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捷運站姿到租客關係:在生活裡練習的溫柔力量
一、當我開始「看見」別人的站姿
今天早上上班的捷運上,我忽然有了個小實驗。我開始觀察,每個人是怎麼站、怎麼靠門、怎麼保持距離。
果真,大多數的人都很有禮貌:
靠牆的靠牆、抓桿的抓桿,不會用身體去「包圍」別人。
那一刻,我才更確定——
前幾天那次被侵犯身體界線的經驗,並不是我想太多。
那樣的靠近,本就不正常。
於是我在心裡對自己說:
「沒關係,妳現在知道了。下次可以更勇敢地抬起頭,
看著對方說出——『What are you doing?』」
那是一種身體界線的學習,
不是為了生氣,而是為了讓自己被尊重。
二、工作中的善意流動
今天的工作也讓我感到溫暖。
我和一位外國同事開會,原本擔心英文會有壓力,
沒想到他不僅語速放慢,還貼心地改用中文說:「會不會太快?」
那一刻,我心裡有點被療癒。
原來「體貼」這件事,不分語言與國籍。
而我也學到——當別人願意放下優勢來靠近你,
那是一種很有力量的尊重。
三、給自己的小獎勵
下班後,我陷入兩難:
該去補營養食品?還是去看那個和《腦筋急轉彎》聯名的新衣?
最後,我選擇了後者。
不是因為衝動,而是因為我真的「想要」。
我站在鏡子前,看著自己挑衣服、試穿、摸布料,
那是一種「重新看見自己」的時刻。
我突然明白,這不是浪費,而是一種能量回流——
在長期輸出(工作、剪片、服務他人)之後,
我也需要用美的事物來餵養自己。
四、用心對待每段連結
回家的捷運上,我邊聽 Podcast 邊剪片。
其中一集房地產節目提到,一位包租公願意掏錢幫租客買保險、
還在節日送水果禮盒,只因為他希望租客「被好好對待」。
我一邊聽,一邊笑。
原來,不論做什麼行業,真正讓人穩定的,
都不是「賺多少錢」,而是「你怎麼對待人」。
那份用心,也讓我想起自己在靈性與創作路上的初心——
陪伴,不是上對下的幫助,而是平等的溫柔
五、讓每一天,都成為練習
今天的我,學會在擁擠的捷運裡觀察、
在工作中體會善意、
在購物時允許自己享受、
在節目中吸收靈感。
這些看似平凡的瞬間,
都在提醒我——
生活本身,就是一場覺察的練習。
💫小結語
我發現,當我願意好好生活、好好看見,
宇宙總會安排各種形式的「回應」——
有時是一位願意說中文的外國同事,
有時是一件讓我笑著回家的粉紅衣服。
而每一份溫柔的體驗,
都在幫我成為更完整、更勇敢的自己。
💛 想更了解「安全感」與「界線」?
如果你今天在文章裡看到了自己、
看見那個在捷運上突然僵住、
不知道該不該抬頭說「你在幹嘛?」的自己,
我想把一支影片分享給你。
那是我在很混亂的一段時期拍的:
影片裡,我聊到——
- 身體會比理智更早告訴你「這不對」
- 安全感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練習長出來的
- 界線不是對抗,而是一種溫柔的自我保護
如果你也正在練習「讓身體說話」、
正在了解什麼才是屬於你的距離、
這支影片可能會陪你更靠近真正的自己。
👉 為什麼我總在關係裡很不安?
(每週日晚上 8PM,〈艾琳的療癒日常〉陪你安住心裡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