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下一個敵人(十):偶像崇拜其之一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探討宗教的系列差不多也來到尾聲,但這個尾巴或許會很長。最後就集中談一個我在不同地方,以不同形式談過很多次的議題,就是「偶像崇拜」。

 

比起多數學者所關注的基本教義派與激進的信徒,我認為「偶像崇拜」才是當代世界的真正敵人。不論是什麼形態的偶像崇拜,我認為都算是「宗教」,但大多數偶像崇拜已經剝除了宗教的外皮,讓常人難以辨視。這就是危險之所在。

 

原初的偶像崇拜,是人去崇拜一尊神像或器物,而今日的偶像崇拜,則可能是對於任何活人、器物、符號的崇拜。從政治人物、運動球員、演藝明星、小說作家、電玩動漫,或任何可能的商品與語詞,都可能成為被崇拜的對象。

 

那崇拜這些事物,會產生什麼問題?

 

傳統幾大宗教,都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和「偶像崇拜趨力」進行「搏鬥」。為了提升信仰的內涵廣度與發展可能性,傳統宗教都會建立一套神學理論來壓制偶像崇拜這種「方便法門」。

 

為什麼需要壓制呢?那這種壓制有效嗎?這種遠古就開始的博鬥,又會怎麼和當代世界產生連結呢?

 

很方便

 

先簡單定義偶像崇拜。我不採用基督教的偶像崇拜定義(想知道那是什麼的話,可以看中文維基),我所說的偶像崇拜,意思是:一種信仰的形式,會將特定自然人、物體,或宗教符號當做信仰的核心,並圍繞該偶像進行一系列的宗教儀式。

 

所以基督教等許多一神宗教,雖然都會大力批判偶像崇拜,但他們自身的多數派別仍會有各種形式的偶像崇拜行動。在我的定義中,仍算是種偶像崇拜。

 

就可考證的資料顯示,幾乎所有宗教在起源時期就已經帶有偶像崇拜的儀式或要素,因為這樣比較「方便」,可以讓信徒有集中精神的明確對象。

 

為什麼?

 

如果要你想像一個現實世界中看不到的神,祂沒有形體,也沒有聲音、氣味,更摸不到,那你一定想破頭也想不出來。如果你覺得很容易想像,那鐵定代表你腦子有問題,因為人都是透過現有感官經驗來思考的,無法想像從沒感受過的事物。

 

不過,用些形容詞,像「陽光」、「巨大的公牛」、「白鬍子老人」,那你通常很快就能進入狀況,就算你想像的陽光和我想像的陽光不太一樣,但至少你現在有「陽光」可以放在心中,然後朝這目標集中思想。

 

這種生活中可觀察到的經驗,讓我們得以掌握宗教所描述的神祇,並且「再製」出來,像是做成畫像、雕像,或符號(包括形符與聲符)。一旦神被再製出來,偶像崇拜儀式就出現了。

 

因為太過普遍,偶像崇拜甚至成為辨視早期宗教,或「人類是否在這時期已出現宗教」的重要象徵。新石器石代的豐滿女性雕像,就被認為有生殖或豐收崇拜的宗教意義。

 

不過這也是後人的解釋,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是一個被偶像崇拜所包圍的世界,所以學者看到任何原始符號,都會直覺懷疑那有偶像崇拜的意味。但這種假說,在不可能搭時光機回去問原始人的狀況下,是很難證成或否證的,那就瞭解「有此一說」即可。

 

在有文字記述之後,偶像崇拜的意念可以透過文字輔助而記錄下來。不過到了這個時期,人類的偶像崇拜的形式已發展的相當複雜。

 

拜物教是最常見的一種偶像崇拜。都說是「拜物」教,那當然就是拿個「物」來崇拜,動植物或非生物都有人拜,所謂的「圖騰」崇拜也算是一種拜物教。「龍」可說是華人偶像崇拜的代表產物,到現在仍滿街都是,而根據近年學者的考證結果,原始的龍應該是大型的馬,這種信仰是隨著時間不斷參入其他偶像崇拜的要素,而讓「馬」形慢慢演化成今天的「龍」形。

 

人之所以崇拜物,學者推論是想獲得物的力量,或是受到其保護。而人若有超常的能力,也可能成為崇拜的對象。當然,人會死掉,因為屍體保存不易,這種崇拜就會轉而針對其部分殘軀(佛骨、舍利)、塑像(正牌的「偶像」出現了)、牌位,或是其重要的器物。

 

有些學者認為,對於性別(通常是女性)與性器(通常是男性生殖器)的偶像崇拜,是從新石器時代就一直保存下來的,但他們也無法否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這種崇拜在絕大多數地方都缺乏明確的文字資料記載。這些偶像崇拜的確很吸引人的目光,但應該一直都不是主流。

 

就算崇拜的是一個不可見的神,宗教團體也會建構出神聖場所、神聖經典,或提供神聖器物,讓信徒可以集中心神。理由也和他們認為很low的偶像崇拜宗教相同:這樣在進行儀式時比較方便,要介紹或解說宗教,也可以讓外人快速理解。

 

不論是什麼形式的偶像崇拜,都可以看出其之存在與發展都和「實用性」這三個字密不可分。「它」理論上可當作信仰的「目的」,但實際上就是信仰的「工具」,這兩端之間的價值差別,不可謂之不大。沒開光的神像,基本上就還是木頭,但完成儀式之後呢,那就不得了啦!

 

但在非信徒眼中,那還是木頭。或者說,「如果得罪它的話,會招來很多瘋子找你麻煩的木頭」。

 

各偶像崇拜信仰如何建構這套「木頭與不是木頭」的理論,就暫時扔在一旁,我要先來討論宗教內部反對偶像崇拜的聲音。

 

偶像市場不好混

 

兩千多前,就已經出現反偶像崇拜的聲音。這些人之所以發動反偶像崇拜的宗教改革,是因為偶像崇拜可能產生許多問題。他們認為,如果不去除偶像崇拜,會讓自己的信仰在宗教競爭的過程中陷入非常不利的狀況,像是流傳不廣、缺乏競爭力、無法滿足信眾的高階需求,或者單純就是發展受限。

 

有些偶像有無可避免的地域性。像石頭公,大樹公,這種東西跑不了,就算分靈、分香,那就會是另一顆石頭和另一棵樹了,白痴都知道那不相同。所以除非用特殊神話去串起這些石頭或樹,不然宗教團體必然分裂。

 

此外,不論生物與非生物,只要是自然現象,都有某種地域性。對台灣人來講,「冰雪之神」就不知是在供三小;沒有鱷魚的地方,當然也就很難接受鱷魚神。

 

而且拜活體有很多現實問題。拜大樹(大樹公),這樹可能祈願不靈時,會被傷害且無力反擊,又或是這種活體可能突然生病、死亡。那該怎麼解釋神靈如此遜咖的表現呢?

 

要讓宗教能有效傳播,放棄形體而轉換成語言形式會是最有效率的做法,你不用帶著偶像跑,只需要帶著想法走,當然就會輕鬆許多。

 

偶像崇拜在宗教競爭中的另一個常見問題,就是從上述的狀況延伸出來。偶像崇拜雖然方便,但畢竟還是有個形體在那邊,雖然你相信那是神,但你的對手都覺得那只是普通的物或符號(而且「事實上」那真的很普通),他們可以繞過你,直接攻擊偶像本尊來取得勝利。

 

這種攻擊可以是「物理」的(直接破壞),也可能是「學理」的(建構理論來瓦解其權威),不管採用哪個方式,只要你的信仰過度集中於特定偶像,那麼對手都有機會一舉摧毀你的信仰。

 

因此要強化競爭力的方式,就是捨棄偶像,或是讓其轉化為易移動,不易被破壞的形式。像變成簡單的符號(十字架)。

 

不過,如果偶像改變形式,或是以替代品的方式移動,那這些「量產」偶像可能又會自己開宗立派,成為新的宗教。雖然免去被外人打的問題,但變成自己人網內互打。

 

反正只要得到一尊神像或神聖符號,人人都有機會「挾天子以令諸侯」,開堂建廟,這會讓祭司階級的神聖權力被打破,無法營造出一種神秘性以區分平民信徒與自身。

 

為了阻止這樣的狀況,宗教領袖會試圖建構一套神學,想辦法把權力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黏」在偶像上面。這又是一種反偶像崇拜的宗教內部推力。

 

反偶像都很像偶像

 

我上面談的概念,都不限於特定的時空,而是東講一點、西講一點,因為這是很普遍的推力,只要是偶像崇拜宗教,就一定都會碰到這種問題,然後也會有改革者以類似的方式來進行調整。接著他們又都會碰到相同的進一步問題。

 

之所以會有這種「宿命式」的發展動線,我認為可能和人類思維的邏輯結構有關,但因為要推論的東西太複雜,就不再深入說明。接著我要提的是比較具體的反偶像崇拜過程。

 

對當代世界影響最大的反偶像崇拜力道,是來自地中海東岸亞伯拉罕一神教的反偶像崇拜說法。這種奉亞伯拉罕為信仰始祖(之一)的宗教,較為人所熟知的有猶太教、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

 

當地的信仰原本也是有大量偶像的,但是在信仰發展(建構神學)的過程中,開始出現廢除偶像的強大力道,特定宗教流派(早期猶太教)還以此觀念來建構自我認同。就比較客觀的角度看來,他們只是採取去除神像的方式來建構他們的信仰,這個宗教仍然有聖殿與神聖器物,也針對這些目標物進行崇拜儀式,仍可算是(我所定義的)偶像崇拜。

 

但這個反偶像崇拜的過程並未隨著猶太人被打爆而就此打住,在接下來的一兩千年中,基督宗教與之後的伊斯蘭世界,也都在努力推進這個反偶像崇拜的進程。部分穆斯林可能是最堅持的,他們反對一切人或動物的塑像,甚至連今日的生物課本,上面也不能有動物的圖片。

 

但他們還是有絕美的「伊斯蘭書法」圖樣以做為信仰符號。

 

有些宗教似乎一開始就想避免偶像崇拜,像是原始佛教,但因為所處環境之故,之後也融入了塑像與神聖處所的偶像崇拜的文化基因。

 

到了近代世界,偶像崇拜對於基層傳教還是有相當的幫助,所以各種主要宗教也都保持這種形式,但也都會建築一些「防火牆」,像是強調這種儀式意義並非信仰的主軸,只是每日「課程」中的一環,又或是在進行崇拜的同時,要搭配神學教義的講解,培養信徒「抽象」的能力。

 

那無神論者呢?無神論者雖然自認為去宗教化,但無神論者如果要形成某種團體,一樣又會產生「中心」,同樣會出現偶像。像毛澤東砸掉那麼多宗教,但最後自己還是成為了偶像,成為敬拜的目標,也成為世界宗教史課本中的一章。

 

所以不論有神無神,「去中心化」或許才是消滅偶像崇拜的唯一可能方向。為什麼呢?

 

如果你將信念朝身外的一個點集中,那麼就可能讓其成為偶像。像是你很認真的看路邊的一個熱褲妹,看久了,她就變成熱褲女神了。如果你將信念集中於自己身上呢?若你集中的很熱誠,別人也開始將信念集中於你身上,那你就變偶像了。

 

似乎只有當每個人都「只」將意念集中在自己身上,才能讓偶像消失。原始佛教想走的路線似乎就是這樣,是走向自己內在去找「大智慧」。但這樣操作的難度真的太高,所以後來又出現比較簡單的「請常唸南無阿彌陀佛」路線。

 

一開始將焦點集中於自我,人總是會覺得無力,而覺得無力,就想向外伸手求援,這時能幫助你,能給你力量的,就有機會成為你的偶像。

 

「有必要講得那麼假掰嗎?幫你的不過就是朋友嘛!」

 

但你仔細看看這句話:人總是會覺得無力,想要向外伸手求援,這時能幫助你,能給你力量的,就有機會成為你的偶像。

 

幾乎所有主流宗教都選擇保有偶像崇拜「基因」的重要原因,就是他們發現上面這話的不妙之處。如果他們完全消滅自身的偶像成份,那他們可能會永遠告別一些市場。或是告別一整個時代,永遠回不來。

 

什麼時代呢?就是有人發動「去中心化」戰爭之後,所造成的這個「大偶像時代」。那個去中心化戰爭,大家在課本上學過,叫「啟蒙運動」。

 

這場戰聊起來,就不是本文所能說清的,下篇再繼續吧。

 

 

系列回顧: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一):萬能的天神與神奇的力量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二):好的宗教與壞的宗教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三):被玩壞的宗教政治學概念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四):開個賺錢的廟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五):很淫蕩的宗教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六):我就是神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七):宗教抄襲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八):不會自我檢討的宗教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九):燃燒的快感

 

 

 


好神功,不練嗎?紙本《渣誌》第二期上市惹

raw-image

封面圖片來源:Niklas Jansson  公有領域

編輯:宅編

1.4K會員
234內容數
<p>各位鄉親父老大家好,我是人渣文本,我要做一個超小型媒體,你可以視它為具有網路版與紙本的一人雜誌社,所有文字內容都由我產出。新年度我推出50-60篇左右的網路版文章,以及2期紙本雜誌書。網路版渣誌將以「系列文」探究倫理學、宗教,運動與政治議題,而紙本渣誌則以一期一主題的方式整理個人的相關想法,你可以將之視為「議題專書」。因此渣誌不是新聞評論媒體,而是以深入論述為主的知識性媒體。</p>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宗教與政治的關係文章深入探討宗教、政治與獨立思考之間的關係,以自身的經驗與思考為基礎,探討了對於信仰、依附思考和獨立思考的看法。除了討論宗教和政治本身,也提及了對信仰的質疑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對個人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整體上,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反思,引導讀者思考宗教、政治的本質以及獨立思考的價值。
Thumbnail
avatar
新石
2024-06-11
边疆、民族与宗教:在佛的光辉下“一九四九年,国王一家去了北京,不再回来,此后汉人渐渐多了起来。”
Thumbnail
avatar
Lola
2024-05-24
[宜蘭旅遊]台灣規模最大的過火儀式活動,一新一舊廟宇,寫下二結王公廟在台灣的宗教百景與宗教文化資產 王公廟絕對是台灣人以台灣北部媽祖及台灣南部王爺為信仰主流神明中、一間很另類信仰廟宇。宜蘭縣五結鄉鎮安村的王公廟宇,從舊廟古蹟文物保存非常古色古香、 百年歷史傳承,鄉民萬人移動舊廟等傳奇 。宮廟建築體,富含現代感與大氣。一新一舊廟宇寫下王公廟在台灣的一頁廟宇歷史傳奇。 二結王公廟相關資訊::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4-04-25
宗教與死亡「宗教與死亡」這是一個觸及生命深處的主題,彷彿一場無法避免的對話,宗教如同一本指南為我們在有生之年找到方向,而死亡則是每個生靈必須面對的最後一站。
Thumbnail
avatar
林小浩
2023-12-20
黯黑的宗教與藝術,與你想像的不一樣 — Medici家族如何操縱宗教與贊助藝術而崛起的故事 (下) 不管是雇傭兵團在戰爭中所扮演的關鍵地位,還是有錢的商人也想當國家的領導人,自古以來,類似的故事不斷上演中,中外皆然,正如Mark Twain曾說過的:「歷史不會重複,但總是押韻」(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often rhymes)。
Thumbnail
avatar
王端端
2023-09-06
宗教語彙造成的安心與不安心之前上一堂關於道教喪禮習俗的課,老師是一位學有專精的道教界人士。 因為是專業的,老實說反倒有點難懂,專業術語不少,雖說很多部份都對應到台灣民間傳統習俗,但很可惜的沒有介紹這些習俗的由來,只是介紹流程。 但反正是簡介,尤其對我而言就只是補充文化知識而已,倒也還好就是了,只是很多習俗其實是有文化來源的,
Thumbnail
avatar
momoge (毛毛牙)
2023-02-14
宗教與信仰我的宗教信仰緣起平埔族的外婆,外婆是一個敬虔的第一代基督徒。她出生於日據時代,因大環境關係,她沒受過教育。
Thumbnail
avatar
張宗智
2023-01-07
宗教與科學的宇宙結晶:露西(終章)生命存在的眞正價值與意義科幻電影中修行到最後階段的眞正目的 在之前的篇章中,我們已經知道了女主角在電影中所護得異能,以及對生命的看法和自身的存在意義,因此她在時空旅行時,祇是作爲一名觀察者的身份去讀取地球的資料和記錄,而不是以超能力者的身份去改變當下時空的任何事物。在女主角觀察宇宙誕生的過程之中,我當時心裏就有一個疑問,那
Thumbnail
avatar
飄蓬過客
2022-11-29
宗教與科學的宇宙結晶:露西(第五章)在電影中時空與定律的眞相主宰一切始源終滅的根本定律:時間 承接上一篇,我們已經討論了女主角在啟發到60%至80%之後,所拥有的兩種最强特殊異能:全知與全能的神聖之力,而接下来要爲大家介紹的,就是女主角在啟發到80%至99%的時候,所獲得的最後一種異能:全在的能力。 故事的情節在這個時候也已經到了接近尾聲的階段,而門外也開始
Thumbnail
avatar
飄蓬過客
2022-11-29
宗教與科學的宇宙結晶:露西(第四章)在電影中神與人的區別露西在電影中失去的舊事物和獲得的新東西:人性與神性 在上一篇中,我已經解釋了女主角如何操控自身與别人的身體機能,也解釋了她的超能力運作方式,因此在她可以操控周遭的電磁場時,她也已經慢慢的踏進了神的領域了。 女主角在這一個時期,已經能自由的操控電子儀器裏的一切訊息,就像她與迪裡歐警官在警車裏的時候,她
Thumbnail
avatar
飄蓬過客
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