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姬說貼說從小被追到三十七歲,卻仍在社群平台上貼出「被身價多少的男人求婚」「被哪個學長邀約」的回憶。
A:黃仁勳談自己年輕時在Danny’s 打工叫做白手起家,雖然大家都知道是假掰矯情。5G她37歲還在談有誰求婚,中間沒有任何可以拿來說嘴的,只能說活在過去不肯面對。
B:5G人到37還是空白只有參與一些演出,沒什麼代表作很可惜。如果有結婚離婚生子至少還有一個人生歷練。要是早早去當董娘,就算後來不怎樣,也可以憑藉原本資源外貌出來開公司當顧問或是經紀人。A:她沒想好要幹嘛也不敢賭,不像當年蘇有朋台大機械休學。她其實還好,學經歷也沒特別突出。你看北一女儀隊隊長身高臉蛋腦袋都是人中龍鳳,儀隊每天六點要去團練,身高成績都很競爭。人生最貴的就是時間,她國貿系畢業又不早早去當老闆娘,三心二意,最後死在沙灘上。
看她現在臉書還在曬通話記錄台大學長,像這種畢業這麼久還在談學歷的,只會覺得她還在作夢。比XX女腦袋還不清楚比較像日本所謂的港區蹭飯女,大概就是到處跑飯局然後最後一關煞車,混吃等x。人到了快四十 沒當過什麼長,大概也只能這樣。
B:活得比我們普女孩悲哀耶,突然覺得她讓我們女人感到羞愧。只能說人最難面對的,其實就是那個未完成的自己,那既不是錯,也沒有對,可能只是時間的鏡子還沒給出答案吧。
-----
從墨子的形式主義---談美女的時間、選擇與價值的殘酷現實
人生最貴的,就是時間。美貌不是通行證,資源才是燃料。美女留戀舞台的掌聲,卻沒有轉化舞台為平台,最終成為時代的旁觀者。
而在一些漂亮女性身上,「形式維持」卻被誤認為「自我保存」。她們害怕失去掌聲,於是留在過去的舞台上,繼續貼出過往的榮光,繼續用學歷、姿態與故事保留自己的「可見性」。
甚麼"美魔女"、"中年少女"這些都是資本市場塑造的幻影而已,願望就是醫美大餅希望女人買單,其實也是市場直銷一種。
這位美女的問題不在於她不美、不聰明,而在於她把「形式」當作「本體」,以為名氣可以抵抗時間,卻忘了形式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它曾經承載過意義。
當那份意義枯竭,形式便失去了靈魂。她的「高位」不過是幻覺,是為了不承認失落而打造的華麗防禦,拿墨子的思想裡,這正是一種「形式主義的錯位」。
她的「形式」是一種外在形式維持、內在意義流失的典型。包含:
社交媒體上的形象管理(貼求婚、貼通話記錄)。
維持菁英身份的表象(名校學歷、演藝光環)。
透過過往榮光尋找認同感。
她最大問題就是並未將自身的才智或社會資本轉化為具生產性的能量(不論是專業、影響力或新角色)。若以現代心理學或哲學角度來看,她維持形式(漂亮的形象、名校標籤)是一種「自我防禦」。
她害怕承認實質的變化與失落,因此選擇停留在「形式仍在」的幻覺中。
成熟的人格看重的不是形式,而是演算法——計算時間、效益、投入與產出;可以欣賞改變、尊重實質,也看得出誰仍困在形式裡。如墨子所說:「無用之飾,不若素樸之實。」
那些懂得更新自身算法、從形式中掙脫出來的人,才有資格與時間共舞。
那些在青春裡被捧著的女孩,如果沒有及時下注、沒有創造延展性的價值(不論是婚姻、職場、或自我品牌),就會被後浪一波波地拍在沙灘上。成為墨子最會批判的那類人——「飾虛以亂實,飾偽以亂真。」
----------
本篇其實是因為我在讀墨子,需要拿一個社會範例來嘴而已。簡單說5G要當聖女還是剩女都沒關係,就是現在已經呈現精神解離。
都37了整天只記得年輕被捧,沒有產值那也沒關係,大不了隱姓埋名過日子也可以,就是還在大聲囔囔挑三揀四很悲哀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