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我會想起來以前碰過的一位同事。他不太常主動講話,但問他話也都會回答,技術很好也感覺得出來他對程式是真的有熱誠。
從被信任到被質疑的過程
一開始大家對於交付給他負責的部分都很放心,並不會常常去追蹤他的進度看他目前做的怎麼樣了。但是久了以後,大家慢慢開始發現:他寫出來的東西常常不符合需求。
加上原本對他很放心所以不太追蹤進度,結果造成了發現問題的時候已經偏晚了,需要加班把程式改好才來得及在deadline前完成。這狀態發生過幾次之後,大家開始感到困擾並且不了解到底為什麼會一直發生這種事明明他技術沒有問題啊!
想要和他溝通卻又都感到溝通不順利,那位同事好像無法接受其他人的意見。於是最後公司決定請他走人了...
從ASD的視角理解問題
雖然我並沒有去問過他本人,但身為ASD的我,在他身上也嗅到了ASD的感覺。
理解落差的源頭
我個人認為,或許是因為他一開始看需求的時候,他的理解就已經歪掉了。或許主管之類會覺得:「既然這樣為什麼不問人呢?」但如果他沒發現自己的理解常常和人不一樣,又怎麼會去問人呢?
或許在他的角度,他反而覺得:「我明明依據需求寫程式,為什麼你們這些人老是要說我寫錯?我邏輯明明就沒有錯,而且為什麼你們不早點講呢?為什麼要講得好像是我一個人的錯呢?」
從他的角度來看錯的明明是需求沒有寫清楚的人
認知差異的普遍性
以前在其他公司大家一起開會的時候,也常常會發生明明大家都有參與會議也認同會議結果,但實際上真的去執行的時候,很常發現某些人特別容易往和大家不一樣的方向做。
而在別人明講之前,他們都不會發現自己方向和人不一樣,甚至在第一時間會覺得其他人才是錯的。因為要發現自己的認知和人不一樣,真的很難,也很難接受。
學校與職場的落差
回到前面講的那位前同事,他的確技術很好,我相信他在學校裡面寫專題的時候肯定很順利。
學校環境的保護傘
但ASD的挑戰常常是在畢業之後才開始。在學校的時候,只要自己夠強可以自己cover一切,對於其他組員來說這樣或許也樂得輕鬆。所以並不容易發現自己的認知或理解常常和其他人有落差——因為主導的是自己,自己和自己怎麼會有溝通上的問題呢?
職場現實的衝擊
但是在公司裡面就不一樣了。除非你是老闆自己負責自己的產品,不然需求常常是客戶提出來的,你想怎麼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客戶想要什麼。加上和其他同事的合作和溝通也勢必免不了的。
可是常常ASD的人在學校的時候這部分不太被訓練到,所以一出社會很容易被社會的鐵拳毒打幾次之後,才真正了解到:自己想的可能不是其他人想要的,應該要提出問題確認。
當然公司裡面也少不了那種明明說可以問,但問了又要一臉「你是白癡嗎?」的人......不過有問總比沒問好,雖然我自己到現在還是常常在問問題前感到害怕但我知道不問的話事情可能會更糟。
結語:所謂的「多元包容」
那位前同事其實是大三的實習生,他這方面的經驗還不多,加上我那前公司的老闆溝通能力其實也很低落(這是每個離職同事們的共識了)......於是最後搞到大家都不開心:老闆希望他走人,他也不想留在這個莫名其妙的公司。
只是我總覺得有點感慨,畢竟那個前公司很喜歡強調公司可以包容各種多元性,但是在我看來他們根本無法容納多元——因為他們沒有處理不同族群的能力。
我不是想要說非要包容多元,只是覺得......你做不到就不要這樣說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