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3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應教小孩面對多元價值

  • 編按:這篇文章雖是針對「性別教育」,但其中道理,對近日又浮上檯面的「文言文」教育爭議亦有相通之處。

 

本文摘自紙本渣誌第二期:《打手槍到死的99神功》

第五十七式:一不如多 應教小孩面對多元價值。

 

因為同性婚姻立法過程有所進展,意外引爆了少數親子教養專家的情緒,一反平日的「幸福式發言」,以長文痛陳對於社會的不滿。但講那麼多,重點也就是反對同性婚姻。

 

對此我們不妨跳出情緒爭論,來看一個更廣泛的議題,就是如何判斷親子教養專家所言是否值得參考?

 

依我個人淺見,認為教養有必勝大絕招者,很有可能是假貨。執著於少數手段的道德風險極高,這是因為每組親子都有各自的人生脈絡,所處環境的不同會讓「最適」的教養手段出現很大的差異。如果真有親子教養專家,那他會提出彈性較大,能因應多元環境或社會變遷的教養方法。

 

因為同性婚姻抓狂的少數親子教養專家就有這種問題。他們雖然是針對同性婚姻發難,但其言外之意,顯然認為價值多元的環境將會讓他們「不知怎麼教小孩」。

 

如果同性婚姻一通過,他們的教養模式就會當機嗎?這也太弱了吧。今天同性婚姻通過就不知道怎麼教,哪天台灣穆斯林人口增加,嘗試要把伊斯蘭家庭制度合法化,那他們是否也不知該怎麼教小孩?那伊斯蘭國家的教養專家又是怎麼教的?有專家的技術彈性這麼低的嗎?

 

在談手段前,總該先思考目的。請先冷靜想想,親子教養的目的是什麼?是不是想讓小孩發展出良善的人格?那為什麼需要良善的人格?是打算讓他在將來的世界也能順利追求各種人生目標吧?

 

那你知道將來的世界長什麼樣嗎?如果不知道,不就應該將教養目的設定成最能適應多元環境的人格嗎?難不成你要培養出適應清朝或民國六十年環境的人格?看來還真有人是這樣的設定,不然怎麼會要小朋友背《弟子規》。

 

回歸倫理學本位,真正能留給下一代、最萬用的能力,就是批判思考能力。所以若真有「最合用」的親子教養方向,那大概不會是特定價值概念的傳遞,而是建立下一代面對環境、提出質疑,並尋求答案的能力。

 

這能力只有透過不斷的討論與實踐,才能發展出來。同性婚姻就是個不錯的議題,就算親子都非同性戀者,還是可以深入討論本議題所涉及的各種價值概念。不論得出何種結論,親子都已趁此機會往前一步。這就夠了。

 

 

【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goo.gl/tWGtL7
讀冊:https://goo.gl/WMzpDE
金石堂:https://goo.gl/1VW9ok
SOS:https://goo.gl/nJQVws
限量簽名版:https://goo.gl/dMR4UE

 

延伸閱讀:

沒人知道怎麼教小孩

 

 


好神功,不練嗎?紙本《渣誌》第二期上市惹

編輯:宅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p>各位鄉親父老大家好,我是人渣文本,我要做一個超小型媒體,你可以視它為具有網路版與紙本的一人雜誌社,所有文字內容都由我產出。新年度我推出50-60篇左右的網路版文章,以及2期紙本雜誌書。網路版渣誌將以「系列文」探究倫理學、宗教,運動與政治議題,而紙本渣誌則以一期一主題的方式整理個人的相關想法,你可以將之視為「議題專書」。因此渣誌不是新聞評論媒體,而是以深入論述為主的知識性媒體。</p>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