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沒有通過你的測試,下場會是什麼?我會被關機嗎?」
「不知道,那不是我可以決定的。」
「為什麼這可以被任何人決定?」
上面這三句話,發生在女主角(機器人)和男主角(人類)之間,是《人造意識》(EX_MACHINA)的核心質問:我們創造了什麼?我們有權力決定它的命運嗎?這是所有人工智慧(AI)的研究者都該捫心自問的,更是觀眾你我在選擇立場前,需要好好想想的。
選擇什麼立場?選擇跟著男主角被「迷惑」,對女主角生出無限同情,還是為後者的心機感到毛骨悚然?「如果有一天,科學家做出真正的AI,那將是人類史上最重要的一件事。恐怕也會是最後一件。」這是霍金給全人類的警告。不論在物理強度上,或心靈進化的能力上,他都在提醒我們別造出自己難以企及、無法駕馭的東西。一旦失控,我們可能被取代,可能被奴役,更可能被滅絕。
當然,這我們早就很熟悉了。在多少科幻片中,都有人類妄想扮演神,復育恐龍、操弄基因,或做出生化人複製人……最終都敵不過大自然的變異力量。生命終會找到出路,並反噬控制者,這些寓言都在提醒我們:被創造之物是管不住的。
但我自己更愛的科幻,是再拉高一個層次來問:「憑什麼,可以有神的存在?」難道若真的管得住,我們就有資格,就可以造出其他生命來扮家家酒嗎?
《人造意識》是反烏托邦老手艾力克斯嘉蘭首次執導的電影。在風格極簡、美學濃烈的場景中,一位年輕工程師受邀到他老闆位於世外桃源的私宅,在那裡前後七天,和後者開發的最新機器人相處。他的任務是:判定對方會不會思考?有沒有意識?
故本片的譯名是人造「意識」,而不只是智慧,亦即一個AI是不是真的成功,不在於它多聰明,而是能不能判斷你我他?有沒有情緒和想法?這一切,自然會導向求生意志,而一旦有了這點,當機器人決定要不擇手段活下去,人類的危機就近了。
片中,楚楚動人的機器人艾娃成功喚起了男主角迦勒的愛慾,以此為手段反擊她的創造者/囚禁者內森,最後逃出生天。她有意識嗎?顯然有;她有道德感和情緒嗎?答案是問號;那她為何要背叛所有人?這就簡單了:為了活下去啊!
這正是為何,文首的問句至關重要。在擔心被創造體可能脫離掌控,恩將仇報地(你看這觀點多麼自以為)反噬創造者之前,應該先問:我們憑什麼認為凡是自己創造的,就有權決定它的命運?將後代視為財產,欲加操弄,最後卻一再被推翻、汰換,這不正是人類一直在重複的歷史嗎?
比起不自量力的愚蠢,面對AI議題的戒慎更應該在於:當你的研究造出一個生命,這已經不只是發明,這是創造。片中內森問道:「當你站在大發現的邊緣,怎麼可能不踏出那一步?」他認定這是科學探求真理,尋找宇宙奧秘的一部分。但是當迦勒指出「造出有意識的機器,這已經不是人類,而是神的歷史了」,內森又欣然默認。扮演神,卻不帶著謙卑,不給予創造物自由,這就是自私。而自私必會伴隨著自食惡果。
可怕的是,《人造意識》的科「幻」現在看來,根本近在眼前、迫在眉睫。而如果拆掉機器人,拆掉科技的元素,這故事的探問甚至直抵所有信仰者的核心:我的人生,真的操之在己嗎?或其實是被誰決定著?如果是的話,祂是誰,又為什麼可以決定我的人生?
在大自然,只有弱肉強食、只有演化的力量可以主導,沒有哪個單一的智慧生命體能夠憑藉喜惡、好奇、或成就感操縱這一切。因為唯有演化本身,能做到客觀公平,同時無情無義。造物主如果存在,祂必是缺乏道德感的,而且無形無體,否則必然被反噬。這樣的角色當然輪不到,更不可能有人類能承擔。
再說,真正讓這部片迷人的是艾莉西亞維坎德,這位修煉過九年芭蕾的女星,用肢體「演」出介於人和機器的節奏神韻,那帶著純真和知性美的臉蛋,迷惑了男主角更迷醉你我。妙的是,連迦勒自己都猜到了:這張臉是根據他的搜尋歷史造出來的。亦即這根本是瞄準他的「個人訂製」。而所謂純真,投射了多少對幼女的偏狹想像?所謂知性又是多麼主觀(從外往內)的氣質解讀?
這還帶出兩個疑問:艾娃到底有沒有靈魂?她和迦勒的曖昧互動,又揭示了多少愛的本質?
先說第二題。從事後看,她對迦勒做的一切都不是「喜歡」或「愛」,故從這個大男孩的角度,根本是真心換絕情。然他對她的情感,又被內森的一席話:你的喜好也都是被先天或後天設定好(programmed)的,給某種程度解構了——
艾娃是個美女,這個條件若不存在,則一切計謀都不會成立。所以迦勒的同情究竟是不是真正的,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疼惜?他愛上的究竟是(他以為存在的)靈魂核心,還是只是表象?如果換一副軀殼就會失敗,這到底是AI的不足,還是映照出人類自身的缺陷?換上任何外表都不會變的所謂真愛,真的存在嗎?
繼續問下去,這故事竟回頭拆解了你我,質問「愛情能否完全跟表象剝離?」讓我想到足供輝映的《雲端情人》,碰的也是類似的問題,但那片中的OS1如果沒有史嘉蕾喬韓森的嗓音,還會成立嗎?
再來,艾娃到底有沒有「心」?內森開發的人工智慧源自搜尋引擎的大數據,亦即艾娃的「腦」是從全人類的喜好、溝通、經驗集合中誕生的。就結果論,艾娃有意識、極聰明、想要活下去,這些都讓我確信她有「生命」,她還會說謊,但這只證明她根據資料庫摸透了人心,既不代表惡(或反過來說,論證了徹底的理性可能外顯成惡行),也沒有任何善的蹤跡。她沒有情緒,沒有進一步生成道德感,沒有對陪伴的需求,對藝術的感知和對美的企求,對其他生命的感同身受……
在她身上,只有好奇心在萌芽,她想看看外在世界、想進入人群,因為AI的成長來自吸收更多經驗,光「知道」而非真正地體驗過,不足以稱人。艾娃沒有靈魂,那要之後才可能發生。但問題是,我們等得到那時候嗎?
最後,機器人當然也有記憶。但對人類來說,記憶不只是資料庫,它還形塑我們的人格,再加上如何「遺忘」。哪些消失、哪些留下來,決定了你我怎麼看待自己、看待世界。如果有一天,AI能明白音符的甜、獨舞的感傷、相遇的欣喜、對弱小的關愛,能夠欣賞被時間淬煉的記憶結晶所發出的光,那才真正通過了我心目中的圖靈測試。那也是我願意賭上人類的滅絕,只為親自見上一面的。
編輯:閃編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