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媽媽是兩種不一樣的亞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擅不擅長 vs 喜不喜歡

我和媽媽是兩種不一樣的亞斯。
我有社交困難,她也有,不一樣的地方是:我渴望社交,她卻不太需要社交。

呆呆的,很可愛

要我描述媽媽的社交風格,就是上面這六個字:「呆呆的,很可愛。」
沒有強烈的社交需求,所以不會強烈的想要加入談話。
真誠、單純、大家喜歡她——不是因為她努力迎合,而是因為她根本沒打算參加比賽。
雖然她是媽媽,我卻總是覺得像是在看一個在社交世界裡無需防備的小孩。
總覺得有點可愛也有點羨慕。

從勵志書開始的社交嘗試

我一開始也是那種與世無爭的小孩,
只和一個朋友好,其他人都與我無關。
但是身為超級書蟲的我,閱讀了超多教室裡面的勵志書籍。
每一本書都告訴你社交是必要,每一本書都在教你怎麼變得更受歡迎,
每一本書都在販賣焦慮。
所以我開始練習講笑話 (但不合時宜),練習加入群體 (但他們不想讓我加入)。

挫折

我以為只要照著步驟做,就能換到一點點喜歡。
但我講的笑話沒人笑,加入的群體也只覺得我多餘。
也許是剛好發展到了那個年紀,連我一直很擅長的「只跟某個人交朋友」,也會換來對方的背叛。
最後,我開始懷疑是不是「我這個人」才是問題。

媽媽:我以為朋友就是這樣

我向媽媽傾訴我的社交挫敗,
媽媽說:「朋友就是這樣的,過一陣子就會突然莫名其妙不理你。」
「當時我跟xxx就是這樣。」她補充。
當時我有一點點違和感,但我不知道那個違和感是什麼。

診斷&&自責

19歲那年診斷出亞斯伯格症之後,媽媽變得很容易自責。
覺得她如果早一點發現,我是不是可以活得快樂一點。
但是就像我前面說的,她根本不可能早一點發現,
因為她自己就是這樣長大的。
因為她的自責,我有好長一段時間都不知道要怎麼跟她相處。

妳要穩,我才能依靠妳

常常跟她建議去找心理師,但我一直講不出那個理由是什麼,
因為她是一個情緒穩定又樂天的人。
後來有一天我跟她說:
「不是妳需要心理師,是我需要妳有心理師。」
「這樣我才能放心的把我的困難讓妳接下。」

不一樣的亞斯,不一樣的生活方式

媽媽不擅長社交,但也不需要很多的社交,反而吸引了一些人跟她相處。
我不擅長社交,但我渴望社交,所以我跌跌撞撞,但產生了完整的社交理論和流程。
雖然很老套,但是「一隻草,一點露。」
每個人要走的路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會因為自己的特質不同走出自己的路。
這就是我跟媽媽的故事,分享給大家。

附錄──我的物理學家庭:

打架與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小時候因為我的個性比較溫和,弟弟總是欺負我。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到了人生第一個物理定律「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
媽媽說:因為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
所以我們不應該打人,打人自己也會痛。
我學會了,弟弟也學會了。
他學會改用書本打人,或是乾脆用人類最有力的關節「下顎」進行攻擊,也就是「咬人」。
對,這就是我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亞斯星來的殺人鯨
32會員
23內容數
讓有亞斯伯格症的我,讓你看見我看見的亞斯樣貌,而不僅僅是由刻板印象認識亞斯。 我是鯨,我是成人亞斯伯格症者,希望自己的文章不論對所謂「一般人」或是亞斯都有所幫助。
2025/04/26
成長,不只是遵守規則, 而是學習在規則中思考、理解、做出選擇。 這篇文章,從一隻有ASD (自閉症光譜) 的殺人鯨視角出發, 陪你一起走過從依靠外在規則,到建立內在準則的練習路上。
Thumbnail
2025/04/26
成長,不只是遵守規則, 而是學習在規則中思考、理解、做出選擇。 這篇文章,從一隻有ASD (自閉症光譜) 的殺人鯨視角出發, 陪你一起走過從依靠外在規則,到建立內在準則的練習路上。
Thumbnail
2025/03/05
進入大學,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場嶄新的冒險,但對亞斯大學生而言,這不只是換了環境,而是支持系統的突然斷裂,日常規律的瓦解,以及社交規則的重新適應。從固定的課表到彈性自主的學習,從家人老師的陪伴到必須自己尋找支持,這些變化可能帶來極大的壓力。這篇文章,並不是一個普遍適用的「亞斯大學生指南」,但它是我的經驗
Thumbnail
2025/03/05
進入大學,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場嶄新的冒險,但對亞斯大學生而言,這不只是換了環境,而是支持系統的突然斷裂,日常規律的瓦解,以及社交規則的重新適應。從固定的課表到彈性自主的學習,從家人老師的陪伴到必須自己尋找支持,這些變化可能帶來極大的壓力。這篇文章,並不是一個普遍適用的「亞斯大學生指南」,但它是我的經驗
Thumbnail
2024/06/23
本文深入探討亞斯伯格症者如何辨識、理解和管理情緒。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從第一次意識到情緒受阻,到使用情緒卡、書寫和身體感覺來釐清情緒。本篇文章引用專家建議,提供實用的情緒管理技巧,如呼吸練習和接納情緒的方法。無論是面對情緒的困惑,還是尋找內心的平靜,這篇文章都能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洞見和實用的建議。
Thumbnail
2024/06/23
本文深入探討亞斯伯格症者如何辨識、理解和管理情緒。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從第一次意識到情緒受阻,到使用情緒卡、書寫和身體感覺來釐清情緒。本篇文章引用專家建議,提供實用的情緒管理技巧,如呼吸練習和接納情緒的方法。無論是面對情緒的困惑,還是尋找內心的平靜,這篇文章都能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洞見和實用的建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不可否認,我從來不是個特別勤勞的人,與生俱來的個性,就是走慵懶又隨性的慢郎中路線,這點,在原生家庭已經和急性子的媽媽和大妹磨合過,而在婆家更是和先生及婆婆衍生出不少爭執和摩擦,急性子的人要求效率、慢性子的人要求品質,沒有對錯,但撞在一起就是衝突不斷。 自然,在育
Thumbnail
不可否認,我從來不是個特別勤勞的人,與生俱來的個性,就是走慵懶又隨性的慢郎中路線,這點,在原生家庭已經和急性子的媽媽和大妹磨合過,而在婆家更是和先生及婆婆衍生出不少爭執和摩擦,急性子的人要求效率、慢性子的人要求品質,沒有對錯,但撞在一起就是衝突不斷。 自然,在育
Thumbnail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提到回想過去婆婆刁難自己是一種「磨練」,還表示感謝婆婆曾經如此對待自己。猶記得當下讀到這樣的文字感到震驚不已,而類似的感受竟然也在閱讀《不存在的母親》這本書時又重新浮現。 到底是什麼樣的矛盾,會讓一位女性在極度不被尊重的情況下又心存感激?我所能想到的大概是「斯德哥爾摩症候
Thumbnail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提到回想過去婆婆刁難自己是一種「磨練」,還表示感謝婆婆曾經如此對待自己。猶記得當下讀到這樣的文字感到震驚不已,而類似的感受竟然也在閱讀《不存在的母親》這本書時又重新浮現。 到底是什麼樣的矛盾,會讓一位女性在極度不被尊重的情況下又心存感激?我所能想到的大概是「斯德哥爾摩症候
Thumbnail
寫一段在家族裡,讓你百感交集、層次複雜的關係。
Thumbnail
寫一段在家族裡,讓你百感交集、層次複雜的關係。
Thumbnail
55年前的媽媽,不是國色天香,沒有家產靠山,既不識字、性格又不好相處,竟然陸續有3段婚姻關係,甚至與第2、3任皆無子嗣,但能被接納。 沒有繼親問題?比從嬤嬤身上更感受到愛?一般人都很難相信吧!
Thumbnail
55年前的媽媽,不是國色天香,沒有家產靠山,既不識字、性格又不好相處,竟然陸續有3段婚姻關係,甚至與第2、3任皆無子嗣,但能被接納。 沒有繼親問題?比從嬤嬤身上更感受到愛?一般人都很難相信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