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214年舊東羅馬帝國的疆土上,除了「保加利亞第二帝國」、「尼西亞帝國」、「拉丁帝國」、「伊比魯斯」等老面孔外,還多出了個奇怪的角色:「斯拉夫的阿萊克修斯(Alexius Slav,簡稱AS,紅框處)」
這位AS,與其說是一同爭霸的角色,不如說是保二帝國脆弱性的具象化。AS本來就是保二帝國的皇族。並且可能繼承順位相當前面。
但在1207年,沙皇卡洛揚意外病死之時,沙皇之位既沒有傳給AS,也沒有由正統繼承人、年紀幼小的伊凡.亞森取得,而是落到了另一位皇族手上:保里爾沙皇(Boril)。
後世給保里爾沙皇的評價是「昏庸無能、喪權失地」。保里爾雖然可能不是真的那麼糟糕,但他確實有個致命傷,他沒能處理好權勢角色與自己的關係。
保二帝國的組織本來就相當鬆散,尤其是巴爾幹山脈以南的土地,本來就是新征服的,忠誠度更低。
既然地方貴族認為保里爾不上道,那麼他們的選擇就很簡單:自己玩自己的。
AS就是這一批反叛貴族中比較成功的角色。他通知當時還有國力的拉丁帝國,說保里爾「篡奪本該屬於他的土地」,請求拉丁帝國支持。
天上掉餡餅,豈可不要?拉丁帝國立刻接受AS當附庸,協助他征服了一大塊巴爾幹山脈以南的土地,與之締結皇室婚姻,並授予「專制公」(Despot)頭銜。
AS的勢力一直維持到1230年,才終於被保二帝國重新併吞。同期一起反叛並且割據一方的,還有個叫斯特雷斯(Strez)的大貴族,不過他運氣比較不好,1204年就被人暗殺了。
AS和Strez基本上反映的是保二帝國的根本性弱點。保二帝國是一群獨立性很高的戰士貴族集合體,只有強而有力的軍事強人才能讓帝國保持的強勁外貌。
一旦沙皇弱小,保二帝國邊陲的勢力馬上像斷線風箏一樣飛走。
這個組織性弱點將成為保二帝國無力真正稱霸巴爾幹的根本原因,並在1240年後,一連串幼年沙皇/弱勢沙皇的統治下,暴露無遺。
&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 4KPARTITIO.png"改圖
資料來源:
John V. A. Fine, "The Late Medieval Balkans: A Critical Survey from the Late Twelfth Century to the Ottoman Conquest",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