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苦難就是苦難(上)──《無神世界的人生意義》大要 2019A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壞事發生,就像任何事一樣。苦難有目的、有意義的想法好壞參半:可以叫人得安慰,也可以叫人更痛苦。苦難是基督教教義上的死結。

raw-image

4.1 苦難也有意義?

世人既然以為萬事都有目的,那麼苦難也應該有目的。苦難臨頭,就問:「為什麼?」「為什麼是我?」

盧亦思有個女病人Anna,本來生活在某東歐窮國,因為被丈夫虐待,隻身逃到加拿大。兼兩份低薪的工作,勉強餬口,生活已經艱難,卻又得了乳癌。開頭大受打擊,疑惑自己為什麼那麼苦命,卻受惠加拿大先進的醫療系統,忽然好像懂了。她流着淚跟盧亦思說:「這是安排好的。上帝派我丈夫來,一定要叫我受苦,我才來到這裡發現乳癌。」

這種萬事有目的、有意義的想法好壞參半。苦難來時,結果可以是安慰,也可以是幻滅、痛苦、覺得被人或神離棄。也許質疑,覺得不公:「我是好人,為什麼會這樣?」「我一直過健康的生活,為什麼會這樣?」

按:所以Aikin and Talisse(2011: ch. 5)認為,信徒得重病、遇天災,就是雙重悲劇。朱克曼(Phil Zuckerman)也談到,人在面對逆境時,宗教有時會有反作用,參〈6 不信的人怎樣面對逆境?──《海闊天空:不信宗教的美好人生》讀書記2019C7〉。

如果面對現實,承認人的作為以外的世事都屬偶然1,不安之餘,情感上反而覺得釋放。

壞事發生,就像任何事一樣。盧亦思的妻子也得了乳癌,親友問她,是不是也疑惑:「為什麼是我?」盧太太直截了當的答說:「為什麼不是我?」剛巧有新藥面世,正在臨床試驗,五成有療效。正向的信徒親友就認定有大能的手在安排一切。兩夫妻卻覺得事屬偶然。就算自己的結局好,也一定有許多人結局不好;自己何德何能,比所有受難者值得有天命的好結局呢?新藥面世前死掉的婦女就該死嗎?那五成吃新藥而不好的人呢?誰知道自己會不會在那不好的五成裡呢?

按:Zuckerman(2014)裡有一個類似的例子:Scott去伊拉克時是基督徒,戰後成了無神論者。他屬於護送油車的一個小隊。有一天出發前,隨軍牧師領禱,提到這個小隊沒有重大傷亡是因為有神保守云云。Scott自忖:「哦?那昨天另一小隊死了四個又怎麼說?我還認識其中兩個。神又在哪裡?」

基督教強調神全知、全能、全善,苦難問題就成了神學上的死結;儘管神學家挖空心思想出百般理由,就算安撫得了某些知識分子,仍然是不食人間烟火的理論,解釋不了大自然、現實世界裡種種慘酷無比的事。

按:信徒喜歡說一個比喻:苦難的人眼中的世界好比織錦的背面,亂七八糟;但是有朝一日,比方永生時,上帝把織錦反過來給他看,就是精美的圖案。雖然是一相情願,說得實在很動人,但是比喻畢竟是比喻,跟實際沒有必然關係。我也可以說基督教的教義好比織錦的正面,背後其實亂七八糟。到頭來,神學家說破了嘴,只好來一句:「神的智慧,非人所能測度。」人坐井觀神,豈可傲慢呢?著名神學家克雷格就認為「短期看來像災禍,到頭來可能是至善」,而我們在世上認為道德上的惡,「只有從永恆來看,才有道理。」(Craig(2007))講白了,神學家為了護教,黑的可以白,白的可以黑。以南亞海嘯為例,死了幾十萬人(動物暫且不論),包括許多孩子、襁褓兒。有什麼意義呢?那些孩子從中試煉出什麼「精金」,結出什麼「果子」呢?上帝深不可測云云,與其說是理性本身的局限,不如說是信仰對理性的箝制,信仰埋沒了良心。如果實現某些至善,要先死幾十萬人,那只見得上帝無能。神學家為這樣的信仰辯護,大有埋沒良心之嫌;而那些挖空心思、玄之又玄的神學理論,也不過是智慧型垃圾。

引用文獻

Aikin, S. F. and Talisse, R. B. 2011. Reasonable Atheism: A Moral Case for Respectful Disbelief. Amherst, NY: Prometheus.

Craig, William Lane. 2007. Theistic Critiques of Athiesm. 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Atheism / edited by Michael Martin.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Zuckerman, Phil. 2014. Living the Secular Life: New Answers To Old Questions. Penguin.

1盧亦思在第5章特別點出許多信徒對演化論的誤解,加以澄清:演化不完全是偶然現象。例如:基因突變是隨機的,天擇卻不是。但是天擇沒有人、沒有神、沒有誰在導向,也沒有預設目的。天擇只是個盲目的機制。讀者要了解演化論,有許多好書可看,等介紹科因的《信仰與事實:科學與宗教不相容》時再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局外人的沙龍
12會員
55內容數
讀書記精選國外探討宗教的優秀著作,尤其雅俗共賞而還沒有中譯的,加以評介。作者大都學有專精,包括哲學家、生物學家、社會學家、精神科醫生等等,各從自己的專業來看宗教信仰。讀者不論信不信,都能得到啟發。讀書記先分篇撮述大要,然後是讀後記,包括局外人的評論、補充、相關著作、電影、網站的介紹。
局外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2/05
人互助出於同感,所以道德基於感情。非基督徒幫助了基督徒,有些受惠的基督徒不但不感恩,還把一切說成「神的安排」。不但因抹殺感情,抹殺抉擇的主體,因而抹殺了道德;而且遏制良心,自戕人性,為害可大可小。 筆者從個人感受、道德立場、社會效應等方面着眼,不願意幫助某些基督徒。
Thumbnail
2021/12/05
人互助出於同感,所以道德基於感情。非基督徒幫助了基督徒,有些受惠的基督徒不但不感恩,還把一切說成「神的安排」。不但因抹殺感情,抹殺抉擇的主體,因而抹殺了道德;而且遏制良心,自戕人性,為害可大可小。 筆者從個人感受、道德立場、社會效應等方面着眼,不願意幫助某些基督徒。
Thumbnail
2020/04/17
「道德基於宗教」的說法,叫人得認真面對神的作為是否道德的問題。既然我們知道《聖經》那些可怕的事是錯的,就不應該相信道德基於宗教。道德是人人互相要求、互相負責的社會系統,不需要神的背書。道德論證不能證明神的存在,反而證明神不存在。
Thumbnail
2020/04/17
「道德基於宗教」的說法,叫人得認真面對神的作為是否道德的問題。既然我們知道《聖經》那些可怕的事是錯的,就不應該相信道德基於宗教。道德是人人互相要求、互相負責的社會系統,不需要神的背書。道德論證不能證明神的存在,反而證明神不存在。
Thumbnail
2019/06/28
科學與宗教不相容,基督徒該怎樣看待科學呢?本文以演化論、神迹等為例,討論基督徒的應對態度。文章似乎很長,但是後半是書籍、網站等的介紹,尤其適合基督徒的。
Thumbnail
2019/06/28
科學與宗教不相容,基督徒該怎樣看待科學呢?本文以演化論、神迹等為例,討論基督徒的應對態度。文章似乎很長,但是後半是書籍、網站等的介紹,尤其適合基督徒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如今, 這個世界上人們憑借著科學和技術似乎以為人什麼都可以做出來,以為口袋裡荷包裝滿了,銀行裡數字大了,有大房子,開豪華車,就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了嗎?以為自己什麼都比人強的時候,什麼都目中無人的時候,才發現夫妻之間,與兒女之間,與父母之間,與合伙人之間,與同事或老板之間等等,出現難以解決的復雜問題。
Thumbnail
如今, 這個世界上人們憑借著科學和技術似乎以為人什麼都可以做出來,以為口袋裡荷包裝滿了,銀行裡數字大了,有大房子,開豪華車,就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了嗎?以為自己什麼都比人強的時候,什麼都目中無人的時候,才發現夫妻之間,與兒女之間,與父母之間,與合伙人之間,與同事或老板之間等等,出現難以解決的復雜問題。
Thumbnail
那一年春天,母親確診淋巴癌末期,餘命預估一年。我向公司提出請降職級的要求,放棄勞健保及主管的津貼與福利,如此一來行程不用被大小會議或課程活動所束縛,時間安排上更自主。 前輩跟我說:「世上得癌症的人那麼多,又不是只有妳媽得癌症,幹嘛搞得像是世界末日一般,連工作都不顧。」與這位前輩的互動過程中,我從他各
Thumbnail
那一年春天,母親確診淋巴癌末期,餘命預估一年。我向公司提出請降職級的要求,放棄勞健保及主管的津貼與福利,如此一來行程不用被大小會議或課程活動所束縛,時間安排上更自主。 前輩跟我說:「世上得癌症的人那麼多,又不是只有妳媽得癌症,幹嘛搞得像是世界末日一般,連工作都不顧。」與這位前輩的互動過程中,我從他各
Thumbnail
我也曾憤怒,我也曾消極, 但是蒙神的憐憫, 祂的手未曾放開我的手, 祂未曾任憑我落進那極深的黑暗。
Thumbnail
我也曾憤怒,我也曾消極, 但是蒙神的憐憫, 祂的手未曾放開我的手, 祂未曾任憑我落進那極深的黑暗。
Thumbnail
  為什麼人生要有苦難?這個問題人人都會問,得到的答案卻不能令人完全滿意,我們內心深處仍在追尋更深一層的意義。在追尋的過程中,若有一些前輩的先見,就可以減少我們摸索的時間,平息一點我們的天問。《有話問蒼天》就是這樣的一本書,上面舉了很多精彩生動的例子,包括了一些雲彩見證,讓我們更認識上帝,更認識祂
Thumbnail
  為什麼人生要有苦難?這個問題人人都會問,得到的答案卻不能令人完全滿意,我們內心深處仍在追尋更深一層的意義。在追尋的過程中,若有一些前輩的先見,就可以減少我們摸索的時間,平息一點我們的天問。《有話問蒼天》就是這樣的一本書,上面舉了很多精彩生動的例子,包括了一些雲彩見證,讓我們更認識上帝,更認識祂
Thumbnail
  為什麼人生要有苦難?這個問題人人都會問,得到的答案卻不能令人完全滿意,我們內心深處仍在追尋更深一層的意義。在追尋的過程中,若有一些前輩的先見,就可以減少我們摸索的時間,平息一點我們的天問。《有話問蒼天》就是這樣的一本書,上面舉了很多精彩生動的例子,包括了一些雲彩見證,讓我們更認識上帝,更認識祂創
Thumbnail
  為什麼人生要有苦難?這個問題人人都會問,得到的答案卻不能令人完全滿意,我們內心深處仍在追尋更深一層的意義。在追尋的過程中,若有一些前輩的先見,就可以減少我們摸索的時間,平息一點我們的天問。《有話問蒼天》就是這樣的一本書,上面舉了很多精彩生動的例子,包括了一些雲彩見證,讓我們更認識上帝,更認識祂創
Thumbnail
人生在世,苦難是免不了的。為什麼會有苦難?身為基督徒,這個問題顯得特別尖銳。如果神是慈愛的,是全能的,為什麼祂不搭救我們免於受苦?   《認識苦難的奧秘》這本書或許無法直接幫助受苦的人,但是,這本書不啻一劑預防針,可以讓基督徒在遇到苦難之前,更認識苦難的本質,省察自己的苦難觀,進而勉勵自己用更正確的
Thumbnail
人生在世,苦難是免不了的。為什麼會有苦難?身為基督徒,這個問題顯得特別尖銳。如果神是慈愛的,是全能的,為什麼祂不搭救我們免於受苦?   《認識苦難的奧秘》這本書或許無法直接幫助受苦的人,但是,這本書不啻一劑預防針,可以讓基督徒在遇到苦難之前,更認識苦難的本質,省察自己的苦難觀,進而勉勵自己用更正確的
Thumbnail
死亡是生命繁富在演化上的代價,人如果不死,只能是細菌般的簡單生物。「生命的權利」不是「生存的責任」。我們應該坦然面對死亡,甚至協助自殺。親友蒙難,你最少可以同感,還有人擴小愛為大愛。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漣漪效應。
Thumbnail
死亡是生命繁富在演化上的代價,人如果不死,只能是細菌般的簡單生物。「生命的權利」不是「生存的責任」。我們應該坦然面對死亡,甚至協助自殺。親友蒙難,你最少可以同感,還有人擴小愛為大愛。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漣漪效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