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嗎?
不是所有「檢查」都算老闆的事,但很多「費用」最後都會變成你的薪資所得。
是的,職場的眉角,一向比健康檢查的報告還難懂。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法律說得比醫生報告還細!簡單分三類來理解:
① 依法該做、老闆必須付的健康檢查 → 不算你的所得!
依《職安法》第20條與《勞工健康保護規則》,公司對在職員工做的:
- 定期健康檢查
- 特別危害作業的特定項目檢查
這些費用 雇主必須負擔,而且不算入你的薪水。
② 不是法律規定的體格檢查 → 可以協商誰付錢
「體格檢查」法律沒講誰該付,所以 老闆付、員工付、一起付、都可以協商。
③ 老闆好心加碼的健康檢查 → 這次真的會變你的所得
像是:額外加一次全身健檢、升級成豪華專案(什麼腦部MRI、心臟超音波套餐)、新進員工的體格檢查費由公司吸收。
這些都會被視為你的薪資所得,依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第3類,要併入薪資扣繳!
實務經驗告訴我,勞工的健康重要,但公司不能因為一時佛心,反而踩到稅務地雷。
有次同業 HR 就是因為把「加碼健檢」當「福利」,沒有列為薪資,結果隔年收到國稅局的溫柔叮嚀:「請補稅,謝謝。」
✅ 企業行動方案
1. 明確區分「法定健檢」與「加碼健檢」,避免混為一談導致報稅災難。
2. 若提供額外健檢,務必記錄在薪資所得交給會計/薪資系統處理扣繳,避免遺漏。
3. 招募階段的體格檢查 → 先講清楚由誰付。協商好,避免入職第一天就有人臉綠。
4. 對員工友善的說法:「公司補助是愛,但依法申報也是愛。」(讓新人們知道要扣稅不代表公司小氣。)
🌳Mio人資長小結語
健康檢查很重要,但讓公司和員工都健康地合規報稅更重要。
海涵人資顧問 | 中小企業內訓 | IATOPL CBSM 邀請您加入海涵人資 | Line@ ID:@human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