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春雨424》:成為島嶼的脊骨,致時代的電影人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春雨424》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春雨424》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1970 年 4 月 24 日,曾經轟動一時的刺蔣案,已經來到 55 週年。紀錄片《春雨424》(When the Spring Rain Falls,2025)其中一段,導演馮賢賢問黃文雄,是否還記得刺蔣行動那天的天氣,黃文雄轉頭看向車窗外的綿綿陰雨,他說,那天的天氣也是這樣,春雨未停。

後來發生的事情,成為案上的歷史。紐約廣場大飯店,掠過頭上 20 公分,子彈留在玻璃旋轉門上,蔣經國未死,黃文雄遭一票美國警察制伏,衝上來的鄭自才(即鄭自財)被警棍打得頭破血流,兩人隨即被送往監獄「大墓」。

而今,作為年輕後輩的我們,還能在街頭望見前輩與我們坐在一起的身影,或是在聽滅火器唱「Let me 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時,再次想起必不能忘的反抗記憶。

《春雨424》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春雨424》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紀錄片《春雨424》全長共四集,今夏已於公共電視「紀錄觀點」播出,前後花了六年的時間完成,行經台灣、美國、瑞典等地,許多研究刺蔣案的資料,多將目光擺在黃文雄和鄭自才身上,以及暗殺行動本身的政治意義,但《春雨424》反而選擇將鏡頭拉遠,關注驚心動魄的刺殺行動背後,藏身於歷史裂隙的女性──黃晴美,她是黃文雄的妹妹,也是鄭自才的第一任妻子。

馮賢賢選擇將視線放在三位行動者,在刺蔣案之後的流亡、遷徙、返鄉,以及政治行動為一個人、一個家族所帶來的,漫長、晦澀、天翻地覆的生命變化。正因如此,《春雨424》同時以政治為核心,卻也提陳反抗史詩背後,一道更接近核心的提問:在威權年代,何為不服從的姿態,何為因愛遂行的暴力,何為被迫的離散與紮根?

留美青年對蔣經國行刺,其中牽涉當時的台美關係、黨國體制、海外台獨組織運動,背後脈絡之龐雜,而馮賢賢透過檔案資料、家族影像、ABC 新聞畫面,以及黃晴美的回憶錄,使觀眾可以越過閉塞年代的複雜脈絡,經由鄭自才、黃文雄的逃亡過程,與黃晴美的國際救援行動,看見國家機器如何跨越海洋進行追捕,以及行動者的人生如何飄散在家以外的地方。

《春雨424》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春雨424》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春雨424》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春雨424》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反過來說,佔據《春雨424》核心位置的,其實是刺蔣、棄保逃亡之後,關於「返鄉」的行動。

鄭自才潛逃至瑞士尋求政治庇護,輾轉經瑞典尋求曾經協助彭明敏的教授 Mr. Bernhard,隨後黃晴美也帶孩子前往瑞典團聚。後因美國政府提出引渡要求,瑞典政府便逮捕鄭自才,準備將他遣送回美國。片中呈現黃晴美和國際人權組織在瑞典機場的請願畫面,另一端的鄭自才已因長期絕食而陷入昏迷狀態。救援團體未能阻止引渡,隨後黃晴美也因體力不支而昏厥。最後,鄭自被引渡回美國。

黃文雄則逃亡至加拿大,完全地消聲匿跡,直到 1992 年於歐洲會面陳菊,陳菊返台後以〈二十一年生死兩茫茫──喜見刺蔣案黃文雄志士〉刊登在《自立早報》,台灣人才再次獲悉黃文雄的消息。1996 年,黃文雄衝破「黑名單」回到台灣。從棄保離開美國,一直到偷渡回台灣的 25 年,黃文雄的地下生活未必是東躲西藏,其實也小心地過上尋常的地上生活,而在他逃亡期間則是靠「地下鐵路」(underground railroad)援助。

而大眾目光較少看見的,便是在浩大的逃亡背後,擔任協助、扶持、救援位置的黃晴美。黃晴美在刺蔣行動之前,偕同哥哥黃文雄步行前往紐約廣場大飯店,手槍也是她從包包裡掏出來,親手交給黃文雄的。當刺殺行動失敗,親眼看見哥哥被逮補,上前救援的丈夫亦遭拘捕,黃晴美形容在當下彷彿被石化,即使身體想上前,卻思及還有兩個孩子必須照顧,因此只得站在原地,目送哥哥和丈夫離開。

《春雨424》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春雨424》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春雨424》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春雨424》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在這之後,黃晴美於國際間奔走尋求救援,亦成功與海外台獨組織共同籌措保釋金,同時還要獨立撫養一雙兒女長大。導演馮賢賢曾經提到,之所以歷史為「History」而非「Herstory」,正是因為女性對社會的貢獻、犧牲,往往被視為大寫敘事之外的小史,而她想為黃晴美尋回應當有的歷史定位,才決定開始拍攝《春雨424》。

眾人聽聞「政治」便避之唯恐不及的年代,黃晴美是主動地參與革命行動,更處身光環之外,在她生前從未公開談論自己在刺蔣案所扮演的角色,而《春雨424》最大的突破,便是將黃晴美的名字,與鄭自才、黃文雄二人並置,完整地形塑出黃晴美的主體性。

而馮賢賢的敘事選擇,也不同於過往論述,經常以鄭自才之妻、黃文雄胞妹現身的黃晴美。《春雨424》後半段,記錄黃晴美參與策劃行動、擔任後勤、提供救援,獨自撫養兒女、選擇離婚展開自己的人生、堅持母語運動。

從黃晴美的身影延伸出的另一道反思,便是女性在革命行動中,如何展現個人的政治姿態與人生選擇,透過朗讀和繪畫,馮賢賢重建了黃晴美在歷史中的身影,也同時向大寫敘事的歷史提出疑問:為什麼歷史總由男性寫成?為什麼女性行動者在運動的勞動、情感,經常不被歷史重視?

《春雨424》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春雨424》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春雨424》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春雨424》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春雨424》劃開的沉默,其實是在半個世紀之後,帶領觀眾看見另一種政治的現身,而回到片中的敘事策略,更是直指權力崩解之前與其後,人如何背負殘瓦,繼續活著。

片中,許多受訪者憶起當年的行動,則認為行動本身是為鬆綁難以撼動的蔣家政權,刺蔣案本身更代表台灣人對極權統治的反抗意志,背後便是出自解放家鄉的深刻牽掛,而這一份對土地的愛,更指出革命不只是一時半刻的浪漫敘事,而是橫跨一生,散落世界,遠離所愛的人生決定。

回到電影敘事上,也因當年的相關紀錄極少,馮賢賢並未選擇以紀實的戲劇重演來呈現當年,而是透過朗讀、動畫、新聞畫面帶出事件本身,再以過往的生活影像紀錄和運動者年老後的訪談畫面接合生命時序。

隨著導演走訪各地,嘗試拼湊刺蔣案的全貌,也以黃文雄流亡時期的前女友、鄭自才的第二任妻子的訪問內容,呈現出行動者趕赴革命之外,回到常民生活也可能有的缺陷;亦拉伸出在英雄敘事之外,扣下板機、撫養孩子,流亡海外、為愛奔走,都是面對暴政而不願屈從,同樣勇敢、堅韌的生命選擇。

同時,也將一定的篇幅聚焦在行動者的家人身上,藉由鄭自才胞姊的訪問、黃文雄與黃晴美兄弟姊妹的訪問,呈現官方檔案所不可見的一面,亦由此拉伸出威權如何以幽靈的方式,蟄伏在每一個常民心內。

《春雨424》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春雨424》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隨著鄭自才、黃文雄先後衝破黑名單回到台灣,黃晴美在 2018 年辭世於瑞典,回顧漫長的流亡歲月,他們背負了半個世紀的重擔,直至今日仍為台灣、為獨立、為民主起身行動。而我們之所以必須看見歷史,看見民主前輩來時的足跡,便是因為時至今日的台灣,依然處身海霧與暗影之間,從個人記憶的碎片,到集體歷史的裂隙,也唯有記憶方能成為陽光,劃破島嶼上的陰影——剩下,就是我們的事了。

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責任編輯/黃曦

《釀電影》「若是貓霧光出,心著就袂閣驚惶」金馬 62 專題。/影像提供:釀電影

《釀電影》「若是貓霧光出,心著就袂閣驚惶」金馬 62 專題。/影像提供:釀電影

2025 年,是這座島嶼面臨嚴峻挑戰的一年。 

處身海霧與暗影之間,我們以「若是貓霧光出,心著就袂閣驚惶──成為島嶼的脊骨,致時代的電影人」為題,從個人記憶的碎片到集體歷史的裂隙,看見電影是如何作為反抗的敘事,電影人又是如何成為堅韌的存在。

「佇我墓前,毋通為我悲傷,請你毋通為我流目屎。我無佇彼個所在,無睏佇遐,已經離開,無睏佇遐。我已化作千風,自由自在佇天頂飛,親像陣陣的風,輕輕吹,漂浮佇無限的天頂。」──台語版〈千風之歌〉

在一幀一幀的影格間穿越重重霧氣,在面朝世界、回望家國的張力之間,持續尋找島嶼的歷史,讓過去不再遺忘,恐懼不再遮蔽,以電影作為時代的脊骨──剩下,就是我們的事了。

成為島嶼的脊骨,致時代的電影人|閱讀專題請由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6.2K會員
2.1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11/18
藉著他人的身分,主角遊走香港,看似抽離,卻仍無法脫離慾望的展現。性愛不成的約砲,回家後以假屌自我安撫,握回主動性,即使被拋棄式地對待,或被棄屍在夜店門口,他也不將情緒露於言表。但在獨自通勤時,他讀著徐華的《保持真誠》,忍不住落下淚來,其實他也在尋找某種認同的路上,因而帶了點傷。
Thumbnail
2025/11/18
藉著他人的身分,主角遊走香港,看似抽離,卻仍無法脫離慾望的展現。性愛不成的約砲,回家後以假屌自我安撫,握回主動性,即使被拋棄式地對待,或被棄屍在夜店門口,他也不將情緒露於言表。但在獨自通勤時,他讀著徐華的《保持真誠》,忍不住落下淚來,其實他也在尋找某種認同的路上,因而帶了點傷。
Thumbnail
2025/11/18
長片版《甘露水》承襲短片的創作肌理,亦延續黃邦銓、林君昵的創作手法,但更進一步地對藝術與其形式,以及背後所承載的歷史脈絡,提出懇切的叩問。亦即,當黃邦銓、林君昵為《甘露水》形塑出屬於當代的新形象,原本屬於官方資產的歷史檔案/文化作品,也就具備了自主的能動性,能夠抗拒不同國族敘事/歷史視角的再詮釋。
Thumbnail
2025/11/18
長片版《甘露水》承襲短片的創作肌理,亦延續黃邦銓、林君昵的創作手法,但更進一步地對藝術與其形式,以及背後所承載的歷史脈絡,提出懇切的叩問。亦即,當黃邦銓、林君昵為《甘露水》形塑出屬於當代的新形象,原本屬於官方資產的歷史檔案/文化作品,也就具備了自主的能動性,能夠抗拒不同國族敘事/歷史視角的再詮釋。
Thumbnail
2025/11/18
《人生海海》選擇的單一切面,以虛構作品而言,雖可達成「容易閱讀」的目的,然額外置入的第三方(台灣)之在場,卻僅作為主觀敘事的「補述」——在場等同於不在場,致使電影所欲提陳的移民困境與其辯證之力道都被削弱,亦犧牲了電影作為觀眾認知、理解世界的主流媒介,所能實踐的文化意義之厚度。
Thumbnail
2025/11/18
《人生海海》選擇的單一切面,以虛構作品而言,雖可達成「容易閱讀」的目的,然額外置入的第三方(台灣)之在場,卻僅作為主觀敘事的「補述」——在場等同於不在場,致使電影所欲提陳的移民困境與其辯證之力道都被削弱,亦犧牲了電影作為觀眾認知、理解世界的主流媒介,所能實踐的文化意義之厚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嶄新的台灣獨立調香師品牌Sunkronizo ,這個名稱源自希臘語「同步」的意思。讓香氛不單純只是氣味調製,更是個人風格的展現與靈魂意志延伸的一種溝通語言。 很適合接下來年底聖誕佳節送禮的試香組,以一星期中的日子來為全系列香氛產品命名, 是品牌創立後首個推出全系列概念作品...
Thumbnail
嶄新的台灣獨立調香師品牌Sunkronizo ,這個名稱源自希臘語「同步」的意思。讓香氛不單純只是氣味調製,更是個人風格的展現與靈魂意志延伸的一種溝通語言。 很適合接下來年底聖誕佳節送禮的試香組,以一星期中的日子來為全系列香氛產品命名, 是品牌創立後首個推出全系列概念作品...
Thumbnail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主辦的「串流服務如何推動臺灣創意經濟」論壇內容,深入探討串流平臺對臺灣影視產業的影響、數據分析、政府政策建議、內容國際化策略,以及臺灣與「韓流」的差距。文章提出 awwrated 在串流生態系中的潛在角色,強調數據、策略與自信是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主辦的「串流服務如何推動臺灣創意經濟」論壇內容,深入探討串流平臺對臺灣影視產業的影響、數據分析、政府政策建議、內容國際化策略,以及臺灣與「韓流」的差距。文章提出 awwrated 在串流生態系中的潛在角色,強調數據、策略與自信是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老電影提供了一條重返歷史現場的通道:不僅是創作者創造出的影(幻)像,所反映的時間、空間之相對真實;同時也作為創作者的容器,承載並延續其思想和身體記憶——使觀眾得以回望並映照出,自過去流動至今,被時代遺落至邊陲地帶的敘事裡,是否有著我們依舊逃不開的、受歷史無情抹去的命運?而在這當中,我們還遺漏了什麼?
Thumbnail
老電影提供了一條重返歷史現場的通道:不僅是創作者創造出的影(幻)像,所反映的時間、空間之相對真實;同時也作為創作者的容器,承載並延續其思想和身體記憶——使觀眾得以回望並映照出,自過去流動至今,被時代遺落至邊陲地帶的敘事裡,是否有著我們依舊逃不開的、受歷史無情抹去的命運?而在這當中,我們還遺漏了什麼?
Thumbnail
《派特森》的美妙之處,除了它對於生活本身的建設──你可以寫詩,在乎形式與否、內容與否;無關乎好壞,關乎你可以選擇這樣去做──形塑出一個具豐沛感官細節的世界,也關乎它透過呈現愛情關係中其中一方的感知,去表現純粹的、與人產生連結的狀態。儘管無法終極地被理解,你仍然能去表達與接收,在這個世界裡愛與被愛。
Thumbnail
《派特森》的美妙之處,除了它對於生活本身的建設──你可以寫詩,在乎形式與否、內容與否;無關乎好壞,關乎你可以選擇這樣去做──形塑出一個具豐沛感官細節的世界,也關乎它透過呈現愛情關係中其中一方的感知,去表現純粹的、與人產生連結的狀態。儘管無法終極地被理解,你仍然能去表達與接收,在這個世界裡愛與被愛。
Thumbnail
在吉田大八拍出《生之敵》後,我決定將其修正為,吉田大八或許拍不出真正的商業娛樂片,但他能把一部高概念的電影,結合極富文學性的影像與銳利的剪接,幻化成一部擁有高度藝術性與娛樂性兼具的電影。《生之敵》能在 2024 東京影展主競賽一舉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三項大獎,實至名歸。
Thumbnail
在吉田大八拍出《生之敵》後,我決定將其修正為,吉田大八或許拍不出真正的商業娛樂片,但他能把一部高概念的電影,結合極富文學性的影像與銳利的剪接,幻化成一部擁有高度藝術性與娛樂性兼具的電影。《生之敵》能在 2024 東京影展主競賽一舉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三項大獎,實至名歸。
Thumbnail
新銳導演創作時,丟出議題,是能快速獲得群眾關注的有效手法,然而能否平衡故事性,並讓觀者看見其中的角色,則是考驗。畢竟拍攝的是「劇情片」,而非紀錄片或報導影像;在如此基礎之上,若能充分運用畫面敘事能力,調和各技術部門的表現,則能使人在理解議題、被故事打動之餘,獲得額外的美感經驗。 
Thumbnail
新銳導演創作時,丟出議題,是能快速獲得群眾關注的有效手法,然而能否平衡故事性,並讓觀者看見其中的角色,則是考驗。畢竟拍攝的是「劇情片」,而非紀錄片或報導影像;在如此基礎之上,若能充分運用畫面敘事能力,調和各技術部門的表現,則能使人在理解議題、被故事打動之餘,獲得額外的美感經驗。 
Thumbnail
他們假設「受害者」只有憤怒,假設仇恨累積會引發極端作為,而後產生破壞性結果。這確實是可能的,但太單薄,對人性的認識不夠深。這放置在真實存在於台灣社會中的政治案件當事人及其後代身上,更讓人無法理解──解嚴將近四十年,哪位前輩或後代是這種情緒、反應?自白色恐佈歷史在民間談述以來,又有誰說過要玉石俱焚?
Thumbnail
他們假設「受害者」只有憤怒,假設仇恨累積會引發極端作為,而後產生破壞性結果。這確實是可能的,但太單薄,對人性的認識不夠深。這放置在真實存在於台灣社會中的政治案件當事人及其後代身上,更讓人無法理解──解嚴將近四十年,哪位前輩或後代是這種情緒、反應?自白色恐佈歷史在民間談述以來,又有誰說過要玉石俱焚?
Thumbnail
香港電影裡女同志再現的種種特色,我們可以將之看成限制,卻也應該承認其提醒我們「女同志電影」的標籤如果具有良性的果效,會否建立在肯定雙性戀情慾(而非將之排除並推向異性戀框架之內)、與女性議題的重疊(肯認女女情慾是女性成長的常見經驗,而非只關注有沒有發展完成)、肯定觀眾群對影像再現進行歪讀的合法性之上。
Thumbnail
香港電影裡女同志再現的種種特色,我們可以將之看成限制,卻也應該承認其提醒我們「女同志電影」的標籤如果具有良性的果效,會否建立在肯定雙性戀情慾(而非將之排除並推向異性戀框架之內)、與女性議題的重疊(肯認女女情慾是女性成長的常見經驗,而非只關注有沒有發展完成)、肯定觀眾群對影像再現進行歪讀的合法性之上。
Thumbnail
《愛欲之死》推崇的愛是工整的等式,是等號之後不可化約與反推的「二」,而在高達 1960 年代的一部部電影裡,我們看見了「一」與「一」碰撞出相加、減、乘、除,甚或延伸到「三」乃至更多的排列組合與不等式,既是孩子在紙上遊戲式的隨興塗鴉,亦是大人苦苦思索而無法證明的一道題。
Thumbnail
《愛欲之死》推崇的愛是工整的等式,是等號之後不可化約與反推的「二」,而在高達 1960 年代的一部部電影裡,我們看見了「一」與「一」碰撞出相加、減、乘、除,甚或延伸到「三」乃至更多的排列組合與不等式,既是孩子在紙上遊戲式的隨興塗鴉,亦是大人苦苦思索而無法證明的一道題。
Thumbnail
我們何其有幸,在這個時代有溫柔的吉田修一寫出小說《橫道世之介》,再由溫柔的沖田修一拍成一部讓觀眾都會懷念的電影《橫道世之介》。儘管大家都知道,故事裡頭的世之介會在十五年後因為救人而離開世界,但對於世之介的回憶不僅是留存在世之介的母親、祥子、倉持與加藤等人的心裡,也深刻地印在我們這些觀眾的腦海中。
Thumbnail
我們何其有幸,在這個時代有溫柔的吉田修一寫出小說《橫道世之介》,再由溫柔的沖田修一拍成一部讓觀眾都會懷念的電影《橫道世之介》。儘管大家都知道,故事裡頭的世之介會在十五年後因為救人而離開世界,但對於世之介的回憶不僅是留存在世之介的母親、祥子、倉持與加藤等人的心裡,也深刻地印在我們這些觀眾的腦海中。
Thumbnail
初看這部電影後的十數年間,香港與台灣各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今的天水圍、現今的香港、現今的世界,大多已非當時電影中的樣貌。但即使外在如何變動,大多數人還是早出晚歸,過著日子,在每個人的天水圍。我們看著時代,但也不要忘記看見彼此,看見自己,如同這部電影的英文片名──The Way We Are。
Thumbnail
初看這部電影後的十數年間,香港與台灣各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今的天水圍、現今的香港、現今的世界,大多已非當時電影中的樣貌。但即使外在如何變動,大多數人還是早出晚歸,過著日子,在每個人的天水圍。我們看著時代,但也不要忘記看見彼此,看見自己,如同這部電影的英文片名──The Way We Are。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