍是《好男人病毒:解除好人毒素脫離單身苦海》和《老公怎麼還不去死》。看完後,筆者以賽局思考來反思其中的內容。 印象深刻的是,筆者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獲取各種資訊。但是,我們真的能夠完全控制自己的決策嗎?事實可能並非如此簡單。在William Poundstone的《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這本書中,探討了促發效應對於決策的影響。
Thumbnail
人生其實就是不斷在做選擇,不管是自己做的決定,或是別人為自己做的決定,然後承擔著這些選擇帶來的影響與後果。到底該如何做對選擇, 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富足、幸福與美好,或許了解經濟學理論可以幫助我們。 這本由天下文化所出版的選擇經濟學,作者是埃里克.安格納,擁有匹茲堡大學的經濟學博士、科學
Thumbnail
這本書算是我一個念經濟系的朋友推薦的書,是《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寫的書。這兩位作者產量驚人,分別寫了2005年《蘋果橘子經濟學》、2010年《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2014年《蘋果橘子思考術》、2015年《蘋果橘子創意百科》。據說是可以用經濟學的角度來剖析世界的思考術。
Thumbnail
作為商科白癡竟然會買商業書籍,著實自己都嚇一大跳。然而不思進取的我絕非為學習商業知識,完全是想八卦這宗大騙局的內幕才拜讀。😂🥜
Thumbnail
《超簡單經濟學》的書名雖然有「超簡單」,不過全書共有509頁、7部(價格與市場、產業與商業、工作與工資、時間與風險、國家經濟、國際經濟、特殊經濟議題)、25個章節,要讀完並不是那麼簡單。 這本書有三大重點,第一,人們傾向於在價格較低時多買一點,以及價格較高時少買一點;第二,生產商品或服務的人,傾向
Thumbnail
《深思快想》一書介紹了一種思考模式,強調更逐步的層次推論與因果關係的思考方式。透過列舉許多不同的商業模式,並且透過化繁為簡的抽象畫思考,找到真正重要的成功之道。讀者在閱讀本書時,需要重點在因果關係的圖像化,並保持懷疑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